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为国尽忠的含金量【求订阅】(1 / 1)

加入書籤

别以为好莱坞大明星就逼格高。

好的电影资源就那么多,竞争还极其激烈。

而有些电视剧资源真的不错,剧本写的也极好。

咖位这种东西,赚到钱的时候才有用。

当那些咖位高的大明星感觉端着还没有下凡去拍电视剧赚的钱更多之后,最终都会低头的。

所以国际章也去拍了《上阳赋》。

顾九思当然不在意这个。

他又不是演员,在乎这个干嘛?

他想的只是尽量多拍几部好作品,顺便指点一下内娱这帮明星。

特别是女明星。

扬雪也不需要考虑这个问题。

因为她现在就是一个不入流的电视咖。

她现在就一个想法:抱紧顾九思的大腿,然后等事业焕发第二春。

当然,

再次爆火她并不指望,只要以后不缺戏拍就行。

“九思弟弟,以后有合适的角色,多考虑考虑姐姐,姐姐也是很想进步得。”

“没问题。”顾九思毫不犹豫的答应。

……

一周后。

《十三将士归玉门》正式开机。

《十三将士归玉门》的拍摄难度远大于顾九思之前拍的所有作品。

不仅仅在于投资体量更大,更多的还是参与的人太多太杂了。

各方面的声音都会涌入进来。

而顾九思又实在是太过年轻。

哪怕最近他在导演圈的地位升了又升,但是在面对程龙这种国际巨星的时候,也难以在剧组有一言九鼎的权威。

毕竟程龙的江湖地位在这儿摆着呢。

剧组就是个小型娱乐圈,

大家都很现实,知道什么人能得罪,什么人不能得罪。

虽然大多数人都会把顾九思当成《十三将士归玉门》剧组的老大。

但还是还是有不少人捧着程龙的。

这也导致了拍摄的时候,有其他的声音。

甚至,

拍着拍着,会出现修改剧本的提议。

真的。

看到找上门来的编剧,顾九思再次感觉到了牙疼!

修改剧本的提议当然不是程龙提出来的。

而是他的团队提出来的。

大牌演员,都习惯带着编剧进组,

这是业内惯例。

给大牌加戏,随时给大牌改戏,

对于华语影坛来说,也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程龙当然很大牌。

他也有自己御用的编剧。

虽然程龙觉得《十三将士归玉门》的剧本已经很好了,但是他固有的观念还是很难和顾九思完全共鸣。

而且彼此成长的文化背景不同,就更难想到一起去了。

《十三将士归玉门》剧组拍摄第七天,一个编剧找到了顾九思这里,想要给电影增加一条支线。

“顾导,我觉得电影里关于车师后国王后和耿恭的互动太少了。

车师后国的王后为什么要冒奇险帮助耿恭?电影里根本没有给出足够的交代。”

顾九思用看傻子的眼神看着这个编剧。

电影里为什么不给出足够的交代?

因为根本就不用交代。

大家都是汉人,在西域互相帮助有什么问题?

这还用得着交代?

但是在这个编剧眼睛里,用得着。

因为他是写港片出身。

顾九思也懒得和他解释,直接问道:“你想怎么办?”

“给耿恭和车师后国的王后加一段感情戏吧,我们可以设定成耿恭和车师后国的王后是旧相识,车师后国的王后从中原嫁到了车师后国,耿恭也为了她来到了西域。

他们不离不弃,这种爱情佳话一定能够打动关注,而且也能够丰满男主角和女主角的人设。”编剧道。

顾九思心说好家伙。

没有十年的脑血栓,想不到这种狗血的套路。

话说回来,

这种套路在香城导演拍的历史电影里好像也不算狗血,算基本操作。

但是顾九思实在是懒得搭理他。

“你可以滚了。”

“顾导,这是大哥……”

“我说,你可以滚了,谁有意见让他亲自来找我。”

当着其他人的面,顾九思一点面子都没给他留。

把这人赶走,

顾九思直接把大甜甜叫了过来,单刀直入:“你想加戏?”

大甜甜一脸懵:“没有啊,学弟你怎么这么说?”

