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彼方尚有荣光在(1 / 1)
这几天,李文光一刻也没有闲着,在79年与现代来回倒卖。
很快,他在79年已经再次成为了万元户了。
而且还是好几个万元户的那种。
刘红英激动坏了,她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家有朝一日,居然真的有再次成为万元户的这条。
刘红英望着存折上面的数字,她紧紧地攥着存折,别提多兴奋了。
突然,她望着存折,昂着头大哭了起来。
“娘,你怎么啦?你怎么哭了?”闺女看见了,立马跑了过来,小丫头吓坏了。
李文光知道了,轻轻地搂着媳妇,微笑着说道:
“媳妇,哭啥?这点钱算什么,以后自己还要挣十万,百万,千万富翁甚至更多呢,这点钱算什么啊。”
刘红英一把搂着丈夫,她满脸泪水,哭着说着:
“文光,你辛苦了,你每一天早出晚归的,一天到晚也没有怎么休息,俺真的心疼。”刘红英心疼的说道。
她知道,这些钱,都是丈夫每一天辛辛苦苦,早出晚归挣过来的。
“傻媳妇,我不辛苦,为了你们,我再辛苦也是应该的,我说过,我一定要让你们娘家过上好日子的。”李文光紧紧地搂着刘红英说着。
“爹,娘,你们是最厉害的了。”闺女李可心也凑了过来,搂着父母说着。
一家三口,就这样紧紧地幸福的抱在一起了。
李文光很喜欢这个机缘,他每一次穿越,都像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冒险。
他小心翼翼地将【现代】的精美文具、时尚衣物、床上用品、手表、闹钟这些稀罕等物品,带回1979年。
那些色彩鲜艳的笔记本,精致的钢笔、的确良的衬衫、漂亮的四件套、新颖的手表等,在物资短缺的年代,瞬间成为了抢手货。
因此,李文光也是赚了一笔小钱。
他的生意越做越大,从最初的一个小地摊,后来又进驻到县城的百货大楼,现在又到了省城的百货大楼。
而且,这些货一上,每天,店铺里都挤满了顾客,热闹非凡。
刘红英则在家中,默默承担着家务,照顾着年幼的女儿李可心。
她每天早早起床,为家人准备好可口的饭菜,然后还要和队里的妇女们做布鞋,也是很辛苦的。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的过,李文光的努力终于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万元户,在这个年代,这可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
往事如潮水般涌上心头,她想起她和丈夫刚结婚的时候,自己和丈夫被后妈和后弟弟欺负的画面。
如今,他们一家再也不用受那个气了,他们一家现在真的很幸福。
想到这里,刘红英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放声大哭起来。
那哭声中,有对过往艰辛的感慨,更有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李文光心疼地再次媳妇拥入怀中,轻声安慰道:“好了,别哭了,以后,我挣钱,你和闺女就在家享福吧。”
刘红英擦干了眼泪,瞪眼望着自家男人,摇着头,坚定地说道:
“文光,你在努力,俺也会努力的,俺以后每天多做些布鞋,俺也为这个家出一份力。”
李文光轻轻抚摸着妻子的头发,温柔地说:
“傻媳妇,只要我们一家在一起,我就感觉到很幸福了,为了这份幸福,为了这个家,我必须要努力的。”
他的声音坚定而温暖,给人一种安心的力量。
一家三口紧紧地抱在一起,那一刻,时间仿佛静止了。
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他们身上,勾勒出一幅温馨而幸福的画面。
他们的心中,满是对彼此的爱与感激,对未来生活的无限期待。
在这个小小的房间里,充满了浓浓的亲情与温暖。
李文光知道,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他不仅改变了家庭的命运,也为家人带来了希望与幸福。
而刘红英和李可心,也将永远陪伴在他身边,一起走过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共同迎接未来的挑战与美好。
“文光,你们先休息,俺再看会书。”
刘红英说完,就拿出了一本李文光从【现代】买的书。
她这段时间,上了好长一段时间的扫盲班了,而且没事的时候,李文光也在教她识字什么的。
丈夫现在很厉害,也很优秀,她这个做媳妇的,可不能拖了丈夫的后腿,她必须得努力。
她想到了丈夫前段时间教给她的一段话,“人生昧履,砥砺而行。”
这句话,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他们生活的真实写照。
李文光和他媳妇,他们一直是互相扶持,砥砺前行着。
......
