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军神之献,帝王之心(1 / 1)

加入書籤

甘露殿,气氛压抑。

李世民刚刚从纥干承基那里,拿到了那份足以让魏王李泰喝一壶的“文学馆黑料名单”。

他心中的怒气,并未因此消散,反而因为对儿子们明争暗斗的失望,而更添了几分烦躁。

他正打算让长孙无忌去敲打一下李泰,让他收敛一些,便有内侍匆匆来报:

“陛下!卫国公李靖,于殿外求见!同行的,还有东宫千牛备身纥干承基!”

“李靖?”李世民的眉头,立刻皱了起来。

这个名字,对他而言,太过特殊。

那是他手中最锋利的剑,也是最忌惮的将领。

自将他罢官赋闲之后,李靖便闭门谢客,从不参与任何朝政,今日,怎么会如此突兀地求见?

而且,还和纥干承基一起?

一个是赋闲在家的军方大佬,一个是他刚刚安插进东宫的密探。

这两个八竿子打不着的人,怎么会凑到一起?

李世民心中,瞬间警铃大作。

“宣。”他不动声色地说道,同时对长孙无忌使了个眼色。

长孙无忌心领神会,退到一旁,准备静观其变。

片刻之后,李靖与纥干承基一前一后,步入大殿。

李靖虽然身着便服,但那股久经沙场、金戈铁马的肃杀之气,却丝毫未减。他一进殿,便行叩拜大礼,声音洪亮如钟:“老臣李靖,参见陛下!”

纥干承基则紧随其后,再次跪倒在地,一言不发。

“爱卿平身。”李世民抬了抬手,目光却在两人身上来回逡巡。

“卫国公今日不在府中颐养天年,何事如此匆忙,竟要趁夜入宫啊?”

他的语气,听似平和,却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审视。

李靖站起身,那张古井无波的脸上,竟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激动。他从怀中,小心翼翼地取出一个布包,双手高高举过头顶。

“陛下!老臣今日入宫,不为私事,只为向陛下,敬献一件足以让我大唐铁骑,纵横四海,再无敌手的‘神物’!”

“神物?”李世民的眼神,变得锐利起来。

看了一眼旁边的长孙无忌,发现对方也是一脸困惑。

“呈上来。”

内侍接过布包,恭敬地送到李世民的御案前。

李世民打开布包,看着里面那几片形状古怪的铁片和几根粗壮的铁钉,眉头皱得更深了。

“李靖,这就是你说的‘神物’?”他拿起一片马蹄铁,翻来覆去地看了看,语气中,已经带上了一丝不悦,“朕看,不过是几片废铁罢了。”

“陛下!此物,绝非废铁!”李靖的声音,因为激动而拔高了几分。

“此物名为‘马蹄铁’!请陛下试想,我大唐骑兵,远征漠北,最惧者为何?非是敌军之利刃,而是长途跋涉,战马蹄甲的磨损!”

“一匹良驹,一旦蹄甲磨损开裂,便等同于废了!我军不知有多少次,皆因此而贻误战机,甚至功败垂成!”

“而此物!”李靖指着李世民手中的马蹄铁,眼中精光四射,“只需将它钉在马蹄之上,便如给我大唐的战马,穿上了一双永远磨不坏的铁靴!”

“如此一来,我大唐骑兵的作战半径,将倍增于前!奔袭、追击、迂回,再无后顾之忧!”

“陛下,这……这难道不是神物吗?!”

一番话,说得掷地有声,铿锵有力!

李世民和长孙无忌,都是深谙军旅之人。

几乎是在瞬间,就明白了李靖话中的分量!

李世民的呼吸,陡然急促起来!

再次拿起那片马蹄铁,眼神彻底变了!

那不再是看一片废铁的眼神,而是看一座座城池,看一片片疆土的眼神!

他猛地站起身,绕出御案,走到李靖面前,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此物……此物是何人所制?是谁想出了如此惊世骇俗的天才之法?”

