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来,起来。”赵雍伸手将倒在倒在地上的赵固拉了起来。
由衷地称赞道:“好小子,汝之武艺不一般啊。”
对方虽然有故意放水的嫌疑,但这都不重要。
倒在地上的不是赵雍就行。
“谢王上。”赵固赶忙揖拜道。
赵雍拍了拍对方的肩膀。
转头对着围观的新卒说道:“尔等昔日虽为胡人,有的人亦来自遥远的他邦,但今日寡人向诸位保证,既入我赵籍,便是我赵人。在赵国,寡人将对诸位,皆一视同仁。”
这番话一出,在场的胡人新卒眼中皆是闪过一道亮光。
他们之中,或许还有人不理解这番话中的含义,但他们亦能从赵雍说话的神情中感受到那份诚挚的认可感。
站在他们面前的不是别人,而是他们将终身为之效死的王啊。
归属感,在此刻充斥在每个人的心头。
“继续训练。”赵雍说罢,便领着一众将领朝着不远处的营帐走去。
“恭送王上。”众人齐喝道。
待赵雍一行人走远,将官上前对着周遭的新卒喊道:“继续训练,继续训练……”
校场之上的顿时再度沸反盈天起来。
似乎是能感受到王的注视,新卒们的操练更加卖力。
……远离了喧嚣的人群,赵雍对着身后的众人随口问道:“刚才与寡人交手的小将任何职?唤作何名?”
他一直觉得对方有点面熟,好像在哪见过,但一时就是想不起来。
赵国上上下下文武百官那么多,若真让他记,怎么可能记得过来。
庞煖见王上问起,脸色再度一黑,只得如实回道:“此人乃臣骑都麾下、新晋百人将,赵固。”对于赵固的背景身份,庞煖也是在晋阳大捷之后才知道的。
开始他只以为对方和邯郸令有点关系,后来才知道这小子原来是王上宠妃的亲弟弟。
赵固?
赵雍顿时恍然,怎么说那么面熟呢。
赵王宫的庆功宴上,他见过一次,记得当时就坐在庞煖的身边,还与孟柔交谈了几句话,听到对方称呼孟柔为阿姐。
如今再想来,孟柔对自己提及的幼弟应该就是赵固了。
想到这,他不禁回头瞥了眼吴广。
他可记得孟柔给他提过,自己这位妻弟应该在邯郸令的手下任左官,怎么又跑到新军来了。
……回到营帐,赵雍换下了武服后,便召来吴广询问了赵固的近况。
其实说起来,自己这大姐夫做的挺不称职的,一直也未曾关注过自己这位妻弟。
而孟柔也是个性格怯弱、不争的性子。赵雍若是不过问,她也从来不提及自身母族的境况。
按照吴广的说法,赵固随吴广回返邯郸后,便一直在邯郸府衙担任吏员。
直到赵国新军骑旅的组建,肥义受命扩建骑兵,开始向邯郸境内招善于骑射之辈,赵固也在那个时候向吴广请辞的。
赵固的本事吴广是知道的,这小子年纪虽然不大,但幼年家境上的巨变加上常年与北疆各族胡人打交道,使得其性格早熟。代地之时便已在边军中初露峥嵘,赵固极通于胡事,还善于胡族语言。
赵固的仕途,吴广本以为是赵雍安排好的,遂放对方从军。
但直到今日他才知道,原来王上连对方的身份都还不知道。
对此,帐中这岳婿二人都不由得觉得有些尴尬。
不过赵雍还是真的挺佩服赵固这小子的,知权而不善权、有权而不弄权,自己明明有国舅的身份,却能以白身参军。当然,军队的审查人员可能会以为对方是落魄的贵族子弟,毕竟是赵氏,但绝对不会猜到对方的真实身份。
这等年纪便做到了不骄不躁,凭心而论,若是交换身份,赵雍自诩做不到。且,最重要的是还是赵固很能力。
以赵国的晋爵制度,能在云中、晋阳,短短的两场战役中,便从底层兵卒,做到统帅百人的中层将领。所需要的不仅仅是过人的勇武,最重要的还得有出色的谋略。
总而言之,便是立大功才行。
相较于列国的军功制度,赵国的完善程度可以说仅次于今日的秦国和昔日的魏国。完善的军政体系和官僚制度,使得赵国军队中和朝政中几无浑水摸鱼者的生存之路。
再加上列国之间连年的征战,使得赵国历代君主不得已一次又一次的紧跟时势、完善本国的体系。
至今,赵国早已是一个体型庞大且完善的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的官僚制度国家。
当然,水至清则无鱼,任亲唯用是封建制度统治者最大的特点,赵雍不能摒弃,也不敢摒弃,因为一旦对此产生质疑,无疑是在否定自身的‘合法权益’。他只能在自身既定的利益范围之内,维护到‘公平’。
而今,再反过来看赵固的能力,便更显其出色了。稍加磨炼,这小子或可堪大用。
赵雍轻咳一声,便跳过了这个话题。随后又与对方闲谈了一些邯郸境内的政事、家事。最后不由得转到了姚岚的身上……
……回到龙台宫,天色已经暗了下来。
沐浴过后,他便审阅了一番从各地上报而来的简书,大部分都是关于新法的实施情况,少数为列国之间的交往政事。还有几个特别标注的简书,乃是督查院从列国刺探而来的隐秘信息。
对于明简,赵雍大概查阅一番、无有决要之事即可。国内的政事上,有赵豹这个尽心尽力的老相邦辅左,他还是放心的。
让他感兴趣的还是督查院传来的秘简当中,关于巴、蜀、葭萌(苴国)、充,四国的趣事。起初赵雍还不知道这个葭萌是何国?后来通过比对他才知道,原来这所谓的葭萌国原来是苴国。
对于苴、充两个小国他实在没有多大的概念,但是说起巴、蜀,赵雍第一个想到的词语便是‘天府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