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借力打力;灵毓秀劝降?(1 / 1)
苏尘闻言哭笑不得,也不多废话,转而直接干脆道,“我的方法也很简单,总结下来,就四个字——借力打力。”
“借力……打力?”司婆婆颇感意外。
苏尘胸有成竹,继续道,
“不错,延康国千方百计想要进攻大墟,为的是什么,不就是大墟之中的各种神秘么?
所以咱们正该利用大墟本身的玄奇去对抗延康国,而非指望着残老村这点微末蛮力硬抗。
残老村诸位长辈虽强,但要一个村子挡住延康国数十万神通者大军,还有传说中那位神下第一人,也绝非易事。所以借力打力才正途。”
他目光扫过黑暗笼罩的天穹,声音清冽:
“就像这大墟的黑暗,村长爷爷这般通天彻地的人物,不也无法将其彻底驱散么?何况,大墟的秘密,何止黑暗?潜藏的神祇秘辛,怕是延康国也想象不到。”
“想办法让大墟的这些神秘力量与延康大军正面碰撞,不比我们损耗心血、硬撼强敌省力得多?胜算也大得多。”
苏尘侃侃而谈,条理分明。
他话音落下,巷子里一片寂静。
瞎子和司婆婆眼中精光闪烁,越来越亮。瞎子更是连连点头,抚须赞道:
“不错,不错!尘儿果然有大将之风!此策甚是老道,与你村长爷爷那边传来的最新消息,竟是不谋而合了。”
“村长的信?”司婆婆眉梢一挑,“何时到的?”
瞎子颔首道:“正是。村长已知婆婆夺下镶龙城一事。他的意思,与小尘儿的办法如出一辙:利用我们这镶龙城主之位为饵,将延康大军尽数诱入镶龙城内……”
他声音压得更低,带着一丝肃杀,“然后……直接摧毁城外那几根抵御黑暗的蟠龙柱!届时,管他二十万精兵,抑或二百万大军,都难逃被黑暗彻底吞噬的命运!除了延康国顶尖的那几个神通者,任你本事通天,也得化作累累白骨!”
这番言语掷地有声,听得旁边的秦牧呼吸急促,眼中迸发奇光,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司婆婆老成持重,顾虑更深,闻言立刻道:
“但这计划,施行起来也不容易吧?别的不说,延康大军又不傻,老身装扮得再像,待其入驻,破绽恐怕也难以遮掩……更紧要的是,”
她眉头紧蹙,
“若真毁了蟠龙柱,黑暗涌来,固然能吞噬延康大军,镶龙城中那许多无辜百姓,岂不同样成了陪葬?我们此举,与拉着满城生灵殉葬何异?”
“是以,此事还需从长计议。”瞎子接过话头,语气沉稳,“务必要想出一个两全之策。”
几人商议着,悄然离开了幽暗的小巷,转入了天圣教的秘密据点。
青龙、白虎四大堂主及数位天圣教高层已在此恭候。
然而,待到具体事宜商讨时,苏尘却没了兴趣。
旁听片刻后,他找了个话头,直接带着秦牧溜了出来。
镶龙城街道依旧熙攘,苏尘本打算带着秦牧直奔城外,观摩蟠龙柱,借机督促这小子从其中龙意感悟些新的拳法精髓,也好帮自己刷刷牛马值——毕竟那新觉醒的兑换模块,放着也是浪费。
岂料,才离开据点没走多远,一道熟悉的女声便在二人身后响起。
回头望去,坊市对面,灵毓秀俏生生地立在那里,眼中带着难以掩饰的惊喜。
“放牛的,你竟然真的没事!?”
她快步走近,目光几乎锁在苏尘一人身上,言语间满是关切与好奇,“那位镶龙城主可是满城发疯似的在找你!你怎么敢如此大摇大摆地闲逛?”
“无妨。”
苏尘一派轻松,浑不在意,“对城主而言,那卷《大育天魔经》的分量,远超他那个不成器的儿子。此刻他所有心思都扑在经书上,哪还顾得上我?”
他嘴角微扬,透着几分自信,“再说,就算真被找到又如何?我的身法速度,你也是见过的。想走?易如反”
“你倒是自信。”
灵毓秀看苏尘笑容一阵目眩,一颗心也跟着扑通扑通乱跳个不停。
明明出来之前,已经想到了各种问题,想要旁敲侧击,询问面前这两个家伙,看看他们还有他们背后的高手,究竟有多少秘密。
但真遇到了之后,到了嘴边的话,却反而说不出来了。
看两人和她一边说话,一边迈步朝外走。
只能开口,在那又问道,“对了,你们这是要去哪儿?出城??”
话音刚落。
不等苏尘作答,秦牧已警惕地左右瞧了瞧,见四周无人注意,便凑近几步,压低声音,带着几分少年人的兴奋抢着解释道:
“延康大军要来了,苏哥要和我一起,抵抗延康大军!”
抵抗…延康大军?
这寥寥数字入耳,灵毓秀面上的微笑瞬间僵硬凝固,如同被寒霜冻结。
三人心思各异,一路默然无声。
直至真正出了城门,来到那巍峨耸立、散发着古老苍茫气息的蟠龙石柱附近时,
灵毓秀才终于打破沉寂,她的声音带着一丝萧索与最后的希冀,幽幽传来:
“归顺延康不好么?其实我很喜欢大墟的,这一次来到大墟,我感觉就像是看到了以前的延康城……”
苏尘闻言,身形微顿,侧目看向她,语气带着探询:“以前的……延康?”
灵毓秀点头,仿佛陷入回忆,缓缓补充道:
“不错,原来的延康,按照神谕归长生宗管辖,也是因为这个,长生宗将整个延康视为私产,肆意奴役百姓,搅和的整个延康的百姓民不聊生,十室九空,延康和长生宗因此也打了差不多六百年的仗,也是到了两百多年前,延康国师横空出世,这才开始变法,整个天下才有了和先前全然不同的恢宏气象。”
“但变法艰难,直到现在,我延康依旧被数百修仙宗门围攻,这也导致了我延康国的神通术法,若是稍有落后,就要沦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她言辞恳切,本意欲述延康开明艰难、变法不易之局面,点明延康进取大墟的“不得已”与求存之意,为后续招揽二人作铺垫。
岂料,对面两人心思何等通透。苏尘静默不语,而秦牧早已从这叙述中听出了弦外之音。
还不待灵毓秀将延康面临的“万劫不复”之境全然道出,少年脸上已浮起恍然之色,眼神变得清明而锐利,径直点破:
“这么说来,延康国从一开始盯上大墟,觊觎的,就压根儿不是我大墟子民的顺服……而是深藏于大墟之内,那些足以震慑天下、被你们视为救命稻草的古来神通术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