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友谊商店疯狂大采购(1 / 1)
暮色漫进老旧的堂屋时,老大爷正坐在藤椅上,浑浊的目光轻轻扫过围在身边的几个人。不知怎的,眼角突然发潮,他慌忙用袖口蹭了蹭,可那股酸意还是从心口往上涌,堵得喉咙发紧。
这屋子他住了快三十年,自打老伴走后,更是只剩他一个人守着空荡荡的房梁。儿子在外地工作,孙子去年考上大学后也难得回来,电话里的声音隔了千里,总显得不真切。他早已习惯了每天自己生火做饭,吃完饭搬着藤椅在门口晒太阳,听邻居家的狗叫,看巷子里的孩子跑。可今天不一样,李文光带着赵杰来陪他下棋,宋雯婷坐在旁边剥橘子,连平时总端着架子的九爷,都凑过来跟他唠起了年轻时的趣事儿。饭点一到,李文光钻进厨房,没多久就飘出阵阵香味,那是他好些年没闻过的、属于“家”的味道。
“谢谢你们,真的谢谢你们。”老大爷又抹了把眼泪,声音带着老人才有的颤音,却字字真诚。
李文光刚把最后一盘菜端出来,闻言笑着摆手:“大爷,您别客气。这房子我已经买下来了,我跟赵杰本来就打算搬过来住,总住招待所也浪费。您要是不嫌我们吵,我们以后就常陪着您。”
这话像颗小石子投进老大爷心里,溅起满池暖意。他猛地直起身,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好哇!那真是太好了!我这老头子,就盼着家里能热闹点!”
“大爷,那我也可以来吗?”宋雯婷突然开口,脸上带着浅浅的笑,目光却不自觉地往李文光那边飘了飘。她来这儿的心思其实很简单——李文光在哪儿,她就想在哪儿。哪怕知道李文光心里没有她,能每天看着他,吃一口他做的饭,就觉得心里踏实。
老大爷愣了一下,眼神在宋雯婷和屋里几个男同志之间转了转。可不是嘛,屋里这会儿都是汉子,突然来个女同志,生活上难免不方便。可他看着宋雯婷期待的眼神,实在说不出拒绝的话,嘴唇动了动,还没想出怎么回应,又有人接了话。
“真的吗?那我们也能来吗?”玛丽挽着丈夫的胳膊,眼里闪着光。她早就觉得这老房子透着股亲切劲儿,要是能跟大家一起住,可比自己家热闹多了。
宋雯婷一见玛丽开口,顿时松了口气,脸上的笑意更浓了。这下好了,有玛丽陪着,她就不会显得突兀,也不用再担心不方便的事儿了。
“既然你们都来,那我也凑个热闹!”九爷放下手里的茶杯,语气带着几分豪爽,“反正文光做饭好吃,跟着他,总少不了口福。”
老大爷看着眼前这一张张鲜活的脸,心里像揣了个暖炉,热乎得不行。他连连点头,声音都亮了几分:“来!都来!人多热闹,好!”
“好了好了,别光顾着说话,快洗手吃饭!”李文光端着一大盆红烧鱼走出来,无奈地摇了摇头。他跟赵杰搬过来是理所应当,毕竟房子都买了,可这几位怎么也跟着凑起了热闹?不过看着老大爷开心的样子,他也没再多说什么,转身又进了厨房。
没一会儿,八仙桌上就摆满了菜。油亮的红烧鱼卧在盘子里,鱼眼圆睁,汤汁裹着葱段,看着就让人咽口水;小鸡贴馍黄澄澄的,馍块吸饱了鸡汤,咬一口满是肉香;酸辣藕片脆生生的,红辣椒点缀其间,又酸又辣特别开胃;青椒肉丝火候正好,青椒脆嫩,肉丝爽滑;母鸡汤炖得奶白,飘着几粒枸杞,闻着就鲜;红烧肉颤巍巍的,肥而不腻,酱汁浓稠;最后还有一盆西红柿鸡蛋汤,酸甜可口,解腻又暖胃。
“我的天,文光,你这手艺也太绝了!”九爷率先拿起一个死面饼子,夹了块鸡肉塞进嘴里,含糊不清地赞叹,“比国营饭店的大师傅做得还香,这色香味,简直是极品!”
