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这饭菜,比过年的都好吃(1 / 1)

加入書籤

太阳越升越高,毒辣的光线照耀在晒谷场上,是那样的明亮和温暖。

全生产队的男女老少面带微笑,快步行走着往大锅灶那边去。

大家手里攥着粗瓷大碗或箅子,顺着飘在空气里的肉香往大锅灶走去。

晒谷场边缘的老槐树影里,孩子们围着大锅灶跑着,用力的吸着肉香味,吞咽着口水,整个人都无比焦急。

“刘爷爷,什么时候才能吃饭啊?俺好想吃啊。”

“你们这群小馋猫,快了,等会这个鸡汤煮好,就可以上菜吃饭了。”

孩子们听到马上就可以吃饭了,一个个眼巴巴的看着,面带微笑,别提多激动了。

孩子们可是看见了,今天可是有好吃的鸡鱼肉、麻辣小龙虾、麻辣田螺。

还有大米饭、白面馒头,这么多的好吃的,这可是过年也吃不上的好东西呢。

好些人家,可是从昨天晚上就没有吃饭了,就等着今天中午的一顿呢。

从清晨起,家家户户的烟囱就没怎么冒过烟,连平日里最节省的老婆子都提前把碗筷擦得锃亮,生怕去晚了占不到好位置。

两口大锅灶,平时也很少用,今天,可算是派上用场了。

大铁锅里冒着滚滚白烟,把周围的热气都搅得活泛起来。

大铁锅里炖着的猪肉块泛着油光,骨头缝里渗出来的汤汁咕嘟着,混着八角、桂皮的香气往人肺腑里钻。

烧锅的张大娘用力的吸着鼻子,咽着口水,肚子“咕噜噜”的叫着,这也太诱/人了吧。

旁边的木板搭建的桌子上面,大木盆里摆放着码着白花花的馒头。

这些馒头暄软得像天上的云朵,蒸腾的热气在馒头皮上凝成细小的水珠,看着就让人心里发暖。

“文光这小子,哎,真是奢侈啊,刚才俺就说放点杂粮在里面,这小子非说要给大家改善下伙食,全部让吃大白面馒头,这得多浪费啊。”

张大娘一边烧着火,一边吃着白面馒头,摇着头说着。

“哎,谁说不是呢?这小子,也是好心,可是,今天一顿饭,可是用了不少的富强粉啊,也不知道这小子到底花了多少钱?”

刘大爷也叹着气说着。

“刘大爷,你说这些夹子虫,能好吃吗?刚才文光做的时候,可是用了不少的油呢,这小子,真是败家。”

木桌的木盆里面,装着红亮亮的小龙虾,蜷着的虾身裹着浓稠的酱汁。

还有另一盆是炒田螺,黑褐色的螺壳上沾着细碎的辣椒和翠绿的香菜。

又麻又辣的味儿直冲鼻腔,也不知道这好不好吃,不过,佐料可是没少放啊。

“文光这小子,真弄了这么多好东西?”

二婶子踮着脚往灶台前凑,咽着口水说着。

“这得花多少钱啊?张淑芳刚才还说李文光败家呢,不过,她现在可是怕了,也不敢找文光的事了”

“你管人家呢,有得吃就吃。”

边的刘老汉用烟袋锅敲了敲鞋底,眼睛却没离开那盆红烧肉。

“俺活了六七十年了,还没见过把这夹子虫和田螺当菜的,看着倒像是那么回事。”

正说着,李文光从屋里出来了。

他穿着件洗得发白的蓝布褂子,袖子卷到胳膊肘,脸上带着点汗,手里却抱着个鼓鼓囊囊的纸箱子。

“文光,这又是啥好东西?”

有人高声喊着,目光全黏在他怀里的箱子上。

李文光咧嘴一笑,把箱子往场院边的空地上一放,拍了拍手上的灰:“烟花,文光,等会还要放吗?”

“放,凑点乐子。”

“好,这烟花好看,刚才放的,俺还没看过瘾呢,这怎么这么好看呢。”

“铁柱,等会你来放。”

“好嘞,光哥,你交给俺好了。”

刘铁柱说着,连忙跑过去抱着烟花。

李文光说完,又沏了一壶茶,拿着去和郑国辉县长喝茶去了。

“你小子啊,真能耐,这些东西,你小子究竟从哪里弄来的?”

