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浪本意只是想晾他个几天,对他使用非常规手段促成双方见面的一种无声警告,却没成想会引来老汤同志的头脑风暴。
只能说活该!
生活本就应该少一些算计。
如果不是老汤同志不惦记他避难所的坐标位置,也不会出现这样的事情。
当然!
虽然吴浪同意与他面谈,但定下来的计划并不会因为他的出现而更改。
三天后,吴浪出现在充北市一号附属避难所,找了一间安静的会议室,泡上两杯茶,与老汤同志就这些事情,具体好好聊了聊。
过程极其漫长。
在现如今彼此都需要对方,并且之后更有合作加深的空间基础上,这也就导致不管是老汤同志还是吴浪,都不可能把这件事情一五一十摆在台面上来说,只能在谈话过程中不断的试探以及加码。
两人从吃过午饭后就进入到了会议室,中途只有过一次暂停,吃了一个晚饭又一头扎进了会议室,直到凌晨的钟声敲响,谈判这才告一段落。
短时间内,避难所肯定是不打算再接手的,但在老汤同志以各种方式压迫下,吴浪又不想与官方这个买家大户闹得太僵,于是吴浪相出了另外一个交易方式。
他这边出官方想要的物资,而官方这边则提供相应的人才。
对于民间势力而言,大灾变后什么最缺?
当然是人才。
比如说厨师。
现在避难所常驻人口三千,而之前带回来的厨师却只有11人,每天光要做出三千人的三餐都已经把厨师们累得苦不堪言,所以吴浪想着趁此机会再招募一批进来。
再比如建筑师、各种技工、培育师等中高级人才。
虽然主基地这边不需要,但架不住附属避难所这边缺口太大。
就好比附属避难所的扩建。
身处地下的避难所,在没有系统的帮助下,可不是随便找个方向,想怎么挖就怎么挖。
首先得有地质学方面的专家,对区域进行详细勘探,然后是建筑学方面的专家进行设计,接着还需要测量人员进行实地测量定位,最后才是动工。
如果没有这些人的加入,先不说很容易在施工的过程中引起避难所的局部塌方,就是没有引起塌方,在地底没有参照物的情况下,如果没有这些辅助定位,百分之九十五的可能会直接偏到了姥姥家。
等空间挖出来后,如何建造,又离不开各种技工以及设计人员。
而这些人员,虽然不似科研人员那样珍贵,但普通官办民用避难所内还真不好找。
在这里就不得不说官方的深谋远略。
在得知大灾变来临时,官方安排民众入驻避难所,就有意把这些“手艺人”给挑了出来,连同其家人一同被集中安置。
这也就导致,别看吴浪现在管理着上百万的人口,可绝大多数都是一些普通人。
虽然吴浪接收避难所管理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幅每日签到所获生存点,但接手避难所后也要发展,可没有相应的人才,这发展速度却是如同蜗牛,关键没有相应人才把控,虽然有他的人在,有灵儿协助,大问题没有,可也是小问题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