翌日。
天还没有亮,李文光早早的就起床,做好了早饭了。
她看着熟睡中的妻女,他的脸上扬起了幸福的微笑。
努力,为了这两个他最爱的人,他一定要努力的。
李文光简单的吃了早饭,他开着三轮车,来到了破旧的砖厂。
他望着破败的砖厂,他的心里五味杂陈,但是,更多的是有点不甘心。
今天,李文光要重新开启砖厂事业的日子。
庄子口的大槐树下,赵师傅正带领着一群人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这些工人都是以前前进砖厂的老员工,他们有的扛着工具,有的推着小车,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一种别样的神情。
那是对未知的忐忑,也是对李文光的信任与支持。
赵师傅站在队伍前方,目光坚定地看着不远处李文光家的方向。
他心里清楚,这一次的选择,不仅是对李文光的追随,更是他们这些手艺人对事业的执着坚守。
李文光开着三轮车,大家上车,很快就来到了砖厂了。
随着太阳渐渐升起,村子里的社员也陆续开始了一天的劳作。
当他们看到赵师傅一行人朝着李文光家走去时,纷纷停下手中的活计,投来疑惑的目光。
很快,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在生产队里传开,越来越多的人围拢过来,好奇地张望着。
“那不是前进砖厂的赵师傅吗?”
人群中有人率先认出了赵师傅,语气里满是惊讶和震惊。
“那可是技术很高的师傅呢,怎么好好的前进砖厂不待了,跑到咱们队跟着李文光干,真是脑子不好使了。”
“可不是吗!”另一个人附和道,撇了撇嘴。
还有人立马跟上:“文光虽然有点文化,可这砖厂哪是说干就能干起来的?
上次公社牵头都没弄成,他一个人能行?我看他就是好了伤疤忘了疼!”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议论声越来越大,言语间尽是质疑和嘲讽。
有的人抱着双臂,脸上挂着不屑的冷笑。
有的人交头接耳,眼神里满是轻蔑。
但这些声音并没有影响到赵师傅和他带领的员工们,他们步伐坚定地朝着目的地走去,仿佛外界的一切都与他们无关。
他们看到李文光开着三轮车在等着他们,他们别提多兴奋了。
“赵师傅、姚师傅,你们都来了,谢谢大家了,上车,我带你们去砖厂。”
很快,大家上车,李文光突突的开着,往砖厂驶去。
没多久,他们就到了砖厂了。
这些社员,看热闹不嫌事大,一个个都跑过来凑热闹了。
有些人表面上笑着对李文光说些鼓励的话,可背地里却在摇头叹气,根本不相信他能成功。
在他们看来,李文光不过是一时冲动,这砖厂的生意,没有雄厚的资金、强大的背景和丰富的经验,简直比登天还难。
上次公社牵头干,还不是没有干好,现在这小子怎么又来了?真是脑子不好使了呗。
就在众人议论纷纷时,刘队长刘富贵叼着大烟杆子,不紧不慢地走了过来。
他站在李文光面前,狠狠地抽了一口烟,烟雾从他嘴里缓缓吐出,模糊了他脸上复杂的神情。
“文光啊,你可得想清楚了,这砖厂可不是闹着玩的。
你看看上次,公社那么多人出力,最后还不是……”
他没有把话说完,但意思已经很明显。
刘富贵身为队里的大队长,他可不想看着社员胡闹。
他是真的担心,李文光年轻气盛,不知深浅,这才安稳了没几天,又要折腾,万一失败了,后果不堪设想。
没过多久,德高望重的六爷也拄着拐杖赶来了。
六爷在村里辈分高,说话有分量,大家都敬重他。
他走到李文光身边,皱着眉头,苦口婆心地劝道:
“文光啊,听六爷一句劝,这砖厂的事儿,不是你想得那么简单。
你还年轻,有的是机会,何必非要在这上面较劲呢?”
