第38章 谁主沉浮(1 / 1)
“我认为书记说得很有道理,姓资姓社是原则性问题,绝对不能有丝毫的含糊。”
毛德义显然早有定见,并未让众人久等,当即就语调铿锵地亮出了自己的态度。
这话一出,高发强的嘴角立马就是微微一勾。
在他看来,自己这回是赢定了!
徐双丰等几名已经加入周庆明阵营的委员们则是不免都为之眉头微皱。
反倒是周庆明的反应很平静,就宛如没察觉到形势危急一般,就只在笔记本上迅速写下了两行字,然后亮给了侧头望过来的夏侯枫。
嗯?
只瞄了一眼,夏侯枫的瞳孔当即就是一缩。
笔记本上,上一行写着“群体事件”四个字,下方一个箭头,指向了下一行“毛德义”三个字。
意思无疑是明摆着的,那便是在说今天这幕闹剧的背后推手就是毛德义。
这,可能吗?
不,不是可能,而是十有八九!
道理很简单,群体事件若是闹大,高发强作为第一责任人肯定会被撤职降级。
而周庆明也必定会受处分,且,限于任职乡长的时间过短,注定不可能现在就接班。
如此一来,毛德义顺势上位书记的可能性无疑极大。
再有,陈赞辉可是毛德义的表弟,早不下村迟不下村,偏偏在群体事件爆发时下了村。
这未免太过巧合了些。
另外,这老货在此时全力支持高发强也同样没安好心。
一旦高发强的狗屁提案得以通过,李元山肯定不会容忍,拿掉这位也就属必然之事。
毛德义直接上位党委书记的希望自然不小。
特么的,这狗东西,当真好算计!
“我支持乡长的建议,伟人说过了,我们国家现在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阶级斗争,而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资需求与收入水平过低之间的矛盾。”
“我们必须设法解决贫困问题,为此,就必须先解放思想,从这个角度来说,乡长所提的筑巢引凤、借鸡生蛋无疑就是良策。”
一想明白了关键,夏侯枫立马就知道自己该如何选择了。
他相信周庆明肯定不会轻饶了毛德义。
这么一来,他这个四把手就有机会小小地往前走一步。
到换届时,顺势接班乡长的位置大有希望。
此时不拼,更待何时?
“……”
高发强完全没想到夏侯枫这位昔日的嫡系竟然会在这等关键时刻跳反,当即就惊诧地瞪圆了双眼。
奈何,夏侯枫发言完了之后,便即低下了头,高发强的怒视完全没能起到任何的作用。
“我支持乡长的意见,白沙乡的发展已经刻不容缓了,我们没理由人为地制造麻烦。”
没等高发强从郁闷中缓过一口气,一向不问是非的副书记秦援朝又给了他重重一击。
怎么回事?
高发强彻底懵了。
而秦援朝却是满意地笑了。
他这一波支持完周庆明,回头就能调去县政协,直接解决正科待遇,再混个一年半,麻溜退休了事。
政治生涯便算是彻底圆满了。
“我支持乡长的意见。”
接下来轮到的是组织委员梁亮工。
他的话很简洁,就只一句。
可听在高发强的耳中,却宛若炸雷一般。
这特么的究竟是怎么了?
他完全想不明白梁亮工怎么敢背刺自己。
要知道组织委员不紧跟书记,那是特定干不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也有悖官场的潜规则。
但现在,梁亮工真就敢了。
二比四。
看似差距还不是太大,可实际上,已经输了啊。
高发强心中顿时拔凉一片。
果不其然,随后发言的纪委书记齐照平、政法委员廖东宁全都坚定地站在了周庆明的一边。
哪怕紧跟着发言的宣传委员李幸娟、统战委员郑宏道都没出妖蛾子,依旧力挺毛德义。
但却一点用都没有。
概因人武部长刘一升、委员乡长徐双丰全都选择了支持周庆明。
四比八。
结果已定,纵使党政办主任谢宝强在发言时,洋洋洒洒地扯了一大通的废话,也没个屁用。
“散会!”
高发强输得极其的难看,老脸彻底挂不住了,霍然起身之后,就此怒火中烧地拂袖而去……
一场大胜固然可喜,但,周庆明却并未因此而得意忘形。
因为他很清楚乡里并不是决胜的关键,县里也同样不是,市级乃至省级才是关键中的关键。
要想影响到那等高层面的博弈,他所能依靠的就只有舆论这一造势工具。
而这,光靠他自己,是肯定办不到的,只能去寻求李元山的帮衬。
所以,在散会后,他也就只交待了徐双丰几句,便即从党政办把乡里唯一的一辆老北京吉普车给要了来,打算尽快赶去县里。
却没想到他才刚走到了车旁,就见陈映雪与何雨霖手挽手地走了过来。
尽管已经决定放弃追求何雨霖,可他的心跳还是不自觉地快了不少。
真就是红颜祸水哟!
