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公张辅班师回朝,当朝宰执韩章,奉皇帝命,亲自率领百官,在汴京城外迎接王师。
数万大军,暂在城外待命。
张辅与顾偃开,只率领两千士卒,来到城中,接受百姓们的称赞与仰慕,堪比状元巡街。
在他们前往皇宫途中,街道两旁,无数百姓在围观,欢呼声、喝彩声、惊诧声,络绎不绝,
“英国公不愧是咱们武将魁首,以二十万就能成功抵御辽军,当真是涨我大周志气!”
“听说,此战第一功臣,是一个叫做卫渊的,以三千兵卒,就守住了雁门关!当真是后生可畏!”
“我也听说了,那卫渊乃是英国公的亲传弟子,杀得辽军闻风丧胆,官家都亲口说,他有冠军侯之风呢!”
“那辽军也不是什么洪水猛兽,不可战胜,这不,还是败在了咱们手里?”
“周军威武!威武!”
“”
将士们听到这些赞叹之声,忽然感觉,即使战死沙场,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了。
如今,消息比较通达的各地,都知道了卫渊死守雁门的事迹,正被广为传唱。
一朝发迹,天下谁人不识君?
待张辅等人来到皇城前。
嘉佑帝命其一人去到宣政殿。
来到殿中,张辅见到官家,因甲胄在身,所以只是单膝下跪道:
“臣,幸不辱命!”
话音刚落,和蔼仁善的嘉佑帝,亲自将张辅搀扶起来,道:
“二十万击敌三十万,还能够大获全胜,我朝有英国公一人,胜抵千军万马!朕坐镇京都,也可高枕无忧了。”
张辅作揖道:“官家,此次,臣虽侥幸得胜,但臣毕竟是老了,只怕去不了几次边关了。”
闻言,嘉佑帝看到张辅那满头白发,便是于心不忍,拍了拍他的肩膀,语重心长道:
“你是老了,但你也后继有人,朕听说,那卫渊是你的亲传弟子?你觉得此子如何?”
他深知张辅忠君爱国的性格,所以,对他十分信任。
不然,也不可能,这么多年来,一直让张辅执掌禁军。
这份殊荣,举国无二。
所以,对于张辅的话,嘉佑帝是信的。
“官家,那卫渊,的确是臣的弟子。”
“此子杀敌勇猛,精通兵法,或为年轻武将中的佼佼者。”
“臣说此言,绝非是任人唯亲,臣敢担保,有此子在,可保我大周三十年无忧!”
张辅毫不避讳的直言。
保国朝三十年无忧?
听到张辅对卫渊的评价竟是如此之高,不免使嘉佑帝心生好奇,
“此子可随你班师?”
张辅道:“回官家,不曾。”
“他刚被官家任命为团练使,臣没有让他急于来京谢恩,而是让他处理好代州事宜,年后入京,再谢陛下隆恩。”
嘉佑帝不免有所期待,“那朕就等着,年后见见此子。”
身为一国之君,嘉佑帝心里很清楚,如今,国朝最不缺治世之辈,毕竟,大周文重武轻,养文士已久,自是不乏有能力的读书人。
曾经的范相公,今日的韩章,都是其中翘楚。
但也因此,天下人都不愿习武了,甚至文人还有意贬低武将。
如此,便导致了武将的后继无人。
试问,满朝,能够指挥大兵团作战的,除了老一辈的张辅、顾偃开等寥寥几人外,还有谁?
待他们老了以后,谁能执掌三军,抵御异族侵略?或是收复燕云?
几乎就没了。
最起码,在嘉佑帝现在来看,除了卫渊有几分希望,可以拿下武将的接力棒之外,就没有他人了。
想到这里,嘉佑帝正色道:“张卿,朕要谢谢你,谢谢伱为国朝培养了一个人才。”
“如今之天下,文曲星易得,可将种却寥寥无几,将来有你那弟子在,朕也能对其寄予厚望,你需好生栽培。”
如果天底下能够再出一个英国公,而且是年轻的英国公,那么嘉佑帝就真得不愁了。
知否电视剧里,顾偃开之子顾廷烨,可能会有那個能力,但就现在来看,顾廷烨还做不到,远远不如卫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