“就是!文光,你不如开个饭店吧?”玛丽喝了口鸡汤,眼睛都亮了,“要不我们合伙开?肯定能火!”
其他人也跟着附和,你一句“这红烧肉绝了”,我一句“这汤鲜得能掉眉毛”,八仙桌旁顿时热闹起来。
赵杰看大家说得热闹,忍不住看向九爷:“九爷,您说的是真的?要是开饭店,您真愿意入伙?”
九爷放下筷子,拍了拍胸脯:“那还能有假?我九爷什么时候说过假话?”
赵杰这才放心,转头看向众人:“你们还不知道吧,文光早就开始干了,他在县城开了家小吃店。”
这话一出,满桌人都愣住了,随即纷纷看向李文光。九爷更是皱起眉头,疑惑地问:“小吃店?卖的啥?总不能是馒头稀饭吧?”
“不是,”赵杰笑着解释,“卖的是麻辣烫、米面、炒面,还有麻辣小龙虾、麻辣田螺这些。”
“啥?麻辣烫?”九爷瞪大了眼睛,他活了这么大,还从没听过这名字,“那玩意儿能吃吗?还能卖钱?”
旁边几人也跟着点头,显然跟九爷想法一样。麻辣小龙虾和田螺更是稀罕物,在他们眼里,那都是上不了台面的东西,怎么能拿来卖钱?
“文光,你可别胡来啊!”九爷端起酒杯,跟李文光碰了一下,语气带着几分担忧,“做生意不是小事,得想清楚。”
“是啊文光,要不还是开饭店吧,稳妥些。”玛丽也跟着劝道,其他人纷纷点头附和。
李文光却只是笑了笑,喝了口酒:“我想好了,没事的。做生意就得勇于尝试,总守着老一套也不行。”
赵杰看着众人还想劝,无奈地摇了摇头:“别劝了,没用。小吃店的房子都开始装修了,木已成舟。”
大家见劝不动,也只能作罢。可转念一想,李文光这小子向来聪明,赚钱的本事也强,这才几天就赚了不少钱,既然他敢开小吃店,肯定有自己的打算。
“行!那我们就不劝了!”九爷端起酒杯,站起身,“我先敬文光一杯,预祝他的小吃店生意兴隆!”
“对!祝生意兴隆,财源广进!”众人纷纷端起酒杯,碰在一起,清脆的碰撞声在堂屋里回荡。
老大爷坐在一旁,看着眼前的热闹景象,嘴角一直挂着笑。他慢慢站起身,拄着拐杖,一步一步走向卧室。片刻后,他手里拿着一个红色的存折走了出来,存折的封皮已经有些磨损,显然用了不少年。
他走到李文光身边,把存折往他手里塞:“文光,拿着。这是我的棺材本,你拿去用,开店需要钱。”
李文光愣住了,下意识地接过存折,打开一看,里面赫然写着“二千三百四十六块五毛”。这可不是小数目,在那个年代,一个普通工人一个月工资也才几十块,这两千多块,相当于普通人好几年的收入。他看着老大爷,心里又酸又暖:“大爷,这可使不得!您就不怕我拿着钱跑了?”
老大爷笑了,脸上的皱纹挤在一起,却格外亲切:“我不怕。我相信你。再说,这些钱我也花不着。我儿子每个月都给我寄钱,我一个老头子,吃不了多少,穿不了多少,留着也是留着。你拿着,好好干,我相信你能把店开好。”
李文光鼻子一酸,眼眶都红了。他跟老大爷才刚认识没多久,老大爷居然愿意把棺材本都给他,这份信任,比什么都珍贵。他想拒绝,可老大爷态度坚决,非要他收下。最后,他实在拧不过老大爷,只好把存折收了起来,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把小吃店开好,不辜负老大爷的信任。
“文光,既然大爷都支持你,我也不能落后!”九爷突然开口,从口袋里掏出一沓钱,“我支持你两千!”
