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仪低下头,应了一声。
周钧:“将军如何评价霍光?”
郭子仪:“老夫才疏学浅……”
周钧:“这里没有旁人,你畅所欲言便是。”
郭子仪迟疑片刻,小心翼翼说道:“霍光乃是西汉权臣,麒麟阁十一功臣之首,历经汉武帝、汉昭帝、汉宣帝三朝,官至大司马大将军。霍光匡国家,安社稷,有中兴汉室之功。但是,他期间主持废立昌邑王刘贺,又串通御医毒死许皇后,并将女儿嫁给汉宣帝为后,却是谋权营私之辈……”
郭子仪的声音,越来越低。
周钧看向郭子仪:“依你来看,应当如何评判霍光?”
郭子仪:“霍光文武大略,佐汉致太平,此乃大贤;然,光擅废立,亡人臣礼……此乃不道。”
郭子仪几乎是用尽全身力气,说完了这句话。
周钧闻言后,向郭子仪问道:“郭将军装病,是想致仕辞官,以保名节?”
郭子仪心知,话说到这个份上,再做掩饰,也是无用,便离席跪在周钧面前说道:“丞相雄才武略,子仪为官数十载,放眼大唐,无人可与您相较。但君臣循礼,此乃天地伦常,一旦逆触,就会使得大道颠覆,名节不存。”
周钧两眼盯着跪在自己身前的郭子仪,良久没有言语。
后者额头点在地上,头顶有汗珠析出,慢慢滴落。
就在郭子仪感觉要喘不上气来的时候,周钧终于开口了。
“在你看来,是君臣伦常重要,还是百姓的死活更重要?”
郭子仪听见周钧的发问,愣在了原地,思虑了好一会儿,依旧无法作答。
周钧冷冷说道:“开元天宝之交,大唐兴盛,万邦来朝,为何短短十几年,就衰败成了如此模样?有人说是天灾,使得关中、河南、河北等地,水旱连灾数年;还有人说,安禄山狼子野心,意图皇位,兴乱兵大祸天下。”
“其实,你我皆知,答案远远没有这么简单。大唐今日之乱,早在数十年、甚至百年前就已经种下。土地兼并,门阀互伐,藩镇谋权,圣主不朝,奸佞当道……此中种种,皆是人祸,而将罪责推诿于天地、乱贼身上,不过是粉饰朝堂,不使天下公家失了颜面罢了!”
郭子仪冷汗淋漓。
周钧:“朝堂之上,那些大唐忠臣,口口声声喊着忠君爱国,伦常重道。”
“郭子仪,我问你,当初世家门阀兼并百姓土地,使得流民无家可归,只能冻死在市井之中的时候,这些大唐忠臣在哪里?”
“当初水旱连灾,门阀显族将一斗米卖到了八百钱,百姓散尽家财,卖儿卖女,只为了一口吃食,那些大唐忠臣在哪里?”
“当初饥荒四起,百姓饿殍千里,树皮、草根挖完之后,百姓不得不易子而食,掘坟刨尸,那些大唐忠臣在哪里?”
“当初兵祸蔓延,百姓家中的男丁,因为朝廷征兵尽殁在沙场,最后就连那些苦等儿郎的白发人,也被强行拉上战场充作兵卒的时候,那些大唐忠臣又在哪里?!”
周钧猛地站起身来,将案台上的《霍光传》,扔在郭子仪的面前,怒道:“对于百姓的疾苦,那些所谓的忠臣都视而不见!因为他们的忠,只对君王,却从来不曾施舍半点给天下的百姓!”
看着扔在眼前的书册,听着耳旁的话语,郭子仪心中惊愕,思绪如麻。
周钧:“郭子仪,我曾经听过一句名言。当人走在上坡路时,他会一直低头看向脚下,时刻查看着脚踏之处的虚实;可是一旦走到了下坡路,他往往只顾远视,却忘了关注脚下。”
“你身居高位许久,或许早已经忘了一件事情。这大唐,支撑着它延续下去的根基,并非是你口中的那些君臣之道,而是天底下那千千万万、默默无闻的百姓。当你心中开始漠视百姓的时候,不妨想想,自己是不是已经走在了下坡路上?”
周钧站起身来,走向偏厅的大门。
到了门口,周钧沉声说道:“郭子仪,我给你两个选择。”
“一、我会封你一个闲职,再赐下一笔丰厚的修治,让你荣归故里。你带上家私,老老实实在祖宅之中颐养天年,度完余生,天下之势与你再无半点瓜葛。”
“二、带上你的伦常重道,给我滚去安西,替了封常清的安西节度副使一职。用你的双眼仔细瞧瞧,用你的耳朵仔细听听,看清楚这天下的百姓,如今究竟是怎样的过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