郑国辉摇着头,面带微笑,感觉到不可思议。

不过,他相信这个小子,这小子可是门路多着呢。

李文光摸着后脑勺,脸不红心不跳的撒着小谎。

“你小子干得不错,这砖厂才开张,你小子居然弄到了这么多的订单,好些居然交了这么多的押金。”

郑国辉望着李文光,微笑着点头夸奖着。

边上的冯事成副县/长,再次瞪眼看着达马凡,心里那个气啊。

这个达马凡,他真的是高估了他的实力了,这小子砖厂开了好几个月了,一单生意也没有做成呢,更别说是人家提前交押金了。

达马凡低着头,不敢看冯事成的眼睛。

他眼露凶光,心里在想着怎么对付李文光呢。

李文光的砖厂干起来了,他的前进砖厂,那可是大厂,可不能让李文光的小厂给干趴下了,他还怎么混?

边上的王书记望着郑国辉笑着说着:

“郑县/长,我也听人家说了,这小子能耐着呢,今天可是准备了不少好吃的,这闻着味,可比国营饭店的味儿地道。”

说话间,李文光已经走了过来,笑着招呼:菜马上就好,大家移步那边饭桌吧。”

这边的桌子,基本上都是案板加上八仙桌子,反正都是从社员家搬过来的。

甚至碗筷,也是从社员家借的。

这个年代,不管是谁家办红白喜事,整个生产队的人都过来帮忙的。

锅碗瓢盆的,也是从社员家借的,用完以后,谁家的,谁再拿回去好了。

他引着几位领导往临时搭起的小桌前走,没多久就到了八仙桌子边上了。

“铁柱,可以放了。”

“好嘞!”

孩子们顿时欢呼起来,社员们也都坐直了身子,连郑国辉和王书/记都饶有兴致地看着。

只见刘铁柱从箱子里拿出一挂长长的鞭炮,用竹竿挑着,小心翼翼地用火柴点燃了引线。

“刺啦——”引线冒着火花,发出细微的声响,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下一秒,“噼里啪啦”的鞭炮声骤然响起,震得人耳朵嗡嗡作响,红色的纸屑像蝴蝶一样漫天飞舞。

紧接着,几个烟花“嗖嗖”地冲上天空,在正午的阳光下炸开,这是白天放的烟花,五颜六色的,很是绚丽多彩。

“哇!”孩子们跳着脚欢呼,大人们也忍不住鼓起掌来,连郑国辉都笑着说:“这烟花,实在是太美啦。”

鞭炮声停了,烟花也落了,场院上却还弥漫着饭菜的香气和硝烟的味道,混在一起,有种说不出的热闹和温暖。

李文光看着眼前一张张满足的笑脸,心里也暖烘烘的。

这就是他想要的,用自己带来的东西,让这个年代的人,也能尝尝好日子的滋味。

“上菜。”

几个年轻的端着木质的托盘。

八仙桌子上,立马放了一大盆红彤彤的麻辣小龙虾。

红亮的虾身映着日光,油汁还在微微颤动。

“这是……夹子虫?”

王书/记愣了一下,拿起一只掂了掂,“文光这小子,怎么什么都往上面上?刚才还夸他呢,这能吃吗?”

王书/记的脸色立马由晴转阴了,他很是担心,县/长不会怪罪他们吧?

“郑县/长,王书/记,你们尝尝就知道了。”李文光一点不慌,微笑着说着。

郑国辉也来了兴致,夹起一只小龙虾,学着李文光的样子捏住虾头。

他轻轻一掰,金黄的虾黄露了出来,混着麻辣的酱汁,看着就让人食欲大开。

他小心翼翼地嘬了一口,先是眉头一挑,随即眼睛亮了:“嘿,这味儿!又麻又辣,还带点鲜,比我在省里吃的河蟹都够劲!”

王书/记也夹了一只,慢慢剥着壳,虾肉雪白,沾着点酱汁送进嘴里,嚼了两下,忍不住点头:

“不错,这手艺绝了,外面裹的这料是啥?香得钻鼻子,辣得也过瘾,一点土腥味都没有。”

正说着,炖肉、红烧鱼、炒田螺也陆续端了上来。

那盆炖肉用的是李文光从【现代】带来的半山猪肉。

肥瘦相间,炖得酥烂,筷子一夹就颤巍巍的,肉皮透着琥珀色,汤汁浓稠得能挂在筷子上。

红烧鱼用的是孩子们从河里捞的草鱼,两面煎得金黄,上面铺着葱丝红椒,鱼肉嫩得一碰就散,鲜得舌头都要化了。

最让人叫绝的是炒田螺,个头不大,却个个吸得出来,螺肉弹牙,带着点韧劲。

麻辣的味道钻进螺壳里,唆一口,鲜、香、麻、辣全在嘴里炸开。

“文光这小子,还有这本事?”

郑国辉放下筷子,看向旁边忙着给社员分菜的李文光,眼里满是赞叹。

“这手艺,真能和国营饭店的大师傅比一比了。”

王书/记也感慨:“可不是嘛,就这夹子虫和田螺,换了别人,打死也想不到能做成菜.

