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农家乐开业记(1 / 1)
晚上,大家都熟睡了,李文光收拾了好些东西,准备去【现代】了。
他这次可是带了好些东西,毕竟自己农家乐开业的时候,他好送给大家。
李文光想着,像吴雪岩这些有钱的老东西,什么好东西没见过,他这次可是用了心,给他们准备了好些东西。
自己【现代】的农家乐之所以能够这么快的建好,吴雪岩他们可是没少帮忙,肯定要好好的谢谢人家。
李文光开着三轮车,来到了枯井边,伸手触碰到了井边,心中默念着农家乐,然后他闭上了眼睛,连人带车,圈进了漩涡之中。
当他再次醒来的时候,自己已经来到了自己农家乐不远的树林里了。
他再次找到了手机,开机,然后换了这边的衣服,开着三轮车,出发到自己的农家乐了。
手机刚开机,好些信息就来了。
他一一给回了过去。
吴雪岩可是告诉他了,今天早上九点,农家乐正式试营业,而且吴雪岩可是花了大价钱,给李文光的农家乐做了宣传。
“文光,你来了,你让准备的东西都买好了,就等着你了。”吴红兵村长看见李文光来了,笑着迎了过去。
“红兵叔,真是谢谢你了,这段时间,农家乐忙前忙后的,真是辛苦你了。”李文光望着吴红兵,笑着说着。
吴红兵挠了挠头,其实,这小子真是客气了,他还真的没有做什么特别的事情呢。
再说了,他在农家乐工作,人家李文光可是没少给工资呢。
像他这么大年龄的了,出去上班,根本找不到什么好的工作的。
他现在在这边上班,一个月三千块钱,又能照顾家,而且,每次李文光来了,可是没少给他带东西的,这样好的差事,他高兴还来不及呢。
最主要的是,李文光的农家乐,可是带动了他们村长好些收入,好些村民都在农家乐上班,这样的好事,他这个村长,可是欢喜的很呢。
李文光开着三轮车,很快来到了农家乐的院子里了。
李文光抬头看着,不错,看来大家都是很尽心尽责的,农家乐从里到外,真是喜气洋洋的。
好些横幅、气球、红灯笼都已准备好了。
“三子、二毛,快点来,把三轮车上的东西卸下来。”
“好嘞村长。”
很快,三子和二毛就把东西全部卸了下来。
他们抬着好些东西,很是不理解。
这农家乐不是应该放一些崭新的东西在里面吗?怎么李文光居然弄来了这些破旧的东西呢?
尤其是这些桌子,虽然雕刻的很好看,但是这些看上去就有些年头了,破旧的很呢。
“三子,二毛,你们可要小心点,这些东西,都珍贵着呢,要是摔坏了,给你们卖掉都怕赔不起。”
吴红兵瞪眼看着这俩小子,紧张的说着。
三子瞪眼看着二毛,又看着屋里的破旧的椅子和茶几,这些东西,能值多少钱啊?还给他们卖掉都赔不起,怎么可能呢?
三子直接坐在了椅子上,这椅子又硬又不舒服,有什么好的?
“你小子快点起来,这椅子可是值五六万呢。”
“什么?村长,你胡说的吧?这破椅子能值这么多钱?”
吴红兵瞪眼看着三子,又看了看二毛,这俩傻货,不识货啊。
“我什么时候骗过你们?这茶几,那可是值几十万呢。”
三子和二毛看着村长严肃的脸,他们不得不相信了,这东西,果真这么贵吗?
三子立马站了起来,轻轻地抚摸着刚才坐的椅子,这破椅子,真的没看出什么好的,居然这么值钱?
还有这茶几,他真的是没看出有什么好的,居然也这般贵。
“知道了吧,文光三轮车上的东西,你们抬的时候,可都要小心点,好些都是很值钱的。”
村长说完,瞪眼看着他们俩再次说着。
正说着,村口传来三轮车的突突声,花店的小货车在栅栏外停稳,两个穿蓝布褂的师傅正往下搬花篮。
浅粉的康乃馨和深红的玫瑰挤在竹编篮里,缎带被风掀起来,李文光凑近了才看清。
左边第一个花篮上写着“祝文光开业大吉——陈星华夫妇贺“。
右边那个绣着“生意兴隆——表姐李梅贺”,字是用金粉写的,在晨光里闪着细碎的光。
“师傅,这还有两捆麦子。”其中一个师傅弯腰从车厢里拎出个竹筐,金黄的麦穗沉甸甸地坠着,穗尖还带着点麦芒。
李文光伸手接过来,麦秆蹭过掌心有点痒。
李文光很是震惊,天啊,这麦子还能这么用?