“刚才一个编剧跑过来,说要给你和龙哥加一段荡气回肠的感情戏。”

大甜甜:“……我不知道。”

“我不管你知不知道。”顾九思冷声道:“记住,《十三将士归玉门》是一部战争历史大片,不是狗血的言情片。

这种故事不需要有感情戏,

我是导演,我说了算,谁再有不同意见,谁就从剧组里滚蛋。”

大甜甜张了张嘴,欲言又止,最后还是什么都没有说。

她虽然算不上很聪明,

但也看出来了,顾九思是在指桑骂槐,说的根本不是她。

顾九思只是在踩着她在剧组立威。

大甜甜当然不舒服。

不过想到顾九思是自己左膀右臂,她忍了。

私下里再让顾九思哄。

哄不好她就让顾九思知道什么是大老板之怒。

事实证明,拿大甜甜立威,还是很管用的。

整个剧组瞬间没有人敢对顾九思阳奉阴违了。

顾九思连大甜甜这个大老板都敢骂,

他们更不觉得顾九思会对他们另眼相待。

顾九思的权威在剧组开始彰显。

很多演员都在私下议论:“顾导这么年轻,没想到这么威严。”

黄小明:“拍《扬名立万》的时候,顾导还挺爱开玩笑的,没想到现在这么严肃了。”

“顾导现在这个样子,简直就是片场暴君。”

“立威吧,咱们剧组大神太多了,顾导要是不立威,剧组很难顺利运转。”

“顾导的胆子也太大了,甜公主差点被他骂哭,刚才还直接让大哥重拍了五遍,我都为他捏一把汗。”

“顾导是牛逼,不过也正是这样严格要求,才能拍得更好,《十三将士归玉门》拍出来应该会是一部佳作。”演员们对顾九思的信心越来越大。

因为顾九思太霸道了。

霸道到连程龙的面子都不给,更别说其他人了。

他们也提供了很多意见作为参考,

但顾九思一个都没听,

还让他们滚蛋。

不能忍。

顾九思的这个剧本在他们看来是很有问题的,

如果不做纠正,

上映后肯定会被票房教做人。

不过这些编剧知道自己奈何不了顾九思,所以先把自己的意见和程龙他们通了个气。

毕竟是一个文化圈的,程龙和港台的明星都觉得编剧们说的有道理。

一群歪果仁就更理解不了耿恭他们的选择了,先天就站在这群编剧这边。但他们也不敢擅自做决定。

拍摄计划是顾九思定的,

想修改剧本也只能去找顾九思。

所以一群人主动去找顾九思商量了一下,试探性的问剧本能不能修改。

“顾导,我们没有冒犯你权威的意思,就是单纯的觉得剧本写的实在是太失真了。”编剧们也学聪明了,知道自己不能太逆着顾九思来。

但是他们真的觉得顾九思的剧本写的有毛病。

“顾导,你这个剧本写的什么都好,就是把耿恭他们刻画的太伟光正了。

城下四面都是大军围城,而城里弹尽粮绝,已经是有死无生。

这种情况下,

守城的汉军意志丝毫不受到动摇,

还是在匈奴人许下封王的承诺下,

老实讲这太不现实了,观众根本不会相信的。”

顾九思静静的看着这群人,无语的摇了摇头:“你们这些人啊,真的都应该被拉去学习一下中国历史,

你们就和剧本里的匈奴人一样,根本无法理解耿恭他们为什么要一直抵抗下去不投降。

从本质上,你们就觉得这种事情不能接受。”

迎着顾九思的目光,很多人都移开了自己的眼神。

顾九思说的对。

他们很多人从心里就觉得这个剧本写的不现实。

香城和台城的历史教育是缺失了很大一块的,

他们很多人都没有文化自豪感。

在这种历史文化大背景之下,

你很难指望他们能够理解什么叫做大汉民族的骄傲。

这也是顾九思懒得用这两个地方的演员来拍这种戏的原因。

至于外国演员,就更加不用说了。

别指望能有几个外国明星真的了解中国历史的。

文化不同,他们根本共情不了。

不过毕竟用都用了。

顾九思还是决定给他们上一课:“人格、国体、名垂青史、百世流芳……你们懂这几个词吗?”

编剧笑道:“顾导,你现在说话越来越空了,人活着没有那么高尚。”

“那是你,你自己做不到,不要以为所有人都和你一样做不到。”顾九思冷漠道:“在中国古代,很多人活着并不是为了自己一个人,为国尽忠,在他们心目中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看着这群人怀疑的眼神,顾九思摇头,长叹了一口气:“你们根本不懂这背后的深层原因。

在中国古代,你为国尽忠,你的国家会将你记录在册,你的家人会被地方优待抚恤,你的后人会在祖庙里以你为荣。

汉人一直都有‘祭祀’祖宗和英烈的传统,在这片土地上,一个人要为祖宗威名和子孙后代而活。

你不仅仅代表的你一个人,你代表的是你们家族。

你行事要为乡里起表率,为子孙做榜样,给祖宗扬威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