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大茂很平静地陈述了事情的经过,在他的讲述中,没有夸大自已,也没有故意贬低傻柱和易中海,只是客观地叙述事实。
没有任何主观倾向或添油加醋。
至于领导们会不会因此认为他心胸狭窄、报复心强,许大茂一点也不在意。
他深知,在领导眼中,一个有弱点、容易掌控的下属比一个完美无瑕的下属更让人省心。
许大茂自已并没有什么晋升领导层的野心,再加上他娶的是娄晓娥,这个背景本身就限制了他的上升空间。
所以,他对领导们并无威胁。
有这样一个有明显弱点、却总能为领导们制造惊喜的下属,对他们来说,自然是可用的“好同志”。
许大茂明白,只要自已不越界,他所有的小毛病都反而成了领导掌控的“把柄”。
比如这次的兴农公社送锦旗事件,不仅让轧钢厂领导们有面子,也证明了许大茂的作用。
但与此同时,许大茂给领导们带来的“惊喜”也伴随着麻烦,比如易中海和傻柱的问题。
对于易中海的处理,领导层内部必然要开会讨论,兴农公社虽然给了台阶下,但轧钢厂也不能视若无睹。
处理易中海的事情,可大可小,而许大茂自然不会插手,毕竟这不是他能决定的。
在领导们象征性地问起许大茂的意见时,他聪明地选择了顺从:“一切听从领导指示,只要能给兴农公社有个交待就行。”
他的意思很明确:自已的意见不重要,反正领导也不会真听,只要能给公社一个交待,他就没什么意见。
易中海的问题,可以严厉处理,也可以轻描淡写地带过。
若是杨厂长权力稳固,他一句话就能决定易中海的命运。
但问题在于,轧钢厂内部并非铁板一块。
杨厂长和李主任之间的权力斗争早已是公开的秘密,两人的实力相当,互相牵制。
尽管杨厂长是厂里的一把手,占据大义和名分,但他的优势并不明显。
偏偏易中海是杨厂长的人,这让事情变得更加复杂。
李主任抓住了这个机会,首先发声:“易中海破坏工农连盟,罪不可赦!兴农公社已经给我们面子,让我们自行处理,我们必须给他们一个交待。我建议,立即将易中海从职务上撤下来,让他在厂里接受劳动改造。”
李主任的话一出,他的支持者立刻跟着附和,纷纷表态要严惩易中海。
杨厂长自然不能坐视不理,他沉稳地反驳道:“老李,你这话有些过了吧。易中海不过是个普通工人,哪有那么大的能耐搞出什么破坏工农连盟的大事?他不过是言辞过激,说了几句不合时宜的话,被人抓住了口实罢了,并没有犯什么实质性的错误。因此,处罚需要慎重,得酌情处理。”
杨厂长一发话,底下的人立刻开始响应,纷纷主张对易中海从轻处理。
李主任也明白,光凭这一件事是不可能彻底扳倒易中海的,但大家都知道,开个高价,最终可以坐地还钱,谈的还是利益。
表面上围绕易中海的争论热火朝天,实际上所有人都清楚,这场较量的关键在于杨厂长能付出多少代价来保住易中海。
最终的处理结果尘埃落定:
首先,易中海被扣罚三个月的工资,这些钱将用来购买粮食,作为给兴农公社的交代;
其次,他的职级从八级工降至七级工;
再次,他的考试考官资格被取消,由李主任提名的人顶替;
最后,易中海三年内不享受任何福利,也被禁止参加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