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工业革命?寇可往,大明亦可!(1 / 1)

加入書籤

“皇爷爷,父王,你们怎么了?”

感觉朱元璋两人有些不对劲,朱雄英凑了过来。

一张小脸圆润可爱,黑眸明亮宛如点漆,透着深深的关切。

“父王没事。”朱标强挤出笑容,揉了揉朱雄英的脑袋。

“你去客厅玩吧,那里有你爱吃的葡萄。”

“那…孩儿告退。”朱雄英小脸耷拉瞅了瞅三人,明白不该打扰,便迈着小短腿离开了,看起来很懂事。

望着朱雄英离去,朱元璋和朱标笑容彻底消失。

未来!

他们的子孙后代或许也会面对那样的惨剧。

任人鱼肉!

任人宰割!

二人愤慨的目光夹杂着喧天的雷火,仿佛在与时光洪流抗争。

二人原以为大明日后,人人温饱,就能摆平一切问题。

可许易的讲述,彻底撕裂了他们先前的幻想。

富裕?

国泰民安?

此刻,更像一场空谈!

朱元璋思绪不禁回到了以前,元吏去他家抢粮。

那些人手里拿着刀,逼得他父亲无力反抗,跪地求饶。

而未来…

还会有一群强盗,一个个手拿火铳,从海外而来。

杀戮!

掠夺!

大明富庶的粮仓,沦为贼子的军粮…

大明府库黄金白银,任这群强盗分刮…

大明万千子民在他们枪炮下卑躬屈膝,牲畜不如…

泱泱华夏,怎能让蛮夷之辈在自家国土张牙舞爪?

朱元璋信奉“家天下”,分封诸王,更加无法接受子孙会有那般残酷的未来。

朱元璋和朱标脸色阴沉到极点,如有一团黑色风暴在吞噬理智,令二人化作凶残暴虐的野兽。

“其实——”

“后世还是有许多人喜欢大明的。”

许易勉强的笑容,实在算不得夸赞与安慰。

“他们喜欢大明,是因为大明有骨气,以及领先世界的绝对底蕴。”

“可真从历史去深究,说明朝有多好,其实也算不得多好。”

“一流王朝有汉唐在前,明朝姑且只算二流。”

许易目光投向池塘里的枯木,语气显得有些沉重。

“如果将清朝比作一具自甘堕落、腐朽生蛆的尸体。”

“那么明朝,就是戴上了镣铐,在国内进行最后璀璨一舞,落了个体面。”

“大明比之大清,好歹还算一个人,且是一个有骨气的人。”

许多人不是喜欢大明。

而是大清更加不堪,至少大明还处于世界之巅。

而不至于有百年的屈辱历史。

庭院幽幽。

唯有许易的声音响起,成了一个人的独述。

这一次,许易说了很多,说的更加详细,将这个世界的轨迹完全说了出来。

也将那些伤疤一点点揭开,彻底暴露在朱元璋二人面前。

虽然只是听着,并未亲眼所见,朱元璋还是感受到了那股莫大的悲愤与屈辱。

一时间。

就连朱标的眼里都浮现赤红狰狞之色。

大明虽有屈辱,可比起后世的惨痛教训,这些屈辱算得了什么?

清朝官方承认的屠杀,屠八百万子民!

海外蛮夷之辈,辱我泱泱华夏,割地!称臣!赔款!

连区区倭国,一介朝贡的岛国,竟也敢侵略,杀我子民三千五百多万!

意图…亡国灭种?

此仇此恨,不以鲜血,无法洗刷!

朱元璋张了张嘴,想说些什么,可话到嘴边,又不知该如何去说。

衣袖下,他双拳捏紧,道道经络如青龙在暴躁跳动。

“小子,你告诉咱这些,是怪咱的大明也对后世产生恶劣影响,对吗?”

朱元璋虎目圆瞪,直直盯着许易,道道血丝在眼白中蔓延。

许易没有反驳,也没有点头,而是以一种遗憾的口吻解释道:

“大明科技继承了整个华夏的文明结晶,它站在历史最高点,本该绽放出璀璨一面。”

“然而海禁错失机遇,又因八股取士、家族内传等原因,导致科技停滞不前。”

“于整个民族而言,技术不与时俱进,就意味着倒退,就意味着挨打!”

“……”。朱元璋嘴唇发白,复杂的情绪在心头激荡,完全失语无措。

唉——

许易内心暗自叹息,又如何不感觉遗憾。

论技术而言,影响历史进程最大的,莫过于火药。

中国在唐朝末年就先发明了火药。

明朝建立之初,老朱这一朝,就规定一百军户,有十把手铳。

《皇明通纪法传全录》记载:“永乐八年,征交趾,得神机枪炮法,特制神机营,肄习火器。“

成祖朱棣时期,第一支火器部队“神机营”诞生。

神机营装备火铳、火炮、火箭等50余种火器,这个时间大明火器绝对领先。

诸如“火龙出水”,1412年的《火龙经》描述“筒药将完,腹内火箭飞出“,能二级点火,像现代火箭一样。

可问题是…

仅仅百年后,火器就已经呈现落后趋势。

1522年,葡萄牙舰在今香港屯门附近海面与中国进行海战。

大明使用的“碗口铜炮”有效射程在150米左右,而葡萄牙“佛郎机铳”射程可达300米,且是后装炮,装填更快。

战后,大明开始学习并仿造“佛郎机铳”。

又如1548年,抗倭缴获日本“铁炮”,戚继光学习仿制,造出单兵射击的“鸟铳”。

大明因种种原因,火器从前期领先,到后期落后。

至于清朝,焚烧巨作,自毁科技——

蕴含“火龙出水”火箭等先进技术的《武备志》。

工艺百科全书的《天工开物》。

涉及火炮制造、三角函数计算炮弹轨迹等弹道学知识的《火攻挈要》。

……

明末研究出来的红衣大炮,直到鸦片战争还在用。

燧发枪,明代发明,结果清军还在用火绳枪。

清朝,挨骂是活该!

但明朝,那真是怒其不争!

“许易!”

朱标低沉的嗓音如龙咆哮,又蕴含着一股前所未有的炙热火焰。

“既然如此,那你为何不让我大明发展技术,而要发展商业?”

朱标的忽然开口,这一下就问到了关键。

是啊!

技术!

发展商业南辕北辙,等着别人入侵,将真金白银抢去不成?

抓住救命稻草,朱元璋目光决绝盯着许易,后世技术绝对能扭转一切。

比如!

那工业革命!!

寇可往,难道我大明不可?

迎着二人希冀、火热的目光,许易惨淡一笑。

“大明一穷二白,连交税都交实物,直接发展技术,你们认为会是很好的手段?”

“技术革新,图的是人力的方便,图的是时间的快捷,它是跟着各行各业的需要在前行。”

许易的酒似乎醒了,一双眼睛好似猎鹰,在巡视大地之上的猎物。

“我不指望大明皇帝会代代圣明,代代施行。”

“但我赌天下人私心太甚,为了利益,他们甘愿趋之若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