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李秀宁(1 / 1)
随军“参赞军务”的独孤僧达,抚着胡须,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看来,是刘武周的营寨自己走了水。真是天助我也!此贼气数已尽!”
众将领也纷纷附和,认为是吉兆。
唯有李世民,一言不发。
他的脸上,没有丝毫喜悦,反而凝重得可怕。
他太清楚了,这种规模的大火,绝不可能是意外。
这是人为的。
而且,这手法,这不计后果的狠厉,他只在一个人身上见过。
杨倓!
那个坐镇洛阳的皇太孙,那个他名义上的“妹夫”,他的手,竟然已经伸到了并州!
独孤僧达还在那里高谈阔论,分析着刘武周军必然士气大跌。
李世民却已经想通了所有关窍。
杨倓这是在做什么?
他不是在帮自己。
他是在逼迫自己和刘武周,在这片冰天雪地里,进行最惨烈的死斗!
他烧了刘武周的粮草,刘武周为了活命,必然会不顾一切地南下,与自己决一死战,抢夺补给。
而自己,为了完成父王的命令,也必须迎战。
这一战,无论谁胜谁负,最终得利的,都将是那个在洛阳安坐观火的杨倓!
好一招“驱虎吞狼”!
好一招“坐山观虎斗”!
李世民只觉得一股寒意,从脚底直冲天灵盖。
他第一次,对那个素未谋面的杨倓,生出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忌惮。
“传令下去,全军加强戒备,斥候前出三十里,严防刘武周军狗急跳墙!”李世民果断下令。
“二郎,何必如此谨慎?”独孤僧达有些不解。
李世民没有解释,只是深深地看了一眼北方的火光。
他知道,这场战争,从这一刻起,已经不再是唐军与刘武周军的战争了。
这是他与杨倓之间,无声的较量。
他转身走回帅帐,在一片寂静中,他叫来自己的心腹亲卫。
“备一份厚礼,派最机灵的人,秘密送往马邑。”
亲卫一愣:“将军,送给谁?”
李世民的嘴唇,吐出了一个让亲卫震惊的名字。
“刘武周。”
…
三日后,黄蛇岭。
“杀——!”
震天的喊杀声,响彻山谷。
唐军的旗帜与刘武周军的旗帜,纠缠在一起,数万将士,在这片狭窄的战场上,展开了殊死搏杀。
刀光剑影,血肉横飞。
李世民身披玄甲,手持长槊,一马当先,冲杀在最前线。他左冲右突,勇不可当,所过之处,刘武周军的士卒人仰马翻。
“秦王神威!”
“大唐必胜!”
唐军将士见主帅如此悍勇,士气大振,攻势愈发猛烈。
高坡之上,负责“观摩”的独孤僧达,看得是热血沸腾,连连抚须赞叹。
“好!好一个秦王!有此猛将,何愁刘武周不破!”
他身边的玄甲锐士们,也都是一脸敬佩。他们本是杨倓派来监视的,此刻却被李世民的风采所折服。
战至午后,刘武周军渐渐不支,开始溃退。
李世民下令全军追击,斩首三千余,俘虏上千,缴获军械粮草无数。
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
消息传回太原,唐国公府一片欢腾。
独孤僧达也立刻修书一封,八百里加急送往洛阳,将“秦王”李世民的赫赫战功,详细禀报给了皇太孙殿下。
然而,没人知道,这场看似惨烈的大胜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是夜,月黑风高。
黄蛇岭战场以北三十里的一处隐秘山谷中。
几堆篝火,驱散了些许寒意。
两拨人马,泾渭分明地对峙着,气氛紧张。
一方,是李世民和他麾下的十几名心腹亲卫。
另一方,则是白天刚刚“惨败”的定杨可汗,刘武周,以及他最信任的大将,宋金刚。
刘武周的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三天前,黑山大营被烧,他几十万石的粮草付之一炬,让他几欲发狂。他正准备不顾一切南下与唐军拼命,却收到了李世民派人送来的密信和厚礼。
信上的内容,让他震惊不已。
“李二公子,你今天,可是让某家损失了三千多好儿郎啊!”刘武周的声音,带着几分咬牙切齿的味道。
李世民脸上,却带着平静的微笑。
他亲自为刘武周斟满一杯酒,递了过去。
“刘可汗,这三千人,是演给独孤僧达看的,也是演给洛阳那位殿下看的。”
他端起自己的酒杯,一饮而尽。
“若不如此,你我今日,又怎能安然坐在此处?”