“庆明,我们想去县里一趟,能搭你的车么?”
就在周庆明胡乱感慨之际,陈映雪已走到了近旁,歪着头地发问了一句。
“没问题,都上车吧。”
这要求,显然不好拒绝。
周庆明爽利地为两女拉开了后车厢的门。
直到两女都在后座坐下了之后,这才钻进了驾驶室,点火启动,将车开出了乡政府大院。
周庆明的车技不错,可架不住盘山路实在是太过坎坷了些,待得到了县里,那都已是将近五点半了。
在将两女送到了县招待所后,他急匆匆地就赶去了县政府。
“小周,一路辛苦了,坐下说。”
李元山早就已在办公室里等候多时了。
这一见周庆明已至,立马笑容满面地将对方招呼到了会客处。
“好的。”
在落座的同时,周庆明便即自觉地动手沏起了工夫茶。
“乡里的情况,我都听说了,你做得很好。”
观望着周庆明那充满了艺术感的沏茶手段,李元山既欣慰,又难免有点遗憾。
他是真的舍不得将周庆明放到基层去。
奈何,为了确保特色农业的试点工程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他也只能这么做。
“都是书记您指挥有方,若是没有您在背后支持,白沙乡的局面绝不可能这么快便打开。”
“现如今,我们只要能确保在舆论战方面不落下风,那就基本上不会有什么大问题了。”
“为此,我连夜赶出了几篇文稿,还请书记斧正。”
在将茶具都清洗了一遍,并用电热水壶烧上了水之后,周庆明这才从随身的公文包中取出了一叠文稿,恭谨地递给了李元山。
“行,我先看一下。”
李元山没客套,拿起文稿就翻阅上了。
一开始并没怎么在意。
毕竟,除了《经济发展纲要》一文之外,他还没用过周庆明的其它文稿。
心中难免觉得以周庆明的年纪与阅历,应该写不出什么有份量的社论文章。
但很快,他就发现自己错了——周庆明的文笔之老辣与犀利,远超政研室那些老夫子。
六篇文章看下来,他竟然找不到丁点的瑕疵。
“这几篇文章都写得很好,论点鲜明,论据充分,结构严谨,理论扎实,说是字字珠玑也不为过。”
在放下了稿子后,李元山满意地给出了极高的评价。
“书记,您过誉了。”
对文章的质量,周庆明有着绝对的信心。
但这,并不意味着就一定能登报——似这等极其敏感的文章,没有强悍的人脉资源,是很难被采用的。
“这样吧,底稿你留着,我明天带上复印件去趟市里,找找关系,看能否尽快在市日报上刊登出来。”
人脉资源这一块,李元山同样也缺。
毕竟,他也就只是名处级干部,所能接触到的层面相对有限。
“谢谢书记,您忙,我就先告辞了。”
一听这话,周庆明便知道老领导也没啥过硬的人脉资源。
这就有些麻烦了,难道非得去找何雨霖帮忙吗?
他真心不是太情愿。
再看吧……
次日。
周庆明并未似往常那般陪专家组下村,而是一大早就猫在了自己的办公室中,继续撰写着文稿,做好了跟保守派的笔杆子打持久战的准备。
没法子,今天一早的省报上再次登出了几篇攻击白沙乡合资公司的社论文章。
看这架势,保守派分明是把白沙乡当黑典型来打了。
在李元山不太指望得上的情况下,周庆明不得不考虑直接投稿给几家大报,撞撞运气。
十一点五十九分。
下班时间将至。
“笃、笃。”
就在周庆明收拾好桌面,正打算回招待所吃饭之际,门突然被人给敲响了。
“请进。”
“乡长,中午好,我奉命前来向你报到。”
门开了,走进来的人赫然是一身整齐警服的赵平南。
“哟,平南,你什么时候到的?”
一见老战友到了,周庆明的脸上当即就绽放出了灿烂的笑容。
“半个小时前到的,刚处理完交接事宜。”
赵平南也开心地笑了。
无他,跟着周庆明,升官就是快——短短三个来月的时间而已,他就从一名治安科的普通民警升到了派出所的所长。
这,简直就是火箭速度。
“走,先吃饭,工作上的事,回头再谈。”
皇帝还不差饿兵呢,周庆明当然不会急着布置任务,领着赵平南便出了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