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好东西半路被换走【求订阅】(1 / 1)
李文光从供销社出来,开着拖拉机,突突的往家里驶去。
一路上,他都在想着,前进砖厂的事情,可不是那么简单的,肯定是有人想和他作对。
只是,这个人,他还不知道是谁呢。
虽然表面上是副县.长反对他的,其实,他总感觉事情没有这么简单的。
他想着到时候实在不行,他再去会会这个副县/长。
他想了想,摇着头,嘴里小声嘀咕着,不想来了,回家。
他想着,这个时间点,媳妇肯定在庄子里的老槐树下带领着她的“妇联们”在做千层底的布鞋呢。
至于自己那淘气的闺女,不是和孩子们在河里摸鱼,就是上山摘桃子去了。
他一边开着拖拉机,一边想着,脸上不由自主地笑了起来。
他想着这次可是带来了好些东西,这些东西,不仅仅媳妇高兴,闺女和队里的孩子们也开心,还有大王的猴子团队。
李文光想到这里,不由自主地加快了马力。
拖拉机后,扬起阵阵尘土。
拖拉机的铁轮与石子碰撞出的清脆声响,惊飞了树梢栖息的麻雀。
“文光叔回来了!”眼尖的孩童率先扯开嗓子,喊声像长了翅膀般掠过晒谷场,掠过歪脖子枣树,掠过每户人家敞开的竹篱笆门。
有一些年龄大的妇女们正在河边洗衣服,抬头看见李文光回来了,和他打了招呼。
他们现在对李文光一家可是尊敬的很啊,好些人家,家里的儿媳妇在跟着刘红英做布鞋呢,
至于家里的男的,好些上山采摘了山货,也都卖给了李文光。
而且,李文光和一般人不一样,他总能弄到大家用尽全力也弄不到的东西,甚至就连县城百货大楼没有的东西,他也能弄到。
像这样的能人,说不准你就能用到人家了,大家可不得客气点。
没多久,李文光就到了庄子口的老槐树下了。
“文光,你来了。”
刘红英迎上去,脸上带着幸福和喜悦的表情说着。
“媳妇,慢点干,也别太辛苦了。”
大家看着李文光和刘红英两口子互相客气,她们故意起哄,搞得刘红英脸立马红了起来。
“呦,文光啊,这次又带了这么多的大西瓜。”
“西瓜?还别说,这次带的可不少呢。”
这些妇女们吃了好多次李文光弄到的西瓜了,别提多激动了。
有的队里媳妇带来的娘家的亲戚来做布鞋的,她们可是没有吃过西瓜的,看到西瓜,顿时瞪大了眼睛。
她们十分不敢相信,不是说刘塘生产队是最穷的吗?
这社员怎么可能弄到这么好的东西,而且拖拉机上面还有五花肉、猪板油这些高档货。
拖拉机缓缓停稳,李文光利落跳下车。
他今天特意换了件洗得发白的的确良衬衫,领口熨得笔挺,袖口卷到手肘,露出小臂上结实的肌肉。
棱角分明的黝黑健康色的脸庞被夕阳染成蜜糖色。
他高挺的鼻梁下,薄薄的嘴唇很是俊俏,健康的肤色,使得他整个人透着股与庄稼汉截然不同的英气。
“都别站着了!”李文光爽朗的笑声在暮色中回荡,他转身走到拖拉机边上,从车上抱了几个西瓜下来。
李文光把几个浑圆碧绿的西瓜放在了地上,又从车上拿了从【现代】带过来的刀。
人群中顿时响起此起彼伏的抽气声,好些人踮着脚尖,脸上写满好奇与渴望。
李文光晃动着刀,此刀刃锋利无比,在夕阳下泛着冷冽的光。
围观的社员们眼睛瞪得溜圆,窃窃私语声像潮水般涌来。
“这刀咋恁亮堂?”
“莫不是城里铁匠打的?”
“看着就锋利,切铁都成!”
刀划过西瓜的瞬间,清脆的裂响惊得众人屏住呼吸。
鲜红的瓜瓤里嵌着乌黑的瓜子,汁水顺着刀身滴落,空气中顿时弥漫开清甜的果香。
李文光利落地将西瓜切成小块,白皙的手指被染成红色,却丝毫不影响他的优雅。
“来,都尝尝!”
