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是如此,关羽也仍旧照样压着黄忠打,打的黄忠只能节节败退,甚至最后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敌人要将己方大军穿插分割。
而当时,黄承彦还是一无所觉,没将自己大军被打的零零碎碎放在心上,虽说打到那个时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是黄承彦感觉凭借他靠着高超的军阵布置水准依旧是指挥自若。
黄承彦倒是指挥自若,但是大军的总体形势毕竟是被郭嘉把握,随着郭嘉将最后一支军队投入预定的战场,原本还能抵挡住的荆州军终于出现了崩盘的趋势。
郭嘉更是指挥大军趁势全力突击,整支大军直接把荆州军围困,而局势到了这种情况,剩下的战斗基本就靠士卒自己了。
一般来说双方都失去调度之后,这一场战争的走向将不再是因为兵力和兵员素质,而只因为士气,也即是在战争走向乱战之前士气昂扬压制对方的那一支军队基本上必然胜利。
然而在郭嘉即将锁定胜局的时候,突然感觉到不妙,突然荆州军原本缠绕纷杂即将崩溃的云气突然合并在一起,黄承彦怎么忽然发现了困境。
而这个时候,郭嘉却也不在意了,黄承彦发现又如何,如今阵势已经布成,十面埋伏之下,黄承彦就是有挽天倾之力,此时也无处可使!
而黄承彦靠着天赋,在云气纷杂的瞬间,他终于找到了最后的一个机会,展开了天赋,虽说他的天赋对于战机把握有很高的要求,但军阵之才又岂是说说。
看到了短暂的时机,黄承彦用出了全力,以身边亲卫为核心,天赋鼓动之下,战力突进的荆州军,在黄承彦清晰明了的调度下很快就聚集到了一起,然后像是滚雪球一样将自己人滚到阵势之中,直接从正面突围。
三面陆地,若是逃跑,恐怕就是丢盔弃甲之势,只有从正面,水上也就数百丈的距离,河岸上还有己方军接应,如此才能逃出生天。
“诸君,随我杀!”黄承彦此时冷静的指挥着手下的士卒,直接从正面突围,虽然郭嘉以军阵步步拦截,却也拦截不了,想要逃出生天的荆州军。
不过,最后的结果,黄承彦仅以身免,蒯越在河上并没有做什么多余的动作,若是派出小船,可能还会救下更多人,但是蒯越却没有这么做。
黄承彦负担甚大,被救起来的时候就昏了过去,到了江陵城被秘药救醒,直接就到了城头,然后就仓促出战,而到这时,他才发现,自己的对手究竟是谁。
在看到对面忽然打起的汉寿乡侯的大旗,黄承彦此时的眼珠子差点滚落了下来,一脸的难以置信,原来竟然是翰林学士郭嘉!
默然间,此时郭嘉的身上划出了一道清幽而又恍惚的光泽,此时他麾下的士卒都感受到了一股力量涌现。
而后不等黄承彦等荆州人再做反应,那道清幽而又恍惚的光辉逐渐凝实,甚至于远处观望之人,都可以看得到对面敌人的身上都冒出了那种淡淡的月辉之色。
“原来我差了这么多啊。”此时黄承彦看着对面的表现,忽然苦笑着抬手一道辉光滑过,他全力之下,也就如此了。
“全军出击!”
黄承彦根本来不及反应,只见对面阵营中,忽然几道身影出现,然后一闪即逝,稍后他耳边像是出现了幻觉,一阵阵风声穿过,像是有惨呼声,喝骂声……
这是真的,对面竟然有数员战将,展现出来超绝的实力,直接冲破己方这战阵,然后冲入了江陵城中,黄承彦带领的战军,竟然连片刻阻拦都未曾实现,就被轻易冲过。
盏茶时间之后,荆州如今的核心要地,江陵城陷落,荆州牧刘表出降,荆州士族中,有不少人在此时饮下了一杯毒酒,也有数人被擒拿,这将作为荆州反抗之人的代表,任凭朝廷处置,其中就有黄承彦。
另外还有被俘获的黄忠、魏延、文聘等将,将会被押解进京,等候朝中处置。
关羽进征南都督,屯兵江陵,威慑荆扬交益四州,当然这是临时职权,等南方平定,关羽还是要回朝中或者其他地方的。
荆扬士族,此时那不久前的盟约,像是已经完全不记得了,纷纷向朝廷上表,更是有人,公然上书,表奏百代当有圣人出,而今天下当有女帝之位,以证天地阴阳循环之道……
这一封劝进的贺表之后,天下纷纷景从,徐州、益州皆有州郡大佬上书以示忠心,当然心里如何想的,这就谁也不知了,袁氏公子袁绍杀羌族叛乱祸首北宫伯玉,缚边章送往京师,并上表自请为西域将军,愿为大汉开疆拓土……
弘农杨氏在数方逼迫下,众叛亲离,得陈曦传言,上表愿意迁往交趾郡,为圣人教化野人,杨伊允之;汝南袁氏部分自请迁往西域,教化野人,中原的士族在这种情况下,纷纷都像是有了拓土开疆的野望,齐齐的向外开拓,自请迁入某个边郡……
自此,杨伊也开始逐渐召回各地的平乱之军,当然仍旧有精锐驻守要塞,比如黄巾改编的军团,驻扎汉中屯军;镇南都督关羽入巴郡屯军;水师将军邵兵率水师于会稽郡屯军;镇北将军徐荣于五原郡屯军;镇东将军赵云奉命在涿郡以北险要处,建设关塞,此关塞北倚崇山,南临大海,相距不过数里,杨伊提名为“山海关”!
又命安西将军张辽在金城屯军,其余各地各有校尉、将军进行屯军,洛邑帝都禁卫散布各方,黄巾之乱带来的天下动荡也就此逐渐平息,新一轮的权利划分逐渐接近尾声。
此时是中平二年,汉神宗功过自有后人评说,年终,杨伊登位,年号为开元,有汉兴至今二百载,历纪开元,皇天降非材之右,汉国再获受命之符之新纪元意,也有夫大汉之开元也,奋布衣以登皇位的开创之意。
其中盛况自然不比多说,天下文臣武将皆上贺表,各地士族恭贺新君登位,四方列国派使臣朝拜新君,大汉至此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