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赵王心动,誓要留下陈鸣!(1 / 1)

加入書籤

陈鸣猛地松开剑,手掌颤抖不已。

他没有在乎,直截了当地对赵王说:“大王,慧眼宝衣依旧还是慧眼宝衣。”

“我们今天的对话,您尽可以当作从未发生。”

“六国会敬畏大王,不会嘲笑大王,他们会羡慕大王获得了一件能辨识智者与愚人的神衣。”

“如果您不满足,可以把这件慧眼宝衣送给其他国家的君王。”

“我陈鸣敢保证,每位君王见了都会赞叹这件神衣。”

大王,您应该清楚我的意图。

赵王最后放下剑,自嘲地笑了几声:“哈哈哈……真是荒谬,一国君王,明知道受骗,却不能惩罚骗子,还得继续受骗。”

赵王沉默片刻,目光复杂地瞪着陈鸣:“陈鸣,这太荒唐了!”

“我真希望自己是昏君,那样就能直接杀了你!”

陈鸣面无表情:“大王,如果我有意欺骗您,我会告诉您宝衣的真相吗?”

“您想封我为侯拜相,如此优待,我怎会欺骗?”

接着,陈鸣语气加重:“大王想成为明君,首先必须看得清楚,要学会视而不见。”

“群臣欺骗您,是因为他们害怕您,所以都看到了宝衣。”

“现在,我请问大王,您会重用一位无知愚昧的臣子吗?”

赵王握紧双拳,情绪激动,突然转身站在陈鸣面前,抬手向他行了一礼。

“赵偃拜先生,先生的伤,是我的过错。”

赵王没有得到陈鸣的回应,又一次行礼说。

“赵偃再拜先生,感谢先生的教诲,教我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君主。”

赵王紧接着第三次拜倒:“赵偃三拜先生,请求先生传授我强国之道。”

三拜完毕,陈鸣愣在原地,无言以对,只能说道:“大王,不必这样。”

“我只是秦国的一个使者,而且年纪尚小,先生这个称呼我愧不敢当。”

赵王摇头反驳:“古时候项橐七岁就担任孔子的老师,我拜十三岁的陈鸣为先生,有何不可?”

“我知道你不愿加入赵国,所以才用先生称呼你。”

陈鸣直言:“大王,您过于高估我了,强国之道不可能仅凭空谈实现。”

“但我有一个建议,虽然听起来简单,却少有君主真正做到。”

\t“好,寡人愿听!”

……

\t\t“大王,选贤而非选亲。”

“应当挑选真正有才能的人继承王位,而不是一味传位给子孙。”

“秦国宣公原有九子,但他去世后,传位给了有才能的二弟,即宣公。”

“宣公去世,同样没有立自己的儿子为王,而是让更贤能的三弟即位,他就是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

“从那时起,大秦走上了一条强国之路,从最弱发展成现在的最强。”

\t\t赵王听后,心情沉重,闭上眼睛,沉默许久。

这个建议简单明了,切中要害,确实是强国之策。

人性有弱点,没有谁愿意把自己的成果轻易让给他人,都希望子孙能继承下去。

赵王直言不讳:“陈鸣,你的建议,我做不到。”

陈鸣笑了笑:“这确实很难,目前七国的君王都做不到。”

赵王叹息:“这场赌局我输了。

“愿赌服输,我会修改盟约,秦国无需出力,赵国攻打燕国上谷郡,战果秦赵平分。”

说完,赵王走到陈鸣身边,撕下一块布扔给他:“包扎一下。”

陈鸣用布包扎了伤口,虽然疼痛,但只是皮外伤,几天就能恢复。

赵王直言:“陈鸣,我败了,但这让我难以接受。”

陈鸣笑着提议:“大王,再比一次?”

“不比了,我只想知道,先生忠诚于秦国,秦国是否同样厚待先生。”

赵王突然大声呼唤:“来人,去把陈大夫带来!”

陈鸣皱起眉头,赵王究竟有何意图?

过了一段时间,一位五六十岁的大臣被内官引领,步入偏殿,见到赵王便立刻行礼:“臣,拜见大王。”

“免礼。”

赵王挥了挥手,严肃地说:“立刻准备快马和车辆,出使秦国。”

大臣疑惑地问:“大王,出使秦国所为何事?”

“你去告诉秦王和吕相国,本王愿意用三十座城池、千里之地交换秦使陈鸣。”

陈鸣和大夫闻言惊愕。

赵王难道疯了吗,竟然愿意拿三十座城池、千里之地交换一个人,这实在是前所未有。

大夫立即跪地,大声疾呼:“大王,绝对不可以这么做!”

“祖宗传下的土地,绝不能轻易送给别人!”

赵王断然说:“陈鸣的价值堪比半个国家,你不必再说。”

“立刻骑马去秦国,见吕相和秦王,只要他们同意,我立刻划拨城池割让土地。”

大夫沉重叹息,应道:“遵命……”

大夫离开后,陈鸣忙拱手询问:“大王这是什么意思?”

赵王微笑,拿起桌上的竹简:“陈鸣,你出使赵国,轻易让我签订盟约,使秦国不战而获得十几座城池。”

“以献宝为名,巧妙迷惑我和众臣。”

“这样的智谋,天下无人能敌,苏秦张仪再世也不过如此。”

“我初读《万世书》时就想过,若赵国也有这样的人才,该多好。”

“你使赵时,我发誓,若你有如此才学,定要招揽你。”

“现在看来,我确实低估了你的才智。”

赵王目光锐利地注视陈鸣:“先生是旷世奇才,志向高远,不追求名利,且忠心爱国。”

“我想要招揽你已无可能,只能尝试其他方法。”

“三十座城池,千里之地,若能换你加入赵国,这交易划算。”

陈鸣心想:“赵王显然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赵国是个大国,有利于才华的施展,赵王今日的态度也显示出他会重用陈鸣。

然而,陈鸣是秦人,忠诚于秦国,对赵国评价不高,战国四名将中的两位都失败了。

陈鸣断定,若加入赵国,他将花费大量时间整治那些佞臣,更不用说抵御外敌了。

秦国的奸臣虽也不少,但大多数人仍能尽职守节,对国家保持忠诚。

“大王,如果吕相和秦王决定将我鸣交给你,我也无法拒绝,愿意为赵国效力。”

陈鸣说这话时,显得并不坚定。

三十座城池和千里之地的代价过于高昂,吕不韦的品性让他几乎无法抵抗诱惑,其他大臣更不可能抵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