李文光将西瓜递给离得最近的老人,布满老茧的手微微颤抖着接过,浑浊的眼睛里泛起泪花。
老人小心翼翼咬下一口,甘甜的瓜汁在口中炸开,甜得他直咂嘴:“活了大半辈子,头回吃这么水灵的瓜!”
有些小点的孩子,早已按捺不住,挤在最前面伸手去够。
李文光笑着将西瓜块递到他们手中,看着孩子们狼吞虎咽的模样,眼角眉梢都是温柔。
人群渐渐散开,大家或蹲或站,捧着西瓜大快朵颐,汁水顺着嘴角流到衣襟上也顾不上擦。
“文光啊,你咋就有这本事呢?”张婶子擦了擦嘴,眼神里满是钦佩。
“可不是吗?俺们守着这几亩薄田,一年到头也见不着几回稀罕物。”
李文光拍了拍身上的灰尘,正要开口,突然有人指着拖拉机惊呼起来。
不知何时,粗麻布被掀开了一角,露出里面琳琅满目的货物。
三指厚的五花肉泛着诱人的油光,白花花的猪板油码得整整齐齐,红糖白糖装在布袋子里,还有一大筐带着稻草的新鲜鸡蛋。
另一边,还有富强粉,白花花的大米,还有菜籽油。
“老天爷!”刘老汉的烟袋锅子差点掉在地上。
“这莫不是把百货大楼搬来了?”
人群瞬间沸腾起来,大家挤到拖拉机旁,伸长脖子,眼睛瞪得比铜铃还大。
有人伸手轻轻触碰五花肉,指尖沾满油脂,忍不住放到鼻尖嗅了嗅,喉头滚动着咽下口水。
李文光见状,笑着解释:“在县城认识了百货大楼的经理,弄这些东西还算方便。”
他的语气云淡风轻,仿佛这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可落在众人耳中,却像是天方夜谭。
在物资匮乏的年代,这些东西不仅是食物,更是实实在在的财富。
张婶子挤到前面,搓着衣服上的补丁,脸上露出讨好的笑容:
“文光啊,俺二姐家媳妇正坐月子,缺鸡蛋补身子,你看能不能匀给俺几个?”
说着,她偷偷瞥了眼拖拉机上的鸡蛋筐,眼神里满是渴望。
李文光扫了眼筐里几十个圆滚滚的鸡蛋,心中暗自盘算。
这些鸡蛋在【现代】不过是寻常之物,可在这里却是宝贝。
他想起上次张婶子提到自家酿的果酒,眼睛一亮:
“这样吧,你拿果酒来换,上次听你说山里野果子酿的,我正好想尝尝。”
张婶子眼睛瞬间亮了起来,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来:“成!成!俺现在就回去拿!俺家还有鹿鞭酒,用那换猪板油行不?”
她的声音里带着小心翼翼的试探,毕竟鹿鞭酒虽珍贵,可猪板油更是稀罕物,有钱都难买到。
李文光心中一震,鹿鞭酒在【现代】可是价值不菲的,一般他给吴雪岩他们,一瓶能卖好几千块。
他强压下心中的激动,面上却不动声色:“我有个朋友就好这口,换!”
张婶子乐得合不拢嘴,小跑着回家去了。其他人见状,眼睛也红了,纷纷围上来。
“文光,俺家有蜂蜜,能换肉不?”刘老汉扯着嗓子喊道。话音刚落,周围便响起一片嘘声。
“老刘头,你可真敢想!蜂蜜哪能换肉?”
“就是,文光又不傻!”
刘老汉涨红了脸,正要辩解,却见李文光笑着点头:“换!你尽管拿来。”
众人顿时愣住,齐刷刷将目光投向李文光,眼神中满是震惊与不解。
刘红英站在人群中,默默看着丈夫。她虽不明白丈夫为何答应这般“吃亏”的交易。
但这么多年夫妻,她深知丈夫心思活络,既然他点头,必定有自己的打算。
于是,她轻轻抿了抿嘴唇,将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
一时间,庄子里热闹非凡。
好些妇人放下手中的鞋底子,纷纷的跑回家,想去看看家里还有自家酿的酒不,自己到时候和李文光换东西。
还有的老大爷,拄着拐杖,一摇一晃的往家里走去,想去看看家里有什么东西,能拿来和李文光换的。
李文光站在暮色中,看着眼前忙碌的人群,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
这些淳朴的乡亲们,也将在不知不觉中,被卷入一场改变命运的浪潮之中。
“文光啊,俺家里还有俺腌制的野菜,好吃着呢,你要吃不?俺给你拿来送你。”赵大妈望着李文光笑着说着。
李文光看着平常爱占便宜的赵大妈,这次居然主动要送给自己野咸菜,不得了啊。
“赵大妈,你拿来吧,我就好这一口,到时候你看看想要什么东西,我和你换。”
赵大妈真的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一点野咸菜,真的算不得什么啊。
物物交换的狂欢
“文光啊,俺家还有两棵人参呢,你看看能不能换一块肥皂,俺家的人参也有几十年了,就是拿到公社供销社也得给点钱吧。”
李文光一听是人参,立马紧张起来。
“文光,这是俺家存了三年的鹿鞭酒,还有虎骨酒,你看看行不?”
