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聋老太太(1 / 1)

加入書籤

比如原剧中,聋老太太就曾偷偷出售粮票,而傻柱还专门背着她去完成这笔交易。

当时62斤粮票卖了12块4,老太太还希望能再多卖5毛,但对方不愿意。

由此可见,即使冒着投机倒把的风险,也能用金钱换取所需票证,只是具体价格难以确定。

一般来说,粮票大约两毛钱能买到一斤的面值。

那时还可以用粮食直接去粮站换粮票,不过大多数人舍不得这样做,毕竟粮食本就不够用。

而像自行车票、手表票这样的稀缺资源,则只能靠正规分配或碰运气获得,且价格相当昂贵,因为它们代表了那个时代的高端消费品。

缝纫机和收音机之类的东西,方建设不太了解,但他知道当年的魔都牌、亨得利牌手表在国内非常有名。

说到自行车,魔都的永久和凤凰,津门的飞鸽和红旗,更是许多80、90后的童年记忆。

尤其是那28寸的大自行车,个子矮的小孩子连一圈都蹬不动,只能半圈半圈地踩。

……

想到这些,方建设忽然特别想拥有一辆自己的自行车。

毕竟出门全靠两条腿,虽然能锻炼身体,但实在太浪费时间了。

如果坐无轨电车的话……

唉!后世已经在地铁里挤成沙丁鱼了,穿越回来总不能还继续当沙丁鱼吧!

“决定了!得想办法弄一辆自行车!”

“这东西不贵,这个年代大概就一百块钱左右,绝不会超过两百!”

“只是唯一的问题是买不到票……只能碰碰运气了。\"

“可我不知道四九城里有多少卖票的地方,也不知道具置……而且我之前也没留意过这些。\"

“看来得找人打听清楚才行。\"

要问消息的话,方建设首先想到的就是傻柱他们这一群大爷。

不过现在他们都还在上班,都不在身边。

仔细想想,还是去后院找聋老太太聊聊吧!这位可是正宗的四九城人呢!

更重要的是,如果想在这四合院里过得舒心,别的邻居可以不用太在意,但聋老太太那里绝对不能疏忽!

至于为什么非要和聋老太太处好关系,那故事可就多了。

首先是因为辈分和年龄的关系。

咱们国家一向重视尊老爱幼的传统,这是基础。

其次,这个时代的人们比未来更加注重长幼尊卑。

不管这种观念是否合理,身处其中的人都得遵守。

所以,在大院里年纪最长、辈分最高的聋老太太,无论如何都得尊重。

此外!

虽然不记得原剧是否明确提到聋老太太的具体情况,但从一些细节可以推测,她很可能是一位军属。

不然的话,一个孤苦伶仃的老太太,仅靠年纪和辈分,即便能镇住旁人,也很难压制住肆意妄为的许大茂。

尤其是像许大茂这种爱在背后议论是非、诅咒他人的人,尽管他一直受到聋老太太的严厉斥责,却从未敢在背后对她恶语相向。

这样的结果表明,许大茂对聋老太太要么心存畏惧,要么怀有敬重。

然而,对于一个无依无靠、无权无势的老太太来说,若你不去招惹她,又何必害怕呢?

因此,更合理的解释是敬重。

在那个时代,能够让像许大茂这样的人发自内心尊重的,除了那些为国捐躯的军人,还能有谁呢?如果没有他们的牺牲,就不会有如今的安定生活。

换句话说,聋老太太的家庭中应该有过军人甚至是烈士。

正是这种背景加上她的年龄和辈分,才能让整座院子的人都对她心生敬畏。

方建设认为,自己作为晚辈,孝顺这位老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更何况,整个四合院里,像样的好人不过两个半。

一个是聋老太太,另一个是娄晓娥,剩下的那半个,则是毫无存在感的大妈。

称她为半个好人,是因为她受丈夫影响,也谈不上完全的好人品质。

毕竟她的丈夫易忠嗨,绝对是个令人不寒而栗的伪善者!

要知道,圣母与伪善者的区别就在于此。

圣母是无私地帮助他人,例如傻柱对秦怀如的付出;而伪善者则完全不同,他们自己从不直接行动,却不断鼓动他人去做善事,自己坐享其成。

回顾一下易忠嗨做过的好事,其中七成以上不都是通过或怂恿傻柱完成的吗?