宋金刚在一旁冷哼一声:“说得好听!谁知道你是不是想借杨倓的手,削弱我们,然后再将我们一口吞下!”
李世民看向宋金刚,不急不恼。
“宋将军,若我想吞并你们,今日在黄蛇岭,便不会只追十里,而是会一路追杀到马邑城下。”
“若我想借刀杀人,此刻,我便不会坐在这里,而是应该在大营中庆功,等着你们的粮草耗尽,军心崩溃,再挥师北上。”
他顿了顿,声音变得恳切。
“二位,事到如今,难道还看不明白吗?杨倓此计,何其毒也!他就是要让我们在并州这片苦寒之地,自相残杀,耗尽最后一滴血!我们斗得越狠,他笑得越开心!”
刘武周沉默了。
他虽然鲁莽,却不是傻子。
黑山大营的火,彻底烧醒了他。
他知道,李世民说的是事实。
“那依你之见,我们该当如何?”刘武周终于开口。
李世民的眼中,闪过一道精光。
“演戏。”
“演戏?”
“没错。”李世民站起身,走到篝火旁,火光将他的身影拉得长长的。
“杨倓想看我们斗,我们就斗给他看。接下来,你我两军,可以再打几场,有胜有负,但都点到为止,只为消耗独孤僧达的耐心,也为了麻痹洛阳的耳目。”
“暗地里,我们却要化敌为友,合二为一!”
“合二为一?”刘武周和宋金刚都吃了一惊。
“不错!”李世民的声音,充满了蛊惑的力量。
“单凭你,或者单凭我,都不是杨倓的对手。他如今占据关中、洛阳,挟天子以令诸侯,大势已成。我们若再内斗下去,只有死路一条!”
“唯有联合!不止你我,还有河北的窦建德,陇西的薛举,江淮的杜伏威!天下英雄,联合起来,组成讨隋联盟,四面合围,才能与那杨倓小儿,一较高下!”
刘武周的心,剧烈地跳动起来。
李世民描绘的这幅蓝图,太过宏大,也太过诱人。
“可……盟主谁来当?谁又肯听谁的?”宋金刚提出了最关键的问题。
李世民笑了,笑得胸有成竹。
“此事,我已有计较。只需刘可汗点头,我立刻修书一封,送往太原。家父那边,由我来说服。”
他看着刘武周,一字一顿。
“刘可汗,是愿意做杨倓棋盘上,一枚注定被牺牲的棋子,还是愿意做这天下棋局中,一位真正的执棋者?”
这个问题,在山谷中久久回荡。
刘武周看着眼前这个比自己年轻许多的青年,心中第一次生出一种名为“敬畏”的情绪。
良久,他端起酒杯,猛地灌入口中。
“好!”
他将酒杯重重地摔在地上,发出一声脆响。
“就照你说的办!”
…
太原,唐国公府。
议事厅内,气氛凝重到了极点。
李渊手捧着李世民从前线送回的密信,枯瘦的手指,因为用力而微微泛白。
信上的每一个字,都像是一块烧红的烙铁,烫得他心头发颤。
“合纵连横,共讨杨倓?”
“让出盟主之位,推举……秀宁?”
李渊抬起头,浑浊的目光扫过堂下众人。
李建成、李元吉、刘文静、裴寂……所有人的脸上,都写满了震惊和不解。
“胡闹!简直是胡闹!”
李元吉第一个跳了起来,满脸涨红。
“二哥这是昏了头了!我们好不容易才在并州站稳脚跟,他却要去招惹杨倓那头猛虎!还……还让一个女人去当盟主?这要是传出去,我大唐的脸面何在!”
李建成虽然没有像李元吉那样失态,但紧锁的眉头,也表明了他的态度。
“父王,二弟此举,太过冒险。杨倓势大,我们与他硬碰,无异于以卵击石。况且,那窦建德、薛举之流,皆是豺狼之辈,与他们结盟,无异于与虎谋皮。”
以裴寂为首的一众文臣,也纷纷开口附和,认为应当稳守太原,休养生息,不该轻易出头。
整个议事厅,几乎一边倒地反对李世民的计划。
李渊没有说话。
他只是闭上眼睛,手指在扶手上轻轻敲击着,脑海中却在飞速地权衡着利弊。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李世民的这个计划,看似疯狂,实则是一步险中求胜的妙棋。
固守太原?
