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这场公审大会开的好啊,开的好啊,如今这江南人心,就都站在我大明这边了,大家都知道了鞑虏的残暴,接下来的英雄会上,想必会有不少的天下英杰站出来,支持朝廷抗击鞑虏……” 公审大会结束后。 魏藻德喜气洋洋地站在朱慈烺面前说道。 “这就是人心向背!” 朱慈烺呵呵一笑,然后,朝不远处的陈睿智看了去。 “陈先生,这公审大会已经开过了,明日大明日报,就将此事给刊登上去!” 朱慈烺要办报纸了。 世界上第一份报纸,早在几十年前就已经在法国问世了。 而当下,朱慈烺就要在大明搞报纸,这么做的目的,也纯粹是为了政治服务,宣传自己的抗清主张,及领导抗清舆论。 当下,朱慈烺就要借着这个公审大会这个热点事件,发行自己的报纸。 “殿下,都已经备好了,今天夜里,就进行刊印,明日一早,就会将这报纸,送到南京各街道,然后免费让各商户,还有过往的百姓发放,同时,也会派人到街边张贴报纸,然后由专人向百姓宣读报上内容……” 陈睿智笑吟吟地禀报。 他现在可是大明户部文宣司主事,这大明日报暂时就是由他管着的。 此刻,得了回话后,朱慈烺点了点头。 “好好,那这事,就交给你去办了!” …… 次日一大早。 清晨的时候,南京城的街面上,又变得熙熙攘攘了起来。 不过,与以往不同,今天的南京街面上,却出现了许多,身上挎着个大布包,然后走在街巷里面,朝各商铺,及那些个路上来往的穿着体面似是读书人的路人,分发报纸。 朱琚桩就是其中一位。 朱琚桩是河南人——看他的名字就能看出来啊,他这个字辈的,就是被太祖高皇帝册封到河南南阳一带的朱姓后裔。 论辈分,朱琚桩跟崇祯同辈,是崇祯皇帝的远房兄弟,今年才不过二十岁出头的他,如果遇上了太子朱慈烺,说不定还能被尊称一句朱皇叔呢。 不过,他这个皇叔如今混得却有点惨,比刘备刘皇叔都不如——刘皇叔好歹也是自主创业,可以卖卖草鞋,属于自产自销的个体户,而他就不一样了,他压根就不是卖报纸。 因为为了打响报纸的销路,这头一版的大明日报,是直接送的! 就这么一个送报纸的差事,还不是他朱琚桩自己找来的,而是他朱慈烺赏给他的。 随着大明朝北方沦陷,许多龙子龙孙过得就惨得多了——实际上原本就过得很惨,嘉靖年间代王一系的宗室们还有重操祖业,拿着个破碗四处要饭的呢。 不过,原先过得惨,好歹还能活命,但现在这些宗室们却连命都有些保不住了。 因为无论是大顺,还是大清,都不太待见他们。 所以如今的南京城,在大明行朝南迁到达之前,就已经聚了一大堆的龙子龙孙们! 其中,绝大多数都是从北面逃过来的,有福王系的,周王系的,唐王系的,璐王系,崇王系的,还有山东鲁王府的那些个宗室们。 而除了这些来自于中原,山东的宗室子弟外,西面也跑来了许多襄王系,楚王系的宗室子弟。 这些人聚在南京城。 就等着大明朝救济他们,而原先的南京官员也不能不管,好歹管了他们口饭吃。 所以这些废物宗室们,就一直混吃等死到了朱慈烺到南京。 不过朱慈烺到了南京后,就不打算白养他们了——这年头粮食多金贵啊,光吃饭不干饭,这种美事,怎么可能让你们一直干下去? 所以,在朱慈烺到达南京后,就直接将这些聚在南京的宗室子弟给重新装点了一下,一部分模样周正,身材高大的补到锦衣卫充仪仗,剩下的年轻力壮的,愿意入营当兵的,就补到南京京营里面吃一份军粮。 不愿意的,那也不会饿着,就到各个衙门当闲差,听人支使,干些杂活,再不济,扫扫大街,修修马路,也是能做。 朱琚桩就是这么一位,不过他运气好,识字所以就落了一个上街发报纸的差事,这可是清闲得很啊。 这不是,瞅见一个路过街头的青年儒生后,朱琚桩连忙凑上去,笑呵呵地地操着河南口音道。 “这位秀才公,来拿份报纸看吧?” “报纸?” 那青年一愣,朱琚桩笑呵呵道。 “俺跟你解释一下,这个报纸跟朝廷以前的邸报差不多,这眼下报纸上,头版就是昨日山川坛的公审大会的全庭记录!” “哦,那这报纸作价几钱?” 那青年连忙询问,朱琚桩笑呵呵地摆手。 “不收钱,不收钱,头几版是免费送的!” “哦,那就多谢了!” 青年连忙拱手,接过报纸,一连将整条街走了个遍,朱琚桩将一大袋子,印刷极为粗劣的报纸给发完后,他走到街头,找了一个茶摊坐下,拍出来一文钱,要了一大碗的冰茶后,咕噜咕噜,灌了几口,这才将最后一份报纸取了出来,然后,咳嗽一声,用自己的河南话嚷嚷道。 “诸位,俺叫朱琚桩,如今奉太子殿下之命,特来贵宝地,跟恁们说一下朝廷如今新发的报纸上面,写的都是甚么东西,眼下,俺念了,喜欢吃的,就听,不喜欢听的,也稍加忍让,也就是一会的事……” 朱琚桩说完后,便举着报纸,念了起来。 “崇祯十七年,八月二十清早巳时,山川坛通虏叛国谋逆案现场,主审官首辅魏藻德及左都御史李邦华,大理寺卿刘泌,刑部尚书张忻及东厂提督将校太监王之心,锦衣卫指挥使李若琏出现在了公审现场,与他们一同出现的,还有南直隶的……” 报纸是通篇的白话。 这是为了更好地让百姓们听懂。 朱琚桩此时,就站在这,一直念个不停。 这是他的工作! 也是今天到南京街头分发报纸的所有人的工作。 南京的识字率,在当下,虽然算得上是,世界第一了,但文盲还是要比识字的要多得多。 所以,为了更好地宣传,朱慈烺不得不派出来一大批人员,充当人肉广播机,在街头巷尾搞宣传! 至于效果怎么样。 那就不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