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头疼的多尔衮(1 / 1)
努尔哈赤还活着的时候,多铎手下的牛录就是最多的,毫不掩饰自己对小儿子的偏爱。
后来皇太极削减了一次,才算是跟其他各旗平等。
入关之后多尔衮大权在握,征战各地的任务都都交到了多铎和阿济格的手里。
满清八旗子弟都以军功晋升,若是没有机会上战场,根本就别想着往上升。
趁着这个机会,多铎和阿济格扩张自己的势力,已经称雄于八旗各旗。
虽然其他满蒙亲贵也颇有怨言,但全部都被多尔衮给压下去了,兄弟三人平时有矛盾,但这种时刻是扩张自己势力的时候,当然要站在一块儿,当初如果要是能够压过两黄旗,多尔衮也就不至于只要一个摄政王了。
当时争夺皇位的时候,两黄旗的实力不可小看,他们不支持哪位皇子,只支持皇太极的儿子。
若不是皇太极的儿子上位,那么两黄旗立刻开战。
多尔衮当上摄政王之后,两黄旗的势力惨遭削弱。
现在正是两黄旗最弱的时候,没想到孝庄皇太后心里又有想法了,准备让两黄旗的一些将领出山东入河南,支援多铎和阿济格的战争。
表面上看是为朝廷分忧,但其实大家都明白,只有上了战场才有扩张的机会,如果要是长期在京城圈着,不管你是上三旗还是下五旗,久而久之的都会被边缘化。
“王爷,前往南明的人回来了。”
摄政王正在想着这些头疼的事情,旁边一个小太监慢慢的过来,听到小太监的话之后,摄政王看了看远处的屋子,让人把从南面回来的探子请来。
这一段时间发生了那么多的事情,多尔衮感觉南京城肯定和以前不一样了,所以偷偷派出了自己所信任的人,一定要查明白南京城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用了将近半个时辰的时间,多尔衮才从这屋子里出来,只是早已经没有了早上那份喜悦。
取而代之的是一脸的阴霾,谁也不知道刚才此人说了什么,但看王爷脸上这个脸色南边的情况应该不容乐观。
“早朝之后,留下两黄旗的亲贵大臣和掌旗王爷,本王有事要说。”
一炷香之前的时候,多尔衮还非常讨厌两黄旗的军队参战,但是听手下说完了南边的事情之后,他也知道现在不是内斗的时候,得先把南明朝廷这股火焰给一摁下去,这才有大清的明天。
单独依靠多铎和阿济格的实力无法平定天下。
正好两黄旗的亲贵大臣们也到处嚷嚷说自己太过于偏心,两黄旗才是八旗的核心,现如今把核心军队留在京城,这算怎么回事?
既然你们嚷嚷着要上战场,那就给你们一块难啃的骨头。
多尔衮摸着自己的胡子,一脸阴笑的想着两黄旗在战场上翻车。
正好让你们和南明朝廷拼个你死我活,最后让多铎或者阿济格去收拾残局。
没有了两黄旗的掣肘。
废掉顺治也是一句话的事儿。
只是如此一来,大清朝廷的实力也会锐减,不过多尔衮此次铁了心了,当初自己没有进行火拼,就是害怕大清朝廷的实力锐减,当初两白旗和两黄旗真的打起来对整个大清没有任何好处。
所以多尔衮选择退一步成为了现在的皇父摄政王。
可随着顺治的年纪不断的增加,这一阵子多尔衮已经感觉出来了,这小子对自己没有半分尊重,甚至还把自己当成了仇人,既然是这样,皇位也就不能在你屁股下面了。
只是多尔衮还有一些别的事情纳闷,那南明朝廷在辽东的时候,为何就没把这些先进武器拿出来呢?还是说那个时候根本没研究出来,就现在这几个月研究出来的?
那若是这样的话,南方的能人也实在是太多了,更应该短时间之内打下他们,防止这些人研究出更厉害的武器,让我八旗铁骑马上称雄都变成了笑话。
一个区区南明太子,竟然真的让本王头疼了!
多尔衮苦笑一句!貌似崇祯皇帝拥有全国的时候都没有这种感觉。
此刻朱慈琅的军队已至平阴黄河边上,浮桥也已经是搭建起来了,军队开始有序过桥。
在黄河对岸,朱慈琅已经选好了地方,等到多铎的军队过桥的时候,咱们就能再次抓住一个机会,让多铎的军队好好损失一下。
从曲阜到这里多铎的军队也损失了几千人了,渡过黄河之后,怎么也得让他的损失达到一万五千人。
这里所说的都是八旗铁骑,没有了这一万五千人之后,多铎就等于被砍掉了半只臂膀。
满清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你有那个实力,大家认你是豫亲王,你要是没有那个实力的话,战场上的失利也会有人追究你的责任。
朱慈琅也已经派人前往京城了,想办法跟皇太后和顺治皇帝扯上关系,毕竟这两人现在处于示弱,一直都被多尔衮威胁,若是大家能够稍微合作一下……
“太子殿下,此人乃河南义军首领陈维。”
朱慈琅站在黄河边想事情的时候,高杰从旁边引过来一个彪形大汉。
“草民陈维,参见太子殿下。”
目前河南总共有三路起义军,陈维手下的这支军队是实力最强悍的,人数已经达到了九千多人,连续攻克多个府县,听闻太子殿下的军队已经渡过了黄河,带着两百多名骑兵就赶紧过来了。
“壮士请起,大明溃败之际,各位尚能记得忠君爱国,此乃天下之表率!”
北方各地起义军多了,大部分都是针对于满清的剃发。令的朱慈琅知道这股实力不弱,若是能够好好的运用,也算是自己手中另外一支军队。
“谢太子殿下,来人……”
陈维说完之后对着后面一挥手,两名随从拿着账簿名单就上来了,现在这个年代要投诚的话,都必须得把自己的实际情况写在上面,然后让人过目。
实际九千多人,号称一万人!
但其中有多少合格的,这就不好说了,按以前的惯例,撑死了也就千把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