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章 三方混战(1 / 1)
演武初时,六军皆按兵不动,彼此观察。
唯杨素性急,在察觉到最近兵马动向后,便果断率骁果军直取曹仁部所在。
隋军步伐整齐,长矛如林,展现出杨素用兵如霹雳的风格。
紫阳山上,皓月亭一隅被刻意隔开预留着的空地,一众复苏出世的皇帝纷纷现身于此。
其中为首的七人凭栏而立,正是参与此番演武的王朝帝王,身后除了他们后代子孙神情肃穆的站着外,其余朝代的皇帝则是三三俩俩,零散的凑在一块,讨论演武最终胜负将花落谁家。
“你们说这演武的魁首,最终会是谁获得。”高欢双手抱胸,兴致盎然。
“乾坤未定,一切犹未可知呢!”柴荣收回视线,并未仓促发表看法。
“都是闪耀一个时代的名将!不过依照我看,最终能赢得此番演武魁首的,必将是我大唐战神李药师。”李存勖眼中满是对于李靖这位大唐战神前辈的自信。
“我看倒是未必!那战国四大名将之首,杀神白起也绝非浪得虚名!”萧衍对此却是有着不一样的看法。
“哈哈哈~这么看来,大伙都有各自的支持对象了!既然如此,咱们要不就弄个赌注,如何?
就赌那七人中,谁最后能赢得魁首吧!赌注就拿每月分配的薪火功德额度吧。”冉闵突然开口,咧嘴一笑。
闻听此提议的几位皇帝面面相觑,感情冉闵还在惦记他们兜里的“钱”!
“好!这场赌约我跟了!”李存勖开口道。
不说后面众人交头接耳,前方参与此次演武王朝的皇帝们,注意力此刻都放到了下方即将展开的激烈交锋上。
在最靠前的位置,秦始皇嬴政身着玄衣纁裳,目光如炬;汉高祖刘邦袍服辉煌,不怒自威;魏武帝曹操抚须而立,眼神锐利;隋文帝杨坚神态威严,不苟言笑;唐太宗李世民英姿勃发,气度恢弘;宋太宗赵光义面带忧色,举止谨慎;明太祖朱元璋目光如电,不怒自威。
“虎豹骑果然名不虚传。”杨坚颔首:“然杨素过于急躁了。”
曹操轻叹:“子和沉稳有余,锐气不足。观其用兵,如观镜中之我。”
……
“虎豹骑,锥形突击!”察觉到杨素兵马朝自己所在杀来,曹仁并未选择防守,而是主动出击,发挥出虎豹起义重骑兵的优势。
虎豹骑兵如铁流奔涌,与隋军猛烈碰撞。
金铁交鸣声中,隋军长矛难破重甲,反被虎豹骑冲散阵型。曹仁亲自挥舞着未曾开刃的大刀身先士卒,尽显“天人之勇”。
金铁交鸣声中,骁果军长矛难破重甲,反被虎豹骑冲散阵型。
杨素脸色骤变,急令变阵:“两翼合围!”
骁果军立刻化为双钳,欲夹击曹军。
两军交锋正酣之际,一支兵马突然杀出。
却是耿弇看准时机,率幽州突骑从侧翼杀入,箭如飞蝗。
想趁此时机,先将魏、隋二方率先踢出局。
然无论是曹仁及其麾下的虎豹骑,又或是杨素及麾下的骁果军,却都并非乌合之众。
经过最初的猝不及防后,两方便都立马调整阵型,进行应敌。
三军顿时陷入混战。
……
刘邦击节赞叹:“耿弇用兵,疾如风火,倒是颇有项羽的几分风范!”
嬴政嘴角微扬,注意到下方战场的某一处:“武安君深得兵法之要,不动如山,动如雷震。”
此番演武,虽比不得真正战场之上摆开阵势的对决。且因为地形区域所限,往往会是像杨素、曹仁那般直接正面硬碰硬。
故而比拼更多的往往是麾下士卒的素质,统帅临时的应变指挥能力。
到了他们这等级别,哪怕只是这般小规模的交锋,却是窥一般可见全貌。
当然,除了像他们这样正面硬刚,以求快速击败敌军,从而提振士气外,却也有人做出了不一样的选择。
某处高地,白起负手立于其上,冷眼旁观三方的交锋,秦锐士静默如松。
“将军,我们何时出击?”副将低声请示。
“待其力竭,我收渔利。”白起声音平静无波。
与此同时,另外三方兵马也都有了动作。
李靖的玄甲军悄然移动,借地形隐蔽接近战场。
岳飞则率背嵬军扼守溪流高地,静观其变,尽显其“稳重如山,谋定后动“的统帅风格。
徐达的三千营分为两队,弩手远射,枪兵警戒。
……
位于皓月亭,下方战场的变化,自是看的真切。
李世民抚掌笑道:“药师用兵,虚实相生,奇正相合,深得朕心!”
“天德还是那个天德,谨慎周密,善用各兵种。”朱元璋心中暗战,继而却又是一声轻叹,不无惋惜:“用弩虽合规则,却失大明火器之利,可惜了。”
……
混战持续进行着,曹仁虎豹骑虽勇,但重甲在身,持久不足,渐显疲态。
杨素骁果军多被耿弇所领幽州突起冲散,正要乘胜追击,忽闻侧翼马蹄如雷。
李靖玄甲军如黑云压顶,直扑耿弇侧翼!
“玄甲军,两翼包抄!”李靖命令从容不迫,展现其“正合奇胜”的用兵艺术。
“变阵!圆防!”耿弇临危不乱,突骑迅速收缩为圆阵,弓矢向外,显示其临机应变之能。
然而李靖并未直接冲击,玄甲军临近忽然分为两股,绕阵而过,同时向阵中投掷绊马索,幽州突骑阵型顿时大乱。
也就在同一时间,徐达带领着三千营也动了起来,早有准备的弩手,已是张弩置箭。
“三千营,三段射!”徐达命令清晰明确,弩手瞬间便是扣弦击发。
虽为演习钝头,然身上要害留有印记者,亦需按规则退出,数十幽州突骑“伤亡”离场。
耿弇长叹一声,率剩余部众突围而出,退守西侧小林,其用兵倒也是能进能退。
混战中央,曹仁与杨素仍在缠斗,双方兵力均已折损三成。
曹仁大吼:“虎豹骑,死战!”尽显其刚毅勇猛。
杨素则怒喝:“骁果军,前进者赏!”
命令落下,骁果军却是无不奋勇争先。仿佛那不再只是简单的命令,而是金科玉律般。
之所以有这般表现,除了骁果军的骁勇外,那就不得不提及杨素除速战速决外,治军严酷,法令如山的用兵风格。
《隋书》便有记载他“每将临寇,辄求人过失而斩之”。以此树立绝对权威,达到军纪严明,令行禁止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