这东西不是用来做面粉,做馒头的?
这个地方的还真是奢侈呢,小麦居然可以这样用。
“大麦,大卖。”也许就是这个意思了。
大家刚把花篮在门两侧摆好,又有辆白色面包车停在路边,下来个穿绿围裙的姑娘,指挥着人搬绿植。
发财树的叶子油亮得能照见人影,平安树的枝叶往两边舒展开,像撑开把小伞,最显眼的是盆幸福树,主干得两人合抱,顶上还系着红绸。
反正上面都是有飘带的,都是有署名的。
姑娘递来送货单,李文光签名字时,激动地颤抖起来。
“天啊,这发财树真不小,这几盆,可是值大几百呢。”
旁边有人这样说着,李文光听到了耳朵里。
这些树,怎么会这么贵呢?
这些东西,自己那边的山上,那可是多的很呢,大家都不稀罕看的,没想到这东西在这边,居然这么贵。
李文光想着,哎,早知道,自己就在山上挖一些过来了。
“文光。”远处传来喇叭声,吴雪岩的黑色越野车正往这边开,车后还跟着辆拖着舞台车的大卡车。
车窗摇下来,吴雪岩探出头挥手:
“我让舞台车先过来搭架子,舞蹈团和腰鼓队我都准备了。
记者我托朋友联系的,都是跑民生版的,保证把你这农家乐写得接地气又有排面。“
李文光刚要说话,就见舞台车“咔嗒“一声展开侧翼,几个穿工装的师傅正往车身上搭彩灯。
李文光望着这一切,整个人都震惊了。
这场景,和前段时间,他看到的家家购物超市是一样的。
当时他还是很羡慕人家的,没想到,这才过去多久,自己也在这边有了自己的事业了。
有个戴鸭舌帽的小伙子正调试音响,试音时放了段《好运来》。
前奏刚起,栅栏外就围了几个村民,王婶抱着孙子踮脚往里看:“文光这是弄啥嘞?比过年还热闹。“
紧接着,腰鼓队的二十几个穿红袄的阿姨扛着鼓,往空地上一站就开始调鼓点。
“咚咚锵“的声儿撞在农家乐的木墙上,惊得檐下新挂的红灯笼晃了晃。
有个圆脸的阿姨敲得兴起,转着圈打了个花,引得围观的小孩拍手叫好。
“文光!”
陈星华的声音从人群后传来,他搂着媳妇挤进来,手里还拎着个礼盒。
“老弟啊,你能耐啊,这才多久没见,你居然干了这么大的事,不简单啊。”
他拍着李文光的肩膀笑着:“还记得刚认识你时,你给我麻辣烫店帮忙,这才多久,你小子居然自己干了这么大的事,现在倒成大老板了。“
他媳妇把礼盒递过来:“文光,这些东西送给你,开业大吉。”
陈星华媳妇又接着说:“我刚看见停车场停了好几辆豪车,你这朋友里藏龙卧虎啊。“
李文光顺着她的目光往村口看,果然见一排车停在路边,黑色的、银色的,有几辆他只在杂志上见过。
李文光看了看,不用说,这是那几个顽童来了。
李文光看着,这时,丁红伟骑着电动车来了,车筐里还装着个红布包。
他把车往树边一停,盯着舞台上调试灯光的师傅直咂嘴:
“你小子,不简单啊,还记得刚开始,你和我一起扛包,现在,你居然变成了这么大的老板。
要不是你给我打电话,我还真的不敢相信呢。你小子,果然厉害。”
他打开红布包,里面是个黄铜的小算盘。
“文光,不要嫌弃礼物不值钱,这是我爸年轻时用的,说算账清楚,生意才能顺。”
“好了,红伟哥,看你说的什么话,你能来,我就很感激了。”
李文光刚把算盘放进柜台,就见吴雪岩带着几个人过来了。
其中一个穿白衬衫的姑娘举着相机,正对着院子里的绿植拍照。
“这是市报的王记者,她专门写乡村创业的,等会儿剪彩后给你做个小采访。”
王记者笑着递过话筒:“李老板,您这农家乐最特别的地方是什么?”