来了!

跪在地上的纥干承基,心脏提到了嗓子眼。

他知道,最关键的时刻,到了。

李靖的目光,落在了纥干承基的身上。

他沉声答道:“回陛下,发现此物的,正是这位东宫千牛备身,纥干承基。”

紧接着,他便将纥干承基之前对他说的那套“偶然发现”的说辞,原原本本地,又对李世民复述了一遍。

他讲得极为详尽,将纥干承基如何从马夫处发现、如何心系军国大事、如何不敢擅专,最终决定求教于他这个老将的过程,都描述得合情合理,天衣无缝。

李世民听完,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他的目光,在李靖和纥干承基之间,来回扫视。

帝王的猜疑心,让他本能地觉得,这件事,太过巧合。

一个赋闲在家的军神,一个刚刚被他安插入东宫的密探,一个不知来路的西域胡商,一件足以改变国运的“神物”……

这些要素串联在一起,背后,似乎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操控着一切。

这个念头,在他的脑海中一闪而过。

但他随即又自我否定了。

不可能!

这一切,或许……真的只是一个天佑大唐的巧合?

想到这里,李世民心中的猜疑,渐渐被巨大的惊喜和兴奋所取代。

他看着跪在地上的纥干承基,眼神变得前所未有的柔和。

“纥干承基。”

“臣在!”

“你,很好!”李世民重重地拍了拍他的肩膀,“你不仅有忠心,更有智慧!你没有将此物私藏,也没有直接呈给朕,而是先去请教卫国公,此举,堪称大智!朕,要重赏你!”

他转头对内侍喝道:“传朕旨意!纥干承基,忠勇可嘉,智虑过人,特晋为东宫卫率左郎将,赐金百两,锦缎百匹!”

左郎将!

这已经是东宫卫率中,仅次于最高统帅的实权将领!

纥干承基心中狂震,脸上却露出恰到好处的狂喜与感激之色,重重叩首:“谢陛下天恩!臣,粉身碎骨,无以为报!”

在他叩首的瞬间,他心中的那个声音,却在疯狂呐喊:太子殿下……这一切,竟然真的……全在您的算计之中!

赏完了纥干承基,李世民的目光,又落在了李靖身上。

他的眼神,变得无比复杂。

“卫国公,你……亦是大功一件。”他缓缓说道。

“老臣不敢居功。”李靖躬身道,“老臣不过是做了分内之事。”

“不,你有功。”李世民的语气,变得无比诚恳,“此物,虽是承基所献,但若无你这位兵法大家来验证其价值,只怕要明珠蒙尘。”

“朕决定,成立‘军器监’,由你,亲自督办!负责马蹄铁的改良、量产与全军列装事宜!所需钱粮、工匠,六部之内,任你调遣!”

“陛下!”李靖猛地抬头,眼中充满了不敢置信。

这意味着,陛下不仅要重新启用他,更是将一项关乎国运的重任,完全托付给了他!这是何等的信任!

“朕知道,这些年,委屈你了。”李世民的语气,充满了帝王的感慨与笼络。

“但朕希望你明白,你李靖,永远是我大唐的卫国公!只要大唐还需要利剑,你这柄最锋利的剑,就永远不会生锈!”

一番话,说得李靖这位铁血军神,虎目含泪。

再次深深叩拜下去,声音嘶哑:“老臣……定不负陛下所托!”

甘露殿内,君臣相得,气氛热烈到了极点。

没有人注意到,站在一旁的长孙无忌,看着这一切,眉头却悄然锁紧。

他的目光,不经意地,再次望向了东宫的方向。

直觉告诉他,这件事,绝没有表面上看起来这么简单。

那个在朝堂上,敢于喊出“玄武门碰一碰”的外甥,真的会是一个只会耍昏招的蠢材吗?

一个巧合?

或许吧。

但太多的巧合凑在一起,那便不再是巧合,而是……一个精心策划的,让人看不透的……布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