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风雪起,青山在(1 / 1)

加入書籤

淬火放缓,微光渐明。

那场几乎夺走李青山半条命的重病,像一盆冰彻骨髓的冷水,并非浇熄了千仞雪心中振兴家族的烈焰。

而是让千仞雪沸腾到近乎失控的执念,第一次被迫“降温”和“沉淀”。

她依旧站在那间冰冷空旷的黑曜石训练场里,但周身那股令人窒息的、急于求成的压迫感,却悄然发生了变化。

千仞雪看着儿子李青山虽然已经退烧,却依旧显得有些苍白虚弱的小脸。

看着他下意识绷紧身体准备迎接又一轮残酷训练的模样。

千仞雪那颗被权力和野心包裹的坚硬心脏,几不可查地抽搐了一下。

她想起了自己幼时在爷爷千道流手下训练时,那份被沉重期望压得喘不过气的恐惧,以及……偶尔,极其偶尔的,爷爷眼中一闪而过的、被她刻意忽略了的复杂情绪。

那时候的千仞雪她不懂,现在,看着儿子,她似乎触碰到了那复杂情绪的一角。

“今天,”千仞雪开口,声音依旧是冷的,却少了那份鞭子般的锐利,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滞涩和……试探,“不进行对抗训练,你先休息一下吧。”

“???”

李青山明显愣了一下,金色的眼眸中闪过一丝茫然和戒备,似乎不明白母亲又有了什么新的“考验”方式。

千仞雪避开儿子那让她心头微刺的目光,转身走向训练场一侧陈列的各种武器和训练器械。

她的指尖拂过那些冰冷坚硬的金属,最终,停在了一排最基础的、用来锻炼魂力控制精度的“凝元珠”上。那是魂师学徒最初级的东西。

她拿起一颗鸽卵大小、光滑无比的黑色珠子。

“魂力的强大,不在于磅礴的外放,而在于极致的掌控。”

千仞雪的声音在空旷的场地上回荡,她像是在对李青山说,也像是在对自己重申某个被遗忘的基本原则,“用你的天使魂力,包裹它,让它悬浮在你掌心三尺之处,不能多一分,不能少一厘。保持一个时辰,魂力波动幅度,不能超过发丝粗细。”

这个任务,对于已经拥有三个魂环、魂力高达三十级的李青山来说,简单到近乎侮辱。

尤其是对他这样拥有神赐武魂、渴望激烈战斗的孩子而言。

李青山眼中掠过一丝不解,甚至是一闪而逝的屈辱。

但他早已习惯了服从。他沉默地接过凝元珠,调动起体内金色的天使魂力。

然而,李青山很快发现,这并不简单。

他习惯了将魂力用于狂暴的攻击和防御,习惯了追求力量的极限输出。

此刻要他如此精细地、平稳地、长时间地控制一小缕魂力,竟比应对三具金属傀儡的围攻还要吃力!

刚刚病愈的身体还有些虚浮,魂力运转间总有一丝难以言喻的滞涩和不稳。

黑色的珠子在他掌心上方颤抖着,忽高忽低,表面的金色魂力光晕如同风中残烛,明灭不定。

若是以前,千仞雪的呵斥早已如同冰雹般砸下。

但此刻,她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看着儿子额头再次渗出的细密汗珠,看着他咬紧牙关努力维持却不断失败的样子。

她看到了他眼中那份因不断失败而升起的焦躁和自我怀疑。

沉默了很久。

久到李青山几乎要承受不住这份沉默的压力时,千仞雪终于动了。

她缓步走到李青山身边,没有斥责,没有出手帮忙,只是伸出了一根纤细的手指。

指尖,一点纯粹到极致、凝练到极致、温暖而不刺目的金色光芒亮起,那是属于九十八级封号斗罗的、对天使魂力本质的深刻理解和掌控。

那点金光并未接触凝元珠,只是停留在附近,如同一个最稳定的参照物,一个无声的标杆。

“去感受它,”千仞雪的声音低沉下来,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耐心,“感受这份‘稳定’,而不是盲目追求‘力量’。呼吸放缓,魂力随呼吸而动,如溪流,而非瀑布。”

