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朱标训弟,送鞭子?鞭策!(1 / 1)

加入書籤

短短七世…

大明江山将被吃空。

分封藩屏帝室?

外敌没有打进来,自己倒把自己吃垮了?

朱元璋深吸了一口气。

难道许易说大明是被他朱家人吃空的。

“藩王食禄终究是隐患,看来还得削减。”

朱元璋内心喃喃,已经有了决定。

大明断不能因此亡国!

“父皇…”

“怎么?标儿你还有话要说?”

朱标犹豫了一下。

还是将许易先前的说的说了出来,只是刻意避开了一些朱元璋的问题。

“混账!”

“那群逆子安敢如此?”

当听到诸王在封地的所作所为,朱元璋怒发冲冠。

“他们到底想干什么?”

“咱让他们宿卫大明,他们真以为天高皇帝远,就可以胡作非为吗?”

朱元璋气得差点将面前的桌案掀翻。

“好好好——!”

“还真是咱的好儿子!”

朱元璋肺都快气炸了。

平时那几个儿子在他面前温顺有礼,尤其是朱檀,他甚是满意。

他万万没想到,他们竟敢干出如此伤天害理之事!

朱标噗通跪倒在地。

“父皇息怒!”

“二弟他们年少轻狂,就藩后远离京师,无法聆听父皇教诲,更无法感受宗族亲情,由此性情大变,断不能全怪他们。”

“儿臣身为长兄,也有监管教育不到之责…”

说着,朱标眼中多了一些泪花,愧疚自责道:

“若非儿臣早逝,二弟他们绝不至于如此。”

“父皇若要惩罚,标愿意替他们受过!”

你…

听到朱标这么说,朱元璋心头一软,冒起的怒火立马被压了下去。

朱标作为大哥,对弟弟妹妹素来仁厚,他一直视为骄傲。

本来英年早逝,其中还有他的原因,作为父亲的朱元璋一直很愧疚,不知该如何补偿。

此刻再度提起,眼看朱标还拿这事为那些弟弟开脱,朱元璋更觉得心酸。

“标儿,你何错之有?”

朱元璋忙将朱标扶起,眼中透着心疼。

“要怪…就怪你那些弟弟不争气!”

“若非他们是咱的儿子,咱非…!”

话音戛然而止。

情难自禁,朱元璋眼中也早已蓄满泪花,恨铁不成钢。

这一刻。

朱元璋似苍老了许多,宛如暮年的父亲,痛苦而又无力。

以至于握着朱标肩膀的手都在不受控制颤抖。

朱标这时才发现,朱元璋的鬓角不知何时平添了许多白发,早已经不再年轻。

这一刻,朱标理解了一些朱元璋先前的所作所为。

是的。

父皇老了。

他想要力所能及,为他创造一个安宁清平的大明。

他将所有希望都倾注到了他和弟弟身上,想让他们延续大明万年。

只是…

结果出乎所有人预料!

他英年早逝…

母后也早早走了…

诸王宿卫大明边疆,无诏不得回京…

京师之中只他一人。

不会有今日这般和睦温暖的家?

朱标无法想象,晚年的朱元璋是如何在痛苦和辛酸中度过的。

他作为太子,也是嫡长子,却在他最需要的时候不在他身边,反而成了后者无法消弭的创伤。

作为人子,让白发人送黑发人,已然大不孝!

“父皇…”

哆嗦的声音有些迟疑,又渐渐稳定。

朱标鼓起勇气,目光直视朱元璋的眼睛,说出了他一直不敢说的话。

“父皇,你做的已经够多了,可以歇一歇。”

“相信儿臣!”

“儿臣…可以的!”

说出这话,朱标感觉心头猛然一松,有一股豁然开朗,天地洞开的舒畅。

朱元璋愣住了,大脑嗡嗡在响。

“标儿,你、你说什么?”

朱元璋怀疑自己听错了,朱标在他面前一向温顺,从不敢忤逆他。

他觉得朱标软弱,在慢慢削弱勋贵势力。

这是头一次,他从朱标嘴里听到这般大逆不道言论。

太子让皇帝歇一歇?

这是在着急篡权,觊觎帝位!

可望着朱标那坚定柔和、蕴含帝者威严的眼神,朱元璋非但没有生气,心头又暖又喜。

这小子,总算有点帝王的样子!

敢和他这父皇叫板了!

“标儿,你可知你在说什么?”

“念你是无心之言,朕可以当做没听到,明白吗?”

朱元璋佯怒气哼,一股无形的压迫似山岳压顶,那是从尸山血海踏上帝位的开国君王的威压。

朱标感觉心脏一重,有些无法动弹,但仍语气坚硬重说了一遍。

“儿臣认为…”

“儿臣可以替父皇分忧!”

哗——

殿内,冷寂到失去了所有的声音。

针落可闻。

似有刀光剑影在流动,令人恐惧到窒息。

朱标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可等来的不是朱元璋的滔天怒火,只是简单的一句“嗯”。

朱标:???

“国家大事,非同儿戏。”

“你还年轻…”

朱元璋背身回到了龙榻,顺手拿起掉落的奏折,自顾自看了起来。

气氛,略微沉默。

朱元璋又开了口。

“待身体无碍,咱会赐你监国理政之权。”

“多听、多问、多学…”

说到最后,朱元璋迟疑又加了一句,“还有,注意点那小子,一国太子,别染上了他身上那股无君无父的风气。”

唰!

朱标内心一喜,明白朱元璋这话的意思,连忙跪拜,“多谢父皇。”

朱元璋挥了挥手,“去吧,藩王的事,朕会与众臣再议。”

“分封塞王已经定下,不容轻易更改,可大明的江山,咱还不至于让子孙祸害干净了!”

朱标走了,离开东阁后去了后宫,与其父子生怨,倒不如他这太子来。

这小子!

总算有点帝王的样子,不愧是咱老朱的种!

眼看朱标离开,朱元璋嘴角的笑意压都压不下来,好似冲淡了先前一切的惆怅。

可想到藩王的事,他又不禁有些头疼。

“放纵的权利,总会滋生腐败么…”

朱元璋想罢,最终在纸上缓缓写上“锦衣卫”三个大字。

“来人!”

“诏李善长,胡惟庸和户部尚书前来议事!”

不一会儿。

李善长他们没来,倒是郭宁妃哭哭啼啼跑了过来。

满脸委屈,说是太子无缘无故殴打皇子朱檀。

朱元璋挑眉:“标儿拿什么打的?”

郭宁妃:“??”

朱元璋懂了。

“来人!”

“太子忧心操劳国事,将咱御鞭送去,以示鞭策。”

郭宁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