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忽如一夜春风来(1 / 1)

加入書籤

“书记来了。”

“周书记,有群混蛋要找您的麻烦呢,被我们给堵住了。”

“周书记,您有事,只管招呼,咱们村别的没有,人管够!”

……

二十多分钟后,周庆明终于赶到了下沙村,一众村民们见状,立马全都嚷嚷着招呼开了。

“乡亲们都请静一静,听我说,自古以来,不遭人嫉是庸才。”

“所以啊,我并不觉得有人诬告我是件奇怪的事,大家放宽心,真的假不了,假的也真不了。”

“身正不怕影子歪,谁来查都行啊,正好还我一个清白。”

“大家说,对不对啊?”

周庆明先是压了压手,示意村民们安静下来,而后方才拉家常般地扯了一番。

“对头,周书记,我们相信您!”

“是这么个理儿。”

“周书记正人君子也,怎会怕了那些小人。”

……

近一年半来,周庆明可没少下村,更没少为百姓们排忧解难。

在众村民们心目中,这位年轻的书记就是个亲民的大清官,又怎能不拥戴。

“既然大家都相信我没问题,那就没必要都聚在这里了,黄坤等养蛇场股东留下来配合调查,其他人都散了吧。”

展示肌肉可以,挟持民义闹出群体事件却是绝对不行。

这么个道道,周庆明自然拿捏得很是到位。

“书记都这么说了,那,咱们就都先散了。”

“听书记的,都走、都走喽。”

“黄坤,就看你们的了,敢瞎几把扯,老子扒了你的皮。”

……

什么叫威望?

这就是了!

一阵哄闹中,绝大部分村民都离开了现场,当然,也都没走远,全都聚集在了村外的打谷场一带。

摆出来的就是时刻准备驰援的姿态。

“周庆明同志,你们白沙乡竟敢聚众抗拒调查,好大的胆子!”

身为纪委干部,宋高峰在市里一向是骄横惯了的,何曾吃过这等亏,心中早就憋满了怨怒。

这一见周庆明走进了村委会,当即就忍不住了,声色俱厉地便吼了一嗓子。

“徐书记,这就是你们市纪委的工作作风吗?自己弄出了问题,却把过错推到别人身上。”

“是不是觉得我周庆明投诉无路,可以随便拿捏。”

周庆明连看都懒得看宋高峰一眼,就只管冷冽地望着徐道坤。

“周庆明同志,首先,我得声明一下,我们来这儿调查,纯属正常公务。”

“其次,我们的调查还没正式展开,就遭到了围攻,这,会不会太过巧合了呢?”

惹事的责任,徐道坤肯定是不打算背的,因为他根本背不起。

这时候,他只能以攻代守了。

“哟呵,徐书记,你这是倒打一耙了啊。”

“你们是来正常调查的吗?一开口就说周书记工作作风不行,还武断地说周书记有严重的经济问题。”

“这些话,不止我听到了,我们村两委的干部们也都听到了。”

“你们敢不承认,我们就上市里反映去,市里不行,我们就去省里,还不行,那就进京。”

“老汉我还就不信找不到一个可以讲理的地儿了。”

根本不用周庆明开口,黄兆宁就已火冒三丈地呵斥开了。

“就是,老支书说得一点都没错,这些屁话,我们也都听到了。”

“找他们上级领导反映去,咱们村的人不够,那就喊各村的乡亲们一起去。”

“敢做不敢当,孬种!”

……

黄兆宁话音刚落,在院子里的村干部们立马就都跟着骂开了。

“徐书记,我说过了,你们想怎么查都行,我们乡肯定会全力配合。”

“但这,并不意味着你们就可以罔顾事实,随便往我头上扣屎盆子。”

“话,我搁在这儿了,你们拿不出证据,就别怪我向上级领导投诉你们!”

纪委干活通常都是有罪推断,然后再去找证据。

这,在办案时,是可以允许的一种手段。

但,拿到调查小组来用,就明显不合适了。

毕竟,调查只是调查,并不是已经对周庆明实行了双规。

“周庆明同志,这完全是个误会,我们纪委办案办习惯了,忘了这只是调查,纯属工作失误,还请多多海涵啊。”

徐道坤头大了。

要知道周庆明可不是普通乡干部。

上头不止有何胜利这位准泰山,还有苏鹏这位市里的三把手,更与宣传部长陈振华关系莫逆。

真把事情往大里闹,他徐道坤纵使有市长在背后撑腰,也难顶。

“既然你说是工作失误,那,我可以接受你的解释,但,我希望徐书记在接下来的调查中,能走正规的途径。”

“养蛇场的股东们都已在门外候着,你们尽管放手调查,我就不妨碍你们工作了。”

周庆明不怕查,但却怕徐道坤等人赖着不走。

时日一长,肯定会影响到乡里的工作。

那自然是得赶紧把这些瘟神送走为宜。

“等等。”

见周庆明要走,徐道坤可就不免有点慌了,万一待会村民们再来闹事,他可招架不住。

“徐书记还有什么指示吗?”

