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乌桓人与大汉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发生密切关系,乌桓人也与幽州汉人的居住区大大靠近,并且开始接受了汉文化的影响,“朝发弯庐,暮至城郭”,有了定居生活及一些粗放农业。
辽东属国则是元帝时期为安置、管理内附汉廷的乌桓人,分辽东、辽西两郡地置,治所在昌黎县。
裁撤一个郡国并安置百万难民,就是以陈曦之智,也是大大耗费精力,这还是有一众名士辅助,此时陈曦面前摆着小桌,他铺开一卷书册正审视内容:“正南来的正好,这段时间里,此类琐碎政务令我厌倦。”
审配探头来看,却是名册,编户齐民的名册。
自秦王朝开始实行的户籍制度,规定国民的户口都必须按姓名、年龄、籍贯、身份、相貌、财富情况等项目一一载入户籍,被正式编入政府户籍的平民百姓,称为“编户齐民”。
何谓“编户齐民”:以户为单位来管理人民,是谓“编户”;同时废除封建体制下地方上原有的贵族、长老、族长等地方领袖,所有人统统是国君的臣民,是谓“齐民”,总称“编户齐民”。
在秦之前,商周时代是一个上下阶层森严的封建社会,一直到在平王东迁之后产生重大的转折;春秋战国征战连年,各诸侯国兼并不断,诸侯为求富强,开始设置户籍制度,主要为有效掌控人力资源,举凡男女老少悉要登录在册叫做“编户”。
当时旧宗法制度下的“族长主管制”中土地与人民悉为该宗族财产所有的,而“编户齐民”将他们从森严阶级制度中重新解构、洗牌。
而贵族没落后“采邑归公”,列国勤于控制户口、扩大徵兵,于是整顿行政区域,商鞅乃有“集小乡邑聚为县”之改革,强化行政机构以便于管理,原有贵族的权利被打散。
汉之后提升到另一阶段,正式编入户藉的地主、自耕农、佣工、雇农等,进行赋税制度后,大汉能直接或间接干涉地方,县制社会渐趋普及,社会结构也正式从古典诸侯国的封建城邦转化成郡县制的集中社会。
汉制“编户齐民”既是行政管理制度,又是赋税制度,比如编户齐民对国家的义务田租:三十税一;人头税有算赋:15-56岁120钱;口赋:7-14岁20钱;徭役:每年一个月,并戌边三日,戌边三日不去则交更赋(300钱)代役;兵役:一生服役2年。
大汉的田租较轻,但人口赋税和更赋很重,除了基本的赋税外,还征收各种附加税,百姓还要为官服役,妇女也不能幸免,超期服役也很常见。
这就给了地方士族豪强操作空间,隐瞒人口是很常见的操作,此时幽州瓦解了士族联盟,目前能做到的也就是到辽西郡为止了。
东面的辽东郡、玄菟郡、乐浪郡,也没有余力去插手改革了,对所有汉民实行三年不征并广而告之,如今方能把那些隐户编户齐民。
如今陈曦主要负责就是此事,视察各地聚集点建设,只是督察就行了,审配看到,却也是一阵头大,这又是一件挖士族墙角的事,他不想插手。
审配此时扬了扬手中的手册,表示自己也很忙,陈曦夺过来,发现审配并没有骗他。
审配手册的内容是各地堡主报上来的汇集内容,主要围绕两个方面产生,一个是汉民抗令饮寒水、吃生食;另一个是外出伐木、打猎的人群发生争执引发的斗殴。
这些小事都已经过相关军吏审判,现在上报审判经过和处罚决定,寒水、生食,很容易导致生病,此时民智未开,只能以律法强定,罚劳役。
如今,杨伊以商通天下,南方稻米便宜,但是不宜保存,如今口食多以稻米,粟麦倒是稀少,稻米多有赏赐,基本上只要服役一日,就赐下三日之粮,甚至根据工位不同,多的甚至是十日。
基本上能保证家家都有余食,这吃饱了,自然就会生出各种事端,陈曦越俎代庖,三言两语定下基调,非得拉着审配一起做编户齐民之事。
审配无奈,也只能翻开书册审阅,此时他有些不解:“陈将军如今贤名传之天下,何不乘机招纳贤良俊秀充实幕府?”
这些得罪人的事务交给手下去处理即可,何必拖累自身呢?审配很不明白,他也就是知道此时陈曦不会让他担责,才愿意相助,不然,说什么也不会接的。
陈曦此时,却是苦笑,这招人也不容易,如今识字之人可以说是百中无一,而这些识字之人中,一大半都是出身士族,在燕国的时候,虽然着重培养,但是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速成班培训成才的都被调入坞堡体系担任堡主去了。
虽然之前有人投靠,但是陈曦考察之后,基本没几个入眼的,如今属下,还多是自己培养的。
左右无外人,陈曦此时就直接说道:“我本以为入我门下的只是寒门子弟,不曾想他们都是世代簪缨,都是公侯子弟,却与我理念不合。”
之前,随时都能和士族联盟决裂,陈曦根本不敢用士族子弟,投入自己门下的,都得几番考察,还得考察背景,方才能信用。
一声长叹,陈曦仰头饮茶,之后道:“我本无偏见,只是世事不由人。”
审配闻言,却也不好说什么了,虽然交好,但是体系不同,陈曦得长公主信重,所行之事,多为机密,而士族之人,凡事以家为先,双方理念分歧自然是很大的。
如今长公主一意拆分世家豪强,让一个个大家族分门别户,也唯有少许几个得以保全,比如甄氏,当初燕国能迅速发达,得甄氏之力甚重。
虽然是抢来的,但是中山甄氏倒也没有被灭族,全面参与进长公主麾下的商业体系后,倒是也立了不少功,甚至甄氏之女能和如今平贼中郎将赵云联姻,倒也恢复了元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