“我支持三千!”玛丽也跟着说道,她丈夫立刻点头附和。
“我有一千,你拿着!”宋雯婷也递过来一沓钱。
一时间,大家你一千我三千,纷纷要给李文光投资。李文光看着眼前的钱,又看了看大家真诚的眼神,心里暖得不行。他突然有了个想法,抬头对众人说:“既然大家这么信任我,那我就不推辞了。不过这钱不算借,算你们入股。等以后,我在省城开家大饭店,到时候大家都是股东,赚了钱一起分!”
这话一出,众人都乐了。九爷拍着桌子:“好!就这么定了!我就知道跟你干没错!”
李文光拿出纸笔,把每个人的钱数都记下来,汇总好后念给大家听。大家都点了点头,脸上满是期待。
酒足饭饱后,李文光没歇着,直接拿出纸和笔开始拟合同。合同上写得清清楚楚:饭店的经营权归他所有,各位股东只参与分红,不参与管理,且必须服从他的安排。众人看了合同,没有一个有意见——他们本来就信任李文光,知道他有商业头脑,跟着他干,准没错。
没一会儿,合同就拟好了。大家轮流签字画押,按下手印的那一刻,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笑容,仿佛已经看到了饭店开业时门庭若市的景象。
“接下来,找门面的事儿就交给我!”九爷站起身,拍了拍胸脯,“我在省城认识不少人,找个好地段的门面,包在我身上!咱们就做徽菜,保证让客人们吃了还想来!”
老大爷坐在一旁,看着眼前的一切,嘴角的笑意就没停过。堂屋里的灯亮堂堂的,照在每个人脸上,也照暖了这老旧的屋子。他知道,从今天起,这屋子再也不会冷清了,而李文光和这些年轻人的日子,也会像桌上的饭菜一样,热气腾腾,越来越红火。这边赵杰也卖了几块手表和几个打火机了。
他还在得意洋洋呢,嘴里小声嘀咕着“卖东西也没有这么难嘛。”
李文光一个人晃悠着,开始了他的疯狂大采购了。
腊肉、野味、玩具以及好些瓶瓶罐罐的东西,只要是自己喜欢的,李文光可是不放过的,没多久,他就买了好些东西了。
果然,有钱就是好,想买什么就买什么。
好些卖东西的老板,看见李文光来了,一个个别提多高兴了。
“小伙子,我这可是黄花梨的手串,来一个呗。”
李文光接过手串,看了看,他笑着说着:“买。”
“小伙子,我这还有小叶紫檀的,你也来一个呗,价钱好商量。”
“好,,买。”
就这样,好些人看见李文光去了,就像看见了财神爷一样,别提多热情了。
没多大功夫,李文光就买了好些东西了。老大爷望着面前的这些人,他偷偷的抹了抹眼泪,心里酸酸的。
这么多年了,都是他一个人,他的儿子和孙子他们,也都好几年没有见到了。
如今,这些人,陪他下棋、聊天、吃饭,他感觉到了天伦之乐般幸福。
“谢谢你们,真的谢谢你们。”
老大爷感动的抹着眼泪说着。
“大爷,你要是不嫌吵的话,我们今天搬来和你一起住可好?”
反正这房子,李文光是买下来了,而且房子房间还多,李文光和赵杰俩来这边住,人多些也热闹。
“好哇,那真是太好了,我老头子就希望你们都来呢。”
“大爷,我也可以来吗?我也想来。”宋雯婷微笑着,望着老大爷说着。
她来这边的原因,是因为李文光在,哪怕明知道李文光不属于自己。
但是,只要远远的看着李文光,吃着他做的饭,他也是感觉到很幸福的。
“这......”
老大爷瞪眼看着宋雯婷,这都是男同志,这突然来个女同志,这能方便吗?
但是,老大爷也不好拒绝。
“真的吗?我们也来可以吗?”
玛丽看着丈夫,笑着说着。
宋雯婷看着玛丽,别提多开心了,这样一来,这边就有两个女同志了,她也不会显得太尴尬啦。
“好哇,既然你们都要来,那我也来好了,反正文光做饭好吃。”
九爷也跟着凑热闹。
老大爷望着这些人,心里无比开心,好哇,来吧,都来吧,这真是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