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1. 笔趣阁
  2. 历史
  3. 大唐奴牙郎
  4. 第489章 安史之乱
设置

第489章 安史之乱(1 / 2)


天宝十四载,十月初。

安禄山于范阳郡雄武城中,秘密召集了帐中心腹,当众诈称,奉圣人旨意率领部队讨伐逆臣杨国忠。

数日后,安禄山集结大军,在范阳举行誓师会,以清君侧之名,起兵叛唐。范阳文武,军中士卒,齐呼大胜,又奋勇请缨。

范阳、平卢、河东三大军镇,又裹挟罗、奚、契丹、室韦等异族精锐,共计二十万大军,各自从驻地向南出发,呈席卷天下之势。

安史之乱,也由此正式拉开了序幕。

与史书相比,这一次的安史之乱,有着几个比较明显的差异。

首先,叛乱发生的时间,要比史书中足足早了一个多月。

安禄山从八月开始精兵秣马,原本定下的叛乱时间,是在天宝十五载的正月。

一方面,由于杨国忠在长安城中抓捕安氏门客,又一再向李隆基进言,意图引诱安禄山来京中参加一年一度的大朝会。安禄山称病,一再拖延,担忧皇帝有了疑心,所以不得不将起事时间,提前了一些。

另一方面,安禄山埋伏在长安中的眼线来报,宫中有传闻称,李隆基有意召安西节度使周钧入京述职,并参加天宝十五载的大朝会。安禄山忌惮周钧,打算在后者入京之前,率先向朝廷发难,故而将起事时间,再次向前提前了一些。

于是,安史之乱的开始时间,定格在了天宝十四载的十月初。

另一个差异是兵力。

史书中的安史之乱,安禄山发兵时,三镇兵力再加上异族精锐,大约是十五万人,对外谎称是二十万人。

而这一次安史之乱,安禄山麾下的可用兵力,是真真正正达到了二十万。

这多出来的五万兵力,大多都是来自于漠北,包括了拔野古、骨利干等等部族。

这些部族,位于河北和回纥部之间的交界处。

在旧的历史中,回纥部在突利施的带领下,上下一心,团结协力,在短短数年的时间里,就统一了漠北草原。

所以,诸如拔野古、骨利干等等部族,都早早的投在了回纥部的帐下。

然而,在新的历史之中,回纥部由于『茶叶战争』,陷入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内乱之中。

安禄山在河北,趁着回纥部内乱,攻伐并吞并了不少漠北部族,壮大了军力,使得兵力大增。

回纥部虽然在天宝十二载左右,最终完成了统一草原的壮举,但是河北势力过于强大,那些被吞并的部落,想要再夺回来,几乎已经是不可能了。

就在安禄山率领大军南下之时,河北叛乱的消息,数度传入长安。

第一次是在天宝十四载的八月底,朔方东受降城的府所,快马向长安来告,说是范阳、平卢、河东三大军镇的军队正在集结,安禄山似有不臣之心。可惜,这封奏疏摆在李隆基的面前时,皇帝不仅不信,还斥责了府所使君,警告莫以妒贤之心,来中伤君臣的情分。

第二次,太原府于天宝十四载的九月中旬,再次派出快马,向长安上疏。告安禄山在范阳集结军势,整备武库,装运粮草,已有谋反之举。李隆基看了这封奏疏之后,依旧是半信半疑,出于担忧『伤及爱将之忠心』的想法,皇帝并没有在第一时间采取应对,而是想要派出使者去打探虚实。

十月中旬时,长安收到了无数州县,犹如雪花一般的奏疏,其中内容只有一条——安禄山叛乱。

然而此时,安禄山的军队已经从范阳出发了七日,日行六十里,进入了易州的地界。

长安城,含元殿。

一方价值连城的绝品端砚,被砸在了地上。

砚台碎裂,砚墨四溅。

站在大殿前列的大唐官员,垂着脑袋,看着沾染在官袍上的斑驳墨点,连大气也不敢喘一声。

“狼心狗肺!猪狗不如!”

李隆基赤红着双眼,状若疯狂,在大殿上不断咆哮。

殿中的文武百官,纷纷沉默不语。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