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周家的根基(1 / 1)

加入書籤

纷纷扰扰中,时间很快就到了一月十八日。

周庆明借口家里有事,向李元山提出要请四天的假。

对此,李元山并未刨根问底,很爽利地同意了。

倒是何雨霖那头不太好交待——这丫头一听周家有事,立马就提出要去帮忙。

弄得周庆明感动之余,也不禁有些头大。

只得说这一趟是去魔都,目的是帮弟弟谈一桩大买卖。

何雨霖将信将疑,可也没再多追问,就只叮嘱周庆明路上小心些。

就这么着,周庆明在赶回了市里后,便即与弟弟等人一道于中午十二点,提溜着两个装满了钱的大号旅行箱,登上了前往魔都的火车。

这年月的火车可不是后世的高铁,说是快车,可其实慢得个够呛——也就七百三十公里而已,居然走了近二十一个小时。

好在一路上四名壮小伙子轮流睡觉,倒也不至于太累。

待得到了魔都,那都已是次日十一点将至了。

“哥,咱们接下来去哪?”

出了车站后,弟弟终于憋不住了。

“瞧见左边六十米开外处那家中行没?咱们就去那。”

这年代的魔都,周庆明也没来过。

不过无所谓了,他要找的也就只是银行门店,随便哪家都成。

“中行?”

周庆龙很懵。

中行,哪没有,非得跑千里之外的魔都来找,搞啥呢?

“废什么话,赶紧跟上。”

周庆明懒得解释那么许多,拖着行李箱便往中行走去。

“哦。”

在挠了挠头后,弟弟只能无奈地领着两名手下跟了上去。

今天,是魔都股票认购证上市的第一天。

只是,并不曾出现银行领导们所期盼的那种万众抢购的局面。

实际上,各大银行的网点都没什么人气。

火车站中行这儿同样也不例外。

通过营业窗口可以清楚地瞧见内里一位中年大妈正百无聊赖地打着毛衣。

她身后摆放着的认购证整整齐齐地堆得个老高。

很显然,从上午八点半开始营业到现在,压根儿就没卖出几套。

要说也正常,一张三十元人民币呢,一套一百张,可就得三千元。

在这等全国月平均工资五十来元的年月,三千元真就不是个小数目字,舍得掏出来买股票认购证这等前景不明之物的人终究是少数。

这,对周庆明来说,当然是好事——买的人越少,认购证价值就越高。

回头随便一倒手,绝对能赚得飞起。

“同志,您好,我要购买九百三十八套股票认购证。”

走到了窗口处后,周庆明没任何的犹豫,直接就报了个购买数量。

“多少?”

中年大妈明显被惊到了,猛然就抬起了头。

“九百三十八套,一共是二百八十一万四千元,麻烦您给点点。”

周庆明不动声色地给出了确认。

“哥,这股票认购证是啥啊?”

结果,中年大妈还没来得及回应,后头的周庆龙就已大惑不解地发问了一句。

“说了你也不懂,把装钱的箱子提过来,有什么事,回头再谈。”

九二发财证能赚多少钱,周庆明心中有数,但显然说不得。

这当口上,他也只能是沉着脸地摆出了长兄的架子。

“哦。”

周庆龙明显很挣扎。

毕竟,钱都是以他的名义借的。

若是折了进去,他都不知道究竟该咋办才是了。

只是,被兄长这么一瞪眼,他最终还是咬牙将装钱的旅行箱递给了哥哥。

“小伙子,你确定要买这么多吗?”

看着周庆明把一叠又一叠的百元大钞从窗口里塞了进来,中年大妈难免有些不太淡定。

担心的是周庆明会后悔,到时候若是再来退款,麻烦可不算小。

“当然。”

周庆明回答得很干脆,完全没带丁点的迟疑。

“那行,照规矩,我先点钱,然后给你认购证。”

见周庆明如此表态,中年大妈也就没再多啰嗦,手脚麻溜地点起了钞票。

这时候,周庆明紧着掏出了傻瓜照相机,可着劲地连拍了几张照片。

而后又将相机交给了弟弟的一名员工,让他将自己与弟弟同框拍了几张。

半个小时过后,九百三十八套认购证交割完毕。

在仔细地又点了一遍之后,周庆明这才将所有的认购证全都收进了两只的旅行箱中。

全程没忘了交待弟弟拍照上一通。

“走,先去上交所开户,然后去逛街,给家里带点礼物,赶晚上的火车回南州。”

搞定了一切之后,周庆明心情大好,嘴角当即就勾了起来。

“哥,这东西……能赚钱吗?”