这分明是一部标准的圣母剧!

或许有人会质疑,那是因为一大爷将傻柱视作儿子,才会指挥他做事。

毕竟父亲指挥儿子做点事不是很正常吗?

没错,父亲指挥儿子理所当然。

但你见过有几个父亲会将自己的儿子推向一个带着孩子的寡妇呢?

换个角度想想,你会愿意让自己的儿子,还没结婚就能找其他对象的情况下,和一个拖家带口的寡妇在一起吗?

只要是正常人都不会同意。

可看看易忠嗨,他从头到尾都希望促成这对组合。

有人疑惑了,易忠嗨到底图什么呢?

这个问题问得好!

他图的就是养老送终!

说到易忠嗨,确实算是个好丈夫,即使妻子不能生育,他也未曾抛弃她。

但是,既然妻子无法生育,那就得有人承担养老送终的责任。

在院子里所有人中,最后他看上了傻柱!

这件事本身没什么问题,只要双方都同意就行。

但问题在于,易忠嗨私下动了歪脑筋!

毕竟傻柱总有一天要成家立业的!

所以就算傻柱愿意,可要是未来儿媳妇不愿意怎么办?

唯一的办法就是让傻柱找个同样愿意为他养老送终的伴侣!

或者至少是个有孝心、能任劳任怨照顾老人的人。

可这种人去哪里找呢?

真是巧了!

眼前的秦怀如不就是最合适的人选吗!

不管秦怀如是不是白莲花,是不是吸血鬼,不可否认的是,作为儿媳和母亲,她确实非常称职!

一个人撑起整个家庭,连恶婆婆贾张氏都能容忍,这不是最好的选择吗?

所以!

傻柱必须娶秦怀如,谁也不能反对!

我说的!

当然了!

这不是方建设凭空编造的,是有依据的!

要知道在原剧情里,娄晓娥和许大茂离婚后,曾经和傻柱有过一段感情,甚至还怀上了孩子。

八十年代,娄晓娥带着儿子何晓从明珠回到傻柱身边。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状况,傻柱感到十分困扰。

易忠嗨的态度非常明显,他坚决不让傻柱接近娄晓娥,甚至要求傻柱必须守着秦怀如。

为何如此?

显然不是为了傻柱好。

娄晓娥对傻柱的感情并不逊色于秦怀如,不仅全力支持傻柱的事业发展,还从未有过妨碍傻柱生育或拖累他的行为。

而易忠嗨的立场,不过是因为他认为娄晓娥无法为他养老送终罢了。

这样的行为,怎能不被称作自私自利?

再来看聋老太太,她向来被认为是明理之人。

但她对秦怀如和娄晓娥的态度却截然不同。

从始至终,她从未推动傻柱与秦怀如结合,反而是娄晓娥离婚后,她立即着手撮合娄晓娥与傻柱。

以她的智慧,怎会分不清谁更适合傻柱?

而且,在娄晓娥与傻柱同居时,聋老太太为何总是支开易忠嗨和秦怀如?即使赶走秦怀如可以理解,但为何连易忠嗨也不放过?归根结底,是因为聋老太太早已看清易忠嗨的私心。

仅从这些事件来看,聋老太太显然是不希望傻柱选择秦怀如。

她深知秦怀如一家只会带来无尽的麻烦,而傻柱若与娄晓娥成婚,生活将更加圆满。

或许有人会说,直到剧终,秦怀如始终表现得孝顺、善良且充满爱心。

她甚至在后期开办了养老院,一心想着赡养那些老人。

然而,相比之下,娄晓娥从国外归来后,却显得强势甚至有些蛮横,对大院里的其他人态度冷漠且敌视。

确实如此,娄晓娥对一大爷等人的态度的确冷淡。

但我们不应忘记,她曾遭到大院内一部分人的陷害。

当时的一大爷等人大多选择了冷眼旁观。

换位思考,无论谁遇到这样的情况,恐怕都不会对伤害自己的人和冷漠的旁观者有好印象吧?

即便客观评价,一大爷等人的行为虽不算错,毕竟“帮是情分,不帮是本分”。

那么,为何转身就要求娄晓娥对这些人笑脸相迎呢?凭什么娄晓娥的冷漠就被视为错误?