李文光听着大家的劝告,始终面带微笑,眼神坚定如磐石。
他向刘队长和六爷深鞠一躬,诚恳地说道:
“刘叔,六爷,我知道你们都是为我好,但我真的想再试试,我相信自己,也相信大伙。
上次的失败,让我学到了很多,这次我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六爷见劝不动李文光,心里有些无奈,摇了摇头,决定去找刘红英,希望她能劝劝自己的丈夫。
当六爷看到刘红英也来了,他立马把事情的原委说给刘红英听。
可是,他却没想到刘红英只是微笑着摇了摇头,眼神中满是骄傲与信任:
“六爷,俺相信俺男人,他有想法,有闯劲,我知道他一定能够成功的。”
六爷听了这话,一时语塞。
他看着刘红英坚定的模样,心中不禁感慨,这两口子还真是一个脾气。
他摆了摆手,无奈地说道:
“罢了罢了,你们年轻人有自己的想法,我这老头子也管不了那么多了。
希望你们别后悔。”说完,六爷拄着拐杖,缓缓离开了。
而此时的李文光,早已全身心地投入到筹备工作中。
他和赵师傅等人围在一起,仔细地商讨着砖厂的规划和安排。
他们先把破败的砖厂先清理一下,这个好弄,毕竟这么些日子,李文光也带着刘铁柱、二娃子几人一直在清理。
这一次,李文光比上次还要努力,现在这个砖厂可是他自己的了,他必须要上心才行。
李文光一边听着大家的意见,一边在本子上认真地记录着,时不时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他的身上仿佛有着无穷的精力,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社员围得越来越多了,他们望着这些以前是前进砖厂的工人,现在居然跟着李文光干,一个个歪着头,指指点点的。
“赵师傅,对不起,让你们受委屈了。”
“文光,以后可不能这样说了,俺们都是相信你的,不然,俺们也不会跟着你干了。”
李文光望着这群可爱的人,他的嘴角不由自主地上扬着。
努力,他可一定呀坚持下去,为了这些工人,他也要更加的努力。
这时,刘建国兄弟俩也来了,他们说过的。
只要李文光再次重新办砖厂,他们兄弟俩一定跟着李文光干,这不,他们刚一听说,放下锄头就来了。
“建国,你们......”
“好了,干活,什么也别说了,俺们相信,只要跟着你干,一定会有出人头地的那天。”
众人望着工人人,摇着头,撇着嘴,他们真的不相信李文光个人真的能把砖厂建起来。
大家稍微休息的时候,赵师傅等人已经搭建了一个稻草棚子,他们决定暂时在这边住下来了,这样方便干活。
在这个过程中,李文光不仅展现出了出色的领导能力,还亲自参与到每一项工作中。
他和工人们一起搬砖、和泥,手上磨出了厚厚的茧子,衣服上也沾满了灰尘和泥土,但他的脸上却始终洋溢着笑容。
在他的带动下,大家的干劲越来越足,对未来也充满了信心。
刘红英虽然没有直接参与砖厂的工作,但她也没闲着。
她在家里煮了好些凉茶,提着暖瓶来了,又抱来了好些大西瓜,切成一牙牙的给工人们分着吃。
好些人还是头一回吃到西瓜呢,毕竟在这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吃还是很奢侈的。
她还在家烧饭给大家送来了。
毕竟她也听李文光说了,这些工人都是主动跟着李文光干的,而且前几个月一分钱的工资不要,大家也都十分满意。
可是,队里的社员就想不明白了,这些制砖的工人,脑子估计都有毛病,怎么会有人放着铁饭碗不要,跑到他们最贫穷的生产队免费干活的。
李文光和这些工人可是不管的,彼方尚有荣光在,他们只管努力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