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转眼,师父讲道的三天很快过去,我在这繁华的流云城中算是玩了个遍。
燕子楼每天去嘚瑟两趟,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吃是一天中第二重要的事,排第一的当然是修行啦。
说来也怪,这燕子楼与那苍岚里一个饭馆一个客栈,本身是凡人的日常所需,可却隐隐透露着些“仙气”。与苍岚里的浮雕不同,燕子楼大门两侧是两句短诗,“风起流云外 只待燕子来”,苍劲的笔法可见题诗的人功力不俗。
尽管这几天有很多很好玩的事、很多很好吃的菜,可还是因为同伴的禀赋别样略显美中不足。
云鲲子为了表达对晚辈的关心,派出了他最得意的后生来亲自陪同。
不过换个思路想想,不管到哪里都不用为钱发愁也还是不错的,况且周朱这小胖子待人和气,在整个流云城也是吃得开。
讲道最后一天的傍晚,随着演武场的修者逐渐散去,我与师父来到周宅准备辞行。
类似的酒宴、差不多的宾客,引起我兴致的也只有酒宴上纷繁新颖的美味啦。
由于宾客们知晓了师父身份的缘故,在我附近簇拥的宾客络绎不绝,事实上对我这里只是附加的阿谀。师父对于这种场面则泰然处之,对众人的恭维奉承游刃有余。
夜色渐深,宴席的喧闹逐渐退去。师父与云鲲子入后院相谈许久,至于聊的什么就不得而知了。
我找理由说想自己玩一会儿打发了周朱,不然看着他笑眯眯的大脸还真是有些起鸡皮疙瘩。
陪着周家饲养的灵兽玩了不一会儿就感觉有些无聊,灵兽通人性,周府的人肯定是跟它们讲了对我要“客气”些,可这样反倒没了捉弄它们的趣味,我也只能找了个地方拿出刚炼制的木剑把玩起来。
师父说我们灵秀山每件法器都要有自己的封名,就是以炼器人的意念将灵识烙印于上,或是以指尖、眉心以及心头血融入法器。通过封名不仅能让让炼器人与法器更加契合,也可以防止盗窃法宝的情况出现。
听了师父所讲,我的占有欲被激发了出来,于是当即咬破指尖,给它封了个响亮又霸气的名字——香香。只因木剑锻成后剑身上总有一股若隐若现的香气,多半是那棵枯树材质本身的原因,香香两个大字也是被我一笔一划歪歪扭扭地印在了剑柄上。
甩了甩刺痛的食指,看了眼因为用力过度还在从肉里往外冒血的指尖,我心疼地用灵气止住血,赶忙塞进嘴里,感觉这样能让自己好受些。
另一只手拿着木剑一通比划,幻想着自己以一敌十的威猛,御剑飞行的潇洒。
没过多一会儿,就看见师父和云鲲子从后院走出,两人脸上的表情写满了复杂,眉宇之间夹杂着深深的担忧。
云鲲子对师父躬身拱手,再拜说道:“有劳了”。
师父还礼,扶起云鲲子,“关乎山海的未来,我辈修者责无旁贷,你们流云早做打算,毕竟……”
云鲲子笑了笑没说什么,发现我在盯着他们,便对我这里甩了下浮尘,“小家伙,你师父的本事可是大得很,好生跟着偷师,哪天超过你师父,让他管你叫师父,哈哈哈哈。”
我和师父同时白了云鲲子一眼,当然作为小辈我还是恭敬地对着云鲲子道,“到时候您老人家是不是就要叫我叫师伯啦。”
云鲲子听完一愣,随即笑骂,“你师父喊你臭小子果真没错。”
简单寒暄了几句,我随师父回了苍岚里。
天色渐渐明了,我们准备启程踏上去中州的路。流云城西大门有几个身影早在等候,周朱、公淑华还有几个看起来有些脸熟的家仆,恭敬地对着师父再拜说道,“老祖宗年事已高,早起不便,特派我等相送。”
我刚准备咽下的半个包子差点一口气喷到他们脸上,什么叫年事已高不能早起。
师父则没什么反应,对着身后某个方向看了眼,回头对着周朱一行人摆了摆手。
城门开启,我对着周家几人道了句“再会”,在他们的目送中随师父走出流云城,继续向着中州方向迈开大步。
“师父,我们接下来去哪里啊,还要去城里吗”
“怎么,刚吃完包子又馋了?”
“当……当然没有啦,我只是在想在流云城遇到的事情,是不是要尽快通知下其他的城池呀。”
师父对我的话嗤之以鼻,“以为师的身份还不至于亲自挨家挨户地送信,周云鲲自会安排。这流云城比较特别,地处东海之滨与那个地方隔海相望,因为大神芒的存在让此城修炼风气颇盛,哦,这也算是念的一种了。”师父他老人家的思维经常跳跃,扯着扯着就跑偏了,当然我早就习惯了。
“念?是成念境的念吗?”
“算是吧,跟你说这个有点远了。看你最近沉迷流云的厚味,修炼是不是都耽搁了。”
我心虚地嘿嘿一笑,“吃饱了才有力气修炼嘛!”
师父叹了口气,“我等修行之人尤其是我们灵秀一脉,讲的是平淡归真顺应自然,口腹之欲总是要斩断的,修真者若是流连于凡尘俗世,又怎么能见得大道、修得真果。”
“可师父,人生下来就要吃饭喝水睡觉撒尿,本真便是如此,斩断那些本就存在的不也是失去了本真了吗,还讲什么顺其自然?”
师父停下脚步,表情有些复杂,沉默了一会儿转头看向我,“为师也曾问过师尊类似的问题,可《道经》明言,云‘天地无情,万物皆如蝼蚁。造化者,法则也。寂灭者,亦法则也。常应常静,无欲无惊,大道不争,无扰神形’,情欲本身就不是这片世界的必须,况且当年那场万族浩劫就是因为欲望邪念所致,欲邪虽最终为神魔以九大祖器镇杀,却不曾磨灭,它化成邪念扎根于万灵之中。你说,若是无欲无求,那邪物怎会趁虚而入,以至那么多灭族之祸!况且又怎知,这是这,而那不是那呢。”
师父声如洪钟,话语中的一些犹豫却被我捕捉,我知道师父也是被他的师父以理说服,《道经》的至高无上,浩劫的惨痛教训都令万族记忆深刻,无论如何也找不到反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