他不光做了,还做得这么好吃,这孩子不简单。”

“郑县/长,王书/记,这是我酿的药酒,你们尝尝,强身健体的。”

郑县/长和王书、记,还有其他的一些领/导,大家倒满酒,端着酒杯,一饮而尽。

“不错,好酒,这酒浓郁醇厚,很不错。”

大家一边吃着,一边喝着。

冯事成也倒了一杯,一饮而尽,他气归气,但是这饭菜,着实好吃,这酒也很不错。

他再次瞪眼看着达马凡,这人和人的差距,怎么酒这么大呢?

郑国辉擦了擦嘴,笑着说:

“我这几个月在乡下跑,顿顿是窝窝头就咸菜,今儿个算是开荤了,回去怕是要想这口想半个月。”

“我看啊,以后得常来你们队里转转。”王书/记打趣道,“说不定还能跟着沾光。”

这边领/导吃得尽兴,那边社员们也在大快朵颐。

男女老少们拿着碗筷涌到灶台前,你一碗我一碟地盛着饭菜,找个树荫就蹲下来,呼噜呼噜地吃开了。

晒谷场上顿时响起一片此起彼伏的咀嚼声,像是无数只小兽在享用盛宴。

有人捧着碗,筷子夹着块红烧肉,刚放进嘴里就“嘶哈”着吸气,烫得直咧嘴,却舍不得吐出来。

有人专挑小龙虾,一手抓着虾身,一手掰壳,油汁蹭得满手都是,也顾不上擦,只顾着把虾肉往嘴里塞。

还有的孩子捧着个大馒头,夹着块炖肉,一口下去,馒头的暄软混着肉的香,吃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

“娘,这也太好吃了!”

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含糊不清地说,嘴里还塞着半口鱼肉,“比过年吃的饺子还香!”

她娘正吸着田螺,闻言拍了她一下:“慢点吃,没人跟你抢。”

嘴上这么说,自己却又夹了一只小龙虾,脸上笑得像开了花。

“俺活了大半辈子,头回知道这夹子虫能这么好吃。”

蹲在老槐树下的刘老汉咂摸着嘴,把最后一点虾黄嘬得干干净净,“文光这孩子,真是个能人。”

“还有这田螺,以前捞上来都嫌麻烦,现在看来,是咱不会吃。”

旁边的刘英敏大叔接话道,手里的筷子又伸向了田螺盆,“这味儿,绝了!”

你一言我一语,全是赞叹,混着碗筷碰撞的叮当声,汇成一片热热闹闹的嘈杂。

有人吃得急了,噎得直翻白眼,赶紧端起旁边的凉水猛灌两口。

有人专挑肥肉,说这炖得入口即化,香得能多吃两个馒头。

还有的年轻人端着碗,跑到小龙虾盆前,想再盛点,却发现盆底都快见了底,忍不住惋惜地咂咂嘴。

他只好盛了汤,泡上米饭,用力的扒拉着。

“大家敞开了吃,锅里还有呢!”

李文光提着个大勺子,站在灶台边喊着,声音里满是笑意,“馒头不够了说一声,笼屉里还蒸着呢!”

“文光,你这料是咋配的?”有人高声问,“回头俺也学着做做。”

“这得保密。”李文光笑着摆摆手,“等以后有机会,教你们两手。”

人群里爆发出一阵哄笑,吃得更欢了。

有个半大的小子捧着碗跑到李文光跟前,仰着脸问:“文光叔,俺要是天天能吃这么好吃的饭,那真是太好了。”

这话逗得周围人都笑了,他娘追过来,在他后脑勺上拍了一下:

“小兔崽子,净说胡话!咱过年都吃不上这么好的,你还想天天吃?以前的地主老财也不敢这样吃。”

李文光摸着二狗的头,笑着说着:“放心好了,会有这么一天的,等以后日子过好了,不光能天天吃这些,还要吃更好的。”

“真的吗文光叔?”

“肯定是的,我们一起努力。”

孩子听完李文光说的,咯咯的笑着,憧憬着未来。

这时,郑国辉笑着望着大家:“大伙儿好好干,跟着文光这孩子学,以后不光有肉吃,还有好日子过!”

众人都跟着叫好,手里的筷子动得更勤了。

米饭一碗接一碗地盛,馒头一屉接一屉地端上来,平日里省吃俭用的社员们,今儿个都敞开了肚皮,像是要把半年的馋虫都喂饱。

有人吃着吃着,眼泪就下来了,抹了把脸,又继续埋头吃。

整个生产队的社员,今天可算是头一回吃这么好的饭菜。

“还有鸡汤呢,也好了,大家可以来盛了。”

“太好了,还有鸡汤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