李青山怔住了。

他下意识地看向母亲那根手指上的金光,那么稳定,那么纯粹,那么……令人安心。

他尝试着模仿那种频率,调整着自己急促的呼吸和躁动的魂力。

失败,调整,再失败,再调整……

千仞雪就那样静静地陪着他,举着那根手指,如同一个最沉默也最坚定的坐标。

这时,千仞雪她没有丝毫的不耐烦,那双总是燃烧着野心的眼眸里,此刻只剩下对儿子魂力细微变化的专注观察。

时间一点点流逝。

终于,在李青山几乎要魂力耗尽脱力之时,他掌心上的凝元珠,颤抖的幅度越来越小。

最终稳稳地停在了三尺之处,表面的金色光晕虽然微弱,却呈现出一种平和的稳定。

一股巨大的、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夹杂着难以言喻的疲惫,瞬间席卷了李青山。

他抬起头,看向母亲,眼中充满了难以置信和一丝微弱的光亮。

千仞雪缓缓收回了手指,脸上的冰霜似乎融化了一丝微不可查的弧度。

她看着那颗终于稳定下来的珠子,又看了看儿子那亮起一点点光彩的眼睛,心中某种坚硬的、一直紧绷着的东西,仿佛也随着那珠子的稳定,悄然松动了一丝。

“记住这种感觉。”

她转过身,声音恢复了平时的清冷,但那份冰冷的锐利,却似乎被磨平了些许棱角,“明天,继续。目标,一个半时辰。”

从那天起,训练依旧严苛,甚至因为注重基础和细节而显得更加“枯燥”和“磨人”。但本质已经悄然改变。

千仞雪不再一味地追求魂力等级和战斗技能的快速提升。她开始系统地打磨李青山的根基。

她会让李青山只用修罗魔剑的杀气去精准地切断风中飘落的每一片特定形状的树叶,锻炼其对杀戮之气的极致控制,而非肆意释放。

她会让李青山尝试同时维持天使圣剑的圣光护盾和修罗魔剑的微弱煞气,去平衡两种截然相反的力量属性,体会其中的矛盾与共存。

她甚至开始允许李青山在训练后,有短暂的、属于自己的时间,而不是立刻投入下一轮修炼。

她开始过问他的饮食,虽然依旧是命令式的口吻把这些药物全吃了,但总会配上最顶级的食材和药材。

她会在李青山疲惫入睡后,悄然来到他的房间,用精纯的魂力为他梳理因训练而受损的经脉,虽然动作依旧有些笨拙,却带着一种从未有过的细致。

变化是缓慢的,甚至是别扭的。

千仞雪依旧不擅长表达温情,她的关心往往包裹在强硬的外壳之下。

李青山也依旧对母亲心存敬畏,不敢有丝毫松懈。

但有些东西,确实不一样了。

李青山发现,当母亲不再用那种“不成功便成仁”的疯狂目光逼视他时,当他专注于“掌控”而非“征服”时,他对三种武魂的理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变得深刻。

这段时间以来,李青山的魂力根基变得无比扎实,魂力运转更加圆融自如,甚至那难以控制的破魔之瞳,出现的次数都减少了些许,似乎也变得……“听话”了一点。

他依旧很累,但不再是那种透支生命、看不到希望的绝望之累,而是一种付出后能看到切实收获的、充实的疲惫。

他偶尔,会在母亲指导他时,看到她眼中一闪而过的、类似于“满意”的情绪,虽然转瞬即逝,却足以让他心底生出一点点微弱的暖意。

千仞雪也发现,当她放缓脚步,真正去“雕琢”而非“捶打”这块璞玉时,李青山展现出的潜力和进步,反而比之前疯狂压榨时更加惊人、更加稳健。

他那双总是带着紧张和畏惧的眼睛里,渐渐多了一点属于他这个年纪的、对力量本身的好奇和探索欲,而不仅仅是为了完成她的命令。

这条路,依旧漫长而艰苦。振兴家族的使命依旧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头顶。

但千仞雪第一次开始觉得,或许爷爷当年的道路,并不仅仅是冷酷的鞭策,也包含着这种沉默的、耐心的引导。

而她,正在艰难地、笨拙地,尝试着走上这条看似更慢、却可能走得更远的道路。

淬火的火焰依旧在燃烧,但温度不再失控。被淬炼的钢铁,在微光渐明的过程中,开始真正展露其内在的、坚韧而璀璨的锋芒。

这份放缓的“修炼之道”,对于这对母子而言,都是一场陌生却至关重要的救赎开端。

原来李长青可以的,我千仞雪也可以做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