难道别人的冷漠是理所当然的,而自己的冷漠就是错的吗?这岂不是双重标准?

此外,秦怀如后来展现出的孝心和爱心无疑值得肯定。

但这部分是因为她当年得到了一大爷等人的帮助,可以说是某种回报。

同时,秦怀如的大爱是显而易见的,但她赡养众人的花费从何而来?整部剧中,她独自养活一家五口都已不易。

甚至后来棒梗、小当和槐花住的房子,都是占用了傻柱的。

他们一家五口的开支,也多依赖傻柱的收入。

尤其是傻柱被阎解成和于莉夫妇辞退后,他的经济状况更是堪忧。

在这个艰难时刻,是娄晓娥开酒店,帮助了傻柱。

那时,小当和槐花还未工作,棒梗又刚结婚,需要额外开销。

可以说,傻柱是在用娄晓娥的钱,来养活秦怀如一家。

秦怀如用剩余的钱照顾大院里的老人时,娄晓娥却因某些事情被整个大院疏建设。

随着剧情发展,傻柱和秦怀如为解决四合院大爷等人的养老问题,决定开办养老院。

然而资金不足,无奈之下,娄晓娥竟将自己店铺六成的股份与收益无偿赠予傻柱。

即便如此,养老院的运营费用仍超出承受范围,娄晓娥再次主动让儿子何晓将剩余四成收益交给秦怀如的二女儿小当,用于支持养老院运作。

试问,娄晓娥这般无私奉献,已经非常难得。

然而,最终的好名声却全被秦怀如一家及傻柱占据。

更令人气愤的是,傻柱表面上声称与娄晓娥道不同不相为谋,对秦怀如情深意重,实际上却毫不客气地花着娄晓娥的钱。

由此可见,社会上真正善良的人未必能得到认可,反倒是那些善于算计、不劳而获的人占尽便宜。

方建设回忆起当时观看电视剧的情节时,内心无比愤怒,真想痛斥四合院里这些冷漠自私之人。

但如今他穿越到这个世界的现实里,决心未来要改变这一切。

方建设胡思乱想间,已来到后院。

一眼望去,发现今天老太太没有外出散步,此刻正坐在门口晒太阳。

看到方建设到来,老太太露出慈祥的笑容:“乖孙儿,你怎么来了?”

几天前刚搬进大院时,原主人在一位大爷的带领下,将院子里的人全都认识了一遍,还特意去拜访了聋老太太。

由于原主人是的身份,而聋老太太又是军属出身,因此对方产生了很好的印象。

再加上原主人父母、祖父母都早早离世,也是个孤零零的人,两人聊了几句后,便口头认了奶奶。

这辈分自然没有亏欠,毕竟聋老太太已经八十多岁了,而原主人仅21岁,就算认作曾祖母也不为过。

“奶奶,实不相瞒,我是想打听些事情,所以特意来向您请教。

您在这地方很熟悉,估计整个四九城也没人比您更了解。\"

“不错不错,乖孙说的话我很喜欢,来,跟我说说,你想知道什么呢?”

“其实没什么大事,我只是想问问奶奶,在咱们四九城附近,哪里能买到……”

方建设并没有隐瞒。

毕竟老人家不是多嘴的人,而且现在虽然私下买卖算投机倒把,但打听打听这些事情并不犯法。

然而聋老太太一听,意外地看了他一眼,又迅速看向许大茂家的方向,然后低声说道:“乖孙啊,你是不是缺粮食了?奶奶这里还有些存粮,就在屋里的柜子里,要是不够可以先拿去用。\"

“奶奶别这样,您误会了,我不是缺粮食。

我马上要开始工作了,想着图个方便,打算买辆自行车。

正好我退伍有些积蓄,也能负担得起,只是目前没有购买凭证,所以想找个地方碰碰运气,看看能不能搞到一张。\"

“哦哦,原来如此,我还以为你缺粮食呢……”

聋老太太这才明白过来,慈爱地拍拍方建设的手,笑道:“乖孙很有想法,买车是好事。

如果你真需要,可以去前门那边试试……”

她轻声给出了一个地址,不用猜,这肯定是私下交易的地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