杨倓会给你时间休养生息吗?
这次是驱虎吞狼,让你去打刘武周。下次呢?他会不会直接一道王令,让你去征讨窦建德?
在杨倓的阳谋之下,偏安一隅,只能是坐以待毙。
唯有主动出击,将天下的水搅浑,将所有反王都绑上自己的战车,形成一股足以与杨倓抗衡的力量,才能求得一线生机!
至于让李秀宁挂帅……
李渊的嘴角,不易察觉地向上翘了翘。
“好个二郎,这份心胸,这份眼光,真是……让为父都自愧不如啊。”
他猛地睁开眼睛,眼中精光一闪,原本浑浊的眸子,此刻变得锐利无比。
“够了!”
他一声低喝,议事厅内瞬间安静下来。
所有人都看向他,等待着他的最终决断。
李渊缓缓站起身,目光如炬,扫视全场。
“建成、元吉,你们只看到了眼前的风险,却没有看到,若不如此,我李家将万劫不复!”
“世民此计,乃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唯一活路!”
他停顿了一下,声音变得斩钉截铁。
“我意已决!”
“立刻传我将令!派遣使者,携我亲笔信,分赴河北、陇西、江淮各地,联络各路英雄,共商讨隋大计!”
“父王!”李建成还想再劝。
“住口!”李渊厉声打断他,目光转向了议事厅的角落,那里,一直站着一道英姿飒爽的身影。
“秀宁。”
身穿一身淡青色劲装,眉宇间带着几分英气的李秀宁,上前一步,躬身行礼。
“女儿在。”
李渊看着自己的这个女儿,眼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感。有骄傲,有不舍,但更多的是一种决然。
“从今日起,你便是‘讨隋联盟’的盟主。为父,将我李家最精锐的‘娘子军’,尽数交由你统帅!”
此言一出,满堂皆惊!
所有人都用一种不可思议的眼神看着李渊和李秀宁。
他们想过千万种可能,却唯独没有想到,李渊会做出如此惊世骇俗的决定!
让一位公主,统领天下反王?
这简直是闻所未闻!
李秀宁也是娇躯一震,但她很快就镇定下来,抬起头,迎上父亲的目光。
她明白了。
她明白父亲的用意。
由她出面,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各路反王对李家的戒心。一个女人,一个公主,再怎么文武双全,在那些枭雄眼中,终究是上不了台面的。他们会认为李家软弱可欺,从而放松警惕,答应结盟。
而这,正是李家所需要的!
“女儿,领命!”
李秀宁没有丝毫犹豫,铿锵有力的三个字,回荡在议事厅内。
数日后。
一道道快马,从太原奔赴天下。
河北窦建德、陇西薛举、江淮杜伏威、南阳朱粲……
当这些不可一世的枭雄,接到李渊的盟约,看到盟主一栏上,“平阳公主李秀宁”的名字时,反应出奇的一致。
先是错愕,然后是鄙夷,最后,是抑制不住的狂喜。
他们都认为,这是李渊怕了,不敢出头,才推一个女儿出来当挡箭牌。
一个由女人做盟主的联盟?
简直是个笑话!
但杨倓的威胁,却是实实在在的。
有这么一个“听话”的盟主,又能联合众人对抗强敌,何乐而不为?
于是,一封封表示同意的回信,从四面八方,汇集向太原。
一个看似松散,却又声势浩大的“讨隋联盟”,就此成立。
而一份由天下数十家反王共同署名的讨隋战书,也被快马加鞭,送往了风暴的中心——
洛阳。
……
洛阳,紫微宫。
杨倓正在与李靖、秦叔宝等人,商议着关中均田令推行的后续事宜。
自打下洛阳,整顿关中,一系列的政令推行下去,整个北方大地,都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百姓归心,府库充盈,新军操练有素,一切都朝着最好的方向发展。
大殿内的气氛,轻松而愉快。
程咬金甚至还在跟张豹吹嘘,说他一个人能吃下一整头烤全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