李文光愣了下,指着院角的石磨等好些七十年代的东西,他笑着说着:
“嘿嘿,这些东西,可以让好些人,回忆过去,还有这些东西,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如今的幸福。”
“现在城里就缺这种实在的东西。”王记者笑着说着。
很快,舞台上的主持人拿起了话筒,笑着说着:“各位来宾,各位朋友,云谷溪农家乐开业典礼即将开始——”
腰鼓队的鼓点忽然密起来,舞蹈团的姑娘们提着裙摆上了台,音乐一响就转起圈,红裙子像朵炸开的花。
台下的人都往前凑,一个个瞪着眼睛,看热闹。
“吉时到!”主持人话音刚落,二毛就抱着打火机跑向墙根,鞭炮被点燃的瞬间。
“噼里啪啦“的声响裹着硝烟味漫开来,吓得几只麻雀从老槐树上飞起来。
紧接着是烟花,第一发蹿到天上炸开,金闪闪的光落在每个人脸上,张婶抱着的小孙子伸手去抓,咯咯地笑。
剪彩的红绸早被服务员系在立柱上,李文光和吴雪岩、王德华、洪柏轩、陈星华、丁红伟等等全部站成一排,手里捏着镀金的剪刀。
主持人喊“剪“的瞬间,四把剪刀同时落下,红绸飘落在地,台下忽然响起掌声。
望着这一切,大家心里无比激动,甚至陈星华的媳妇都哭了,擦了擦眼泪。
陈星华挠挠头,把目光转向舞台,腰鼓队正敲着《庆丰收》,鼓点打得人心里发烫。
最后,又是绚丽多彩的烟花放了起来。
典礼结束后,客人们开始体验项目。
吴雪岩带来的朋友对石磨感兴趣,挽着袖子磨豆浆,豆渣溅到白衬衫上也不在意。
陈星华夫妇去了菜地,摘了把小番茄,红通通的攥在手里。
丁红伟坐在院角的竹椅上,跟村长算农家乐能给村里带来多少生意,算盘打得噼啪响。
......
这些节目,村民也都看了好几回了,只是这次和以前有点不一样,这次的规模比较大,光是烟花,就放了快要半个小时了。
没多久,几个村民端着菜过来,王婶拎着个保温桶:“文光,这是我腌的酸豆角,配玉米粥正好。”
村西头的张叔扛着一捆青菜:“刚从地里摘的,新鲜着呢。”
李文光都有点不好意思了,这反转来得他快,他都没有反应过来。
“文光,加油干,我相信你,我会是你的后盾。”吴雪岩望着李文光,笑得脸上的褶子有好些呢。
丁红伟走过来时拍了拍他的肩膀:
“我爸说,做生意就像种庄稼,得下实劲,文光,你这被你弄得真好,你都不知道,我有多佩服你了吧。”
“好,谢谢你红伟哥。”
接下来,就是舞台上面的各种表演了,反正有主持人,一切都被吴雪岩他们安排好了,李文光根本没有插手的。
李文光望着这一切,感觉像是在做梦一样,自己在【现代】,真的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了。
好些村民望着这一切,有的人依然说着酸话:
“哎呀,前几次不都这样弄的吗?也不知道这次能撑多久?”
“哎呀,要俺看啊,估计撑不了半年,这个地方又是杂草丛生的了。”
“哎呀,你看看这弄得,县城里的人,谁会没事干。”
“也不一定的,你看看,这个农家乐,真的和以前的不一样了,这个农家乐,更有人情味。”
好些村民,议论纷纷。
李文光听到这些了,他根本不想管,反正这个东西,得让时间证明才行。
他相信自己,这个农家乐,一定会被干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