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国的策论题目是:孔安国云,刑疑付轻,赏疑从重,忠厚之至。妥否?何也?
意思是孔安国说,罪行存疑的当按轻的处罚,功劳存疑的当按重的奖赏,他说的对吗?为什么?
答案毫无疑问,应该是对的。为什么?这就要看诸考生的水平了。
王许很快想到尚书中,帝舜与皋陶的对话,皋陶道:“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
王许拿过草稿,洋洋洒洒,文字瞬间铺满纸面。稍加点窜,一篇雄文一气呵成。
王许又反复思索,仔细在草稿上几次修改,终于改到自己满意的地步,才小心翼翼将草稿抄在试卷上。
他的文章是考虑到试卷篇幅的,誊写完,不多不少,正好差一列写满。
将试卷小心放好,等待墨干。
长长伸了一个懒腰。
虽然感觉不难,题量还是不小的。尤其是后半部分填空题,出题范围极广。
不知过了多久,金声响起,郡兵开始按发卷顺序逐一收取试卷,小心叠放。
王许交上试卷后,终于可以左右顾盼了,正看到有一士子在苦苦哀求郡兵再给他一点时间,就差两句话就结尾了。
郡兵呵斥道:“速速放手,若不肯交,则我就不收了。”
那士子只得赶紧将试卷整理好,交于郡兵。
试卷汇集到孙嵩面前,在孙嵩等人见证下,文学掾属下小吏将试卷每十份装订在一起,将姓名住址部分全部封死,封以泥蜡,阅卷者只能看到正文。
然后再次装箱,蜡封,由专人运走,严格看管,等下午全部考完后,再行判卷。
中午,郡中为考生提供简陋午饭一份。考生饭后可以在几案上趴着休息。厕所就建在校场一侧,须排队如厕。
下午,王许翻开所谓常识考卷,顿时一愣。第一题是二十四节气按顺序是立春。下面是数道种麦、种稻题。
然后又蹦出一道题:“今有雉兔同笼,上有十三头,下有四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
又夹杂着山川、河流等地理题。
又夹杂着天文题。
算术题最多,流水行船、谷仓容量、种树、土地测量等,本质上都是算术题。
王许脑袋嗡地一声。这都是什么东西?
说到徐徐图之,就又回到刘备最关心的教育事业上了。
勉之,勉之!”
县中近百士子哗然,议论纷纷。大多数面露憧憬,也有少数衣着华贵者面带不以为然之色。
县令褚贤召集县中乡里士子聚集于县寺之中,宣布州郡组织考试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