周庆明当即就微微地皱了下眉头。

“眼下这氛围显然不适合调查,我觉得有必要改日再行安排。”

徐道坤不动声色地又耍了个小花招——不查,那就能一直存疑。

真查了,那,市纪委方面势必将会陷入被动——齐培铭只要把结果往上一捅,联合调查小组也就差不多该灰溜溜地走人了。

“没必要改日,徐书记若是觉得在村里调查不合适,那好办,我这就安排他们跟着去乡政府配合调查。”

想玩拖延战术?

门都没有!

周庆明一眼就看破了徐道坤的小伎俩。

“也行,那就这样吧。”

徐道坤很不爽。

但却一点办法都没有,迟疑了一下之后,最终还是只能选择妥协……

有齐培铭在边上盯着,徐道坤一方显然没办法做太多的手脚。

对黄坤等人的问询自然也就进行得很快。

结果无疑是明摆着的——周庆明根本就不曾从养蛇场拿过一分钱,也不存在什么私下里的干股。

黄坤直说了,他想给,公开、私下都跟周庆明提过好几次,但却都被坚拒了。

调查进行到此处,明显已经继续不下去了。

但,徐道坤就是不愿认输走人,在乡里又赖了五天时间,试图以拖待变。

还别说,变化真的出现了,但却不是徐道坤想要的——伟人的南巡讲话发表了。

内容不多,核心的就一条——谁反对改革,就请谁回家睡觉去。

这,与百万大裁军时的讲话——头头不通调头如出一辙。

就这么着,举国为之震动,辩论正酣的姓资姓社争议顿时戛然而止。

改革派在大获全胜的情况下,自然不会错过了乘胜追击的大好机会,一场大洗牌已迫在眉睫。

到了这般田地,市长哪还有心去针对周庆明。

在何胜利发了话之后,徐道坤不得不垂头丧气地率众撤离了白沙乡。

闹剧到此就算是草草收了场。

这就挺好的。

周庆明也没多纠缠此事,他得忙着准备去相熟的领导家里拜早年了。

当然了,在此之前,还有一件事得做,那就是发表几篇讴歌特色农业的文章。

让广大农民群众受益固然是主题,可其实也不乏私心在其中——把白沙乡搞成了典型,丰硕的成果就是他与李元山的了,谁也别想来摘桃子。

这么份功劳无疑是沉甸甸的——文章才刚在市报上发表出来,就被国内的几家大报全文转载了。

不仅如此,还上了内参。

几名重要领导都先后给出了批示——应酌情在全国范围内加以推广。

理所当然地,周庆明再一次爆火,身份从改革派的宣传旗手无缝地切换到了实务能手。

借此东风,李元山毫不犹豫地在县常委会上提议周庆明正式出任白沙乡的党委书记,夏侯枫进位乡长,徐双丰则是调任上高乡的乡长。

其余乡干部的轮岗则由白沙乡自行安排,只需将结果上报县常委会批准即可。

春节刚过,白沙乡就成了县里、市里乃至省里的朝圣之所在,大量的各级考察团赶到了乡里。

接待任务繁重不堪。

但,周庆明却甘之若饴,概因这可是白得的名声与政绩,当然没有不要的道理。

他倒是乐在其中了,可弟弟却是焦急坏了——还债的日子已迫在眉睫了,哥哥那头竟然还没给个说法。

这就不能忍了,直接一个电话就打了过来:“哥,三月二日了啊,再有十天不到就得还第一批借款了,咱们那些股票认购证咋办?”

“好办,你待会就买车票去魔都,带上人手以及十套认购证,到上交所附近去一趟,肯定有人在收。”

“现在的价码应该是一套三十万左右了,你直接卖掉,回头把债务都给还清了。”

“剩下的都先不动,再过半个月左右,我跟你一道去魔都,到那时,价码应该能涨到一套三十六万元以上。”

忙忙乎乎之下,还真就差点忘了周家的发财大事。

不过,真正的高峰还远未到来,周庆明可舍不得在低价位时脱手太多。

“哥,你没骗我吧?”

弟弟很懵,觉得这根本不可能。

“让你去,你就去,啰嗦什么。”

周庆明顿时不耐烦了。

“哦。”

弟弟显然还是不敢相信,但却没敢再多说些什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