她喘着粗气,眼睛盯着拖拉机上的猪板油,满是期待。
紧接着,刘老汉背着个竹篓赶来,篓子里装着两罐金黄的蜂蜜,还有几株带着泥土的人参。
“文光,这人参是俺进山挖的,你看能换多少肉?”
他小心翼翼地问,苍老的手紧紧护着竹篓,仿佛那是无价之宝。
人群越聚越多,各家各户都拿出了压箱底的宝贝。
王大娘端着一坛咸菜,张大妈拿来了各种干的山货,李家媳妇抱着几棵晒干的灵芝,说是留着给孩子治病的。
赵家兄弟则扛着个沉甸甸的木箱,里面装满了祖传的古铜钱和手串。
李文光站在拖拉机旁,看着眼前热闹的景象,心中感慨万千。
这些在乡亲们眼中无比珍贵的东西,在【现代】社会或许并不稀奇,但此刻,它们承载着大家的信任与期待。
他笑着接过一件件物品,仔细清点,不时夸赞几句:“张婶子这酒封得真好“
“刘大爷这蜂蜜看着就地道“。
交易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李文光将鸡蛋、猪板油、米面油等物品一一分给大家,还特意多给了些给家里有产妇和老人的人家。
“你们下次还想要什么?到时候我再尽量能给大家带来不?”
“文光,你真好。”
“可不是吗?当初俺就看中了文光是个不简单那个人,果然,俺没有看错。”
“文光哥,下次你能不能多弄一些猪肉回来。”
他知道,这些物资在这个年代意味着什么,能解多少燃眉之急。
不知不觉间,拖拉机上的货物已经换出去大半。
李文光悄悄摸了摸车垫子下藏着的糖果、饼干和水果,暗自庆幸提前做了准备。
这些都是他特意为孩子们准备的惊喜,要是被发现,怕是瞬间就会被换光。
“文光,俺家还有个祖传的花瓶,能换东西不?”
人群中,一个年轻人抱着个蓝白相间的瓷瓶挤了过来。
那瓷瓶造型古朴,瓶身上绘着精美的花鸟图案。
李文光仔细端详了一番,点点头:“行,换你十斤面粉加五斤白糖。“
年轻人激动得满脸通红,小心翼翼地将花瓶递过去,接过面粉和白糖时,手都在微微颤抖。
周围的人见状,纷纷回家翻箱倒柜,找出各种“古董“前来交换。
有锈迹斑斑的古铜钱,有雕工精美的玉镯,还有年代久远的字画。
李文光看着堆成小山的“古董“和药材,心中暗喜。
这些在现代社会价值不菲的物件,在这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却能换来乡亲们急需的生活用品。
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交易,他赢得了大家的信任,也为今后的往来打下了基础。
夜色渐深,交易仍在继续。
煤油灯的光晕下,李文光忙碌的身影和乡亲们满足的笑容,构成了一幅温暖的乡村画卷。
他知道,这些看似简单的物物交换,不仅改变了乡亲们的生活,也在悄然改变着自己一家。
当最后一批货物交换完毕,拖拉机上已经堆满了各种山货、药材和古董。
李文光擦了擦额头的汗水,看着满载而归的乡亲们,心中充满成就感。
他知道,明天,这个小山村又会因为这些物资而热闹起来。
好些人望着李文光夫妇,说了好多次的谢谢。
刘红英脸上再次洋溢着微笑,她现在也是越来越感觉到丈夫真的不是一般人,她感觉自己嫁给李文光,真的是太幸运了。
“媳妇,收拾收拾回家。”
“好嘞,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