二百八十多万就这么一下子全都花了出去,弟弟哪能安心得下。

“放心吧,我什么时候骗过你,说能赚,那就一准能。”

银行门口处人来人往,显然不适合谈正事,周庆明也就只打了个哈哈了事。

“你要这么说,我就更不放心了,你小时候骗过我的糖,还骗过汽水。”

弟弟不单没被安慰到,脸色反倒是更苦了几分。

“……”

说啥呢这是!

周庆明当即就抡起巴掌,给弟弟的后脑勺来了一下……

“哥,你给我一个实话,这些股票认购证究竟能赚不能赚?”

回到了家,在将两只旅行箱塞进了床下之后,弟弟又一次憋不住了。

“打底翻个一百倍。”

股票认购证既是已安全运了回来,那自然没必要再隐瞒了。

周庆明漫不经心地就给出了个答案。

“啊……,哥,你没开玩笑吧?”

天底下哪有这么好赚的生意。

弟弟根本不相信。

“不信,咱们打个赌,你输了的话,原本的七三分成就改成八二分成;我输了,那就五五分成。”

在舒爽地往床头一靠的同时,周庆明坏笑着就提议道。

“不赌!”

从小到大,跟哥哥打赌就没赢过,他的糖果、汽水都是这么输的。

所以,一听“打赌”二字,周庆龙立马下意识地坚拒了。

不过,在犹豫了下后,他又接着道:“哥,这要是真这么好赚,要不我再去借点钱?”

“适可而止吧,魔都那头现在卖的是白板票,不记名,随便都能出手。”

“可过上几天,为了防止倒买倒卖,肯定会改成记名票,买来就得自己整,虽说也能赚上不少,但,太费时了。”

“有那个时间,那还不如专心去搞别的行当,抓住机遇,把基础给打牢靠了,那才是咱们周家发展壮大的根基。”

知道弟弟这是在试探,不过无所谓了,周庆明笑呵呵地就给出了一番解释。

“别的行当?哥,你这指的是……”

兄长所指的行当都能赚钱,还都能赚得很惬意,周庆龙理所当然地就来了兴致。

“在你看来,普通人家手中的钱多了后,最先想买的是啥?”

周庆明并未直接给出答案,而是笑着反问了一句。

“当然是吃的喝的用的喽,这有啥好奇怪的。”

这么简单的问题,谁会答不出来啊。

您搁着哄小孩呢。

周庆龙当即就很不爽地翻了个白眼。

“说得没错,吃的喝的肯定排在最前面,但,真正的大头并不在这儿。”

“我可以肯定地告诉你,在接下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家用电器必将是百姓们不得不购买的刚性需求。”

“这方面的利润空间远比食杂、日用品要高得多,另外,鉴于该行业所需的资本金高、技术含量也高,进入的门槛自然也就比食杂类商店要高上一大截。”

“到三月中旬时,等咱们把这些股票认购证全部出手后,要搞的就是大型家用电器购物中心。”

“我给你布置一个任务,过几天就去省城考察一下,看市中心哪有可以改造成大型购物中心的仓库或是门店。”

“回头我抽个时间跟你一道去瞅瞅,合适的话,三月底就整下来,能买则买,不能买,那就租。”

“咱们在省城最好一口气上四家大店,争取在国庆前正式开业。”

“至于下一步的扩张计划,到时候再看吧。”

关于接下来搞啥行当一事,周庆明一直在琢磨着究竟是该搞仓储式连锁超市呢?还是该搞家用电器连锁商场呢?

从时机来说,两者都很合适,只要进展快,都能很顺利地抢占市场先机。

不过,考虑到仓储式连锁超市的进入门槛低,将来所要面临的竞争肯定远比家用电器连锁商场要激烈得多。

偏偏他政务繁忙,实在很难抽出大量的时间去帮弟弟搞市场营销。

那就只能走高端路线了。

“那行,过两天我就先去省城探探路。”

周庆龙觉得哥哥的分析很有道理。

毕竟他自己在赚到了钱后,也是紧着就往家里搬回了几大件家电。

那时候托了点关系,到手的价格比起市面上的行情价要便宜了百分之十。

就这,中间人明显还有得赚,足可见家电行业目下的利润率究竟有多高。

若是本钱足够的话,搞这一行绝对亏不了。

“滴滴滴……”

就在周庆明刚想着鼓励弟弟几句时,他那别在腰间的BB机突然铃声大作。

低头一看,见是何胜利的大哥大号码,他不由地就是一愣。

但却不敢稍有耽搁,在交待了弟弟一句后,便即匆匆出了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