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稳睁开眼,干裂的嘴唇和燥闷的喉咙让他迫不及待地四处张望,他的嗓子里彷佛蹿着火焰,每分每秒都处在煎熬之中。
而他面对的只是无尽的寂然。
这里是一间破败不堪的木屋,门外杂草丛生,寂静的晚上隐隐能听到蝉鸣。
天上一轮明月高悬,干涸的土地都如刘稳的嘴皮一样,被一道道裂缝肆意侵占着。
“咯吱……”
门外一个身着铠甲头戴黄巾的男子端着一碗清水走了进来。
刘稳有些不知所措。
看这人身上的装扮,还有这过于奇怪的环境,难道自己误入了片场了?
他眼角余光瞥到自己,发现身上也穿着与那人一模一样的黄衫,顿时一惊。
脑子里面浮现出一个大胆的念头
难不成……我穿越了?
不,他不是这么想的。
作为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正直青年。他自然是认为自己是被某个黑剧组拉了壮丁呢!
没事,只要不是在缅北就行。
黄巾力士蹲在刘稳身边,掏出一张纸符放入碗中,纸符很快融化,随后便喂他喝下。
干燥已久的喉咙得到了湿润,刘稳感觉自己舒服多了。
“多谢……”
喝完水后,神志更加清醒的刘稳开始仔细打量起眼前的人来。
“兄弟,请问你们是哪个剧组的呀?”
“稳,你莫不是摔坏了脑袋?这剧组乃何意呀?”眼前的大汉摸了摸刘稳的脑袋。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门外突然响起了震耳欲聋的呼喊声。这样的声势恐怕也只有演唱会时脉动的音浪可以媲美。
呼喊声如黄钟大吕,似金声玉振。即使是不知发生甚么事了的刘稳也被震撼到了。
可令他奇怪的是,如果这是在拍戏的话,为什么这些人的语音语调似乎与自己常说的普通话大不相同,可自己居然能听得明白言语间的意思?!
(汉末的语言发音为上古汉语,与现代汉语并不相同)
难道自己真的穿越了?
蓦然回首,再看了一眼身前那喂入自己奇怪符水的家伙。
眼前这家伙可不就是黄巾力士吗!
这是太平道张角麾下的精锐士兵……
说起太平道……
黄巾之乱!
东汉末年?
这里是三国!
国恒以弱灭,独汉以强亡。
一个将犯明强汉者,虽远必诛这样气势磅礴气度恢宏的精神融入民族骨血之中的王朝,居然在他最为鼎盛的时候由于内部的矛盾而分裂了,岂不叫人痛惜?
但也恰恰是这样的乱世,才有了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的三国史诗!!
汉朝的察举制度(官员的人事任命完全来自贤能之人的推荐),这样的制度的出发点本来是好的,可是一个制度出来总有一万种方法应对。
导致朝堂之上的官员基本上都能组成利益集团沆瀣一气,
比如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等。
他们以清流的名义削弱汉朝皇帝的权威,并且通过种种制度的设立使得他们免于向汉朝纳税。
而每个豪强都有下属的许多佃户农民。因此为汉室交税的百姓就数量稀少,很多还没有自己的田地。
只要遇上一两次大旱灾,往往就会因为食不果腹被迫成为世家大族的佃户甚至是奴隶。
值此危难之际,太平道横空出世。
太平道首领张角自封大贤良师,命八名弟子自黄河、长江流域布道救人,以一碗符水,让大汉八州三十六方贫苦百姓归附太平。
在公元184年三月五号,一场令天下八州动乱的黄巾起义,开始了。
只是历史上的黄巾起义其实发生了意外。
原本定在三月五号的起义,由于叛徒唐周告密,提前于当年二月起义。
刘稳想到这里,一把抓住眼前那名黄巾力士的手臂,沉声问道:“今夕何夕?”
那黄巾力士愣了愣,嗤笑一声:“稳,你莫不是一场厮杀下来,脑子坏掉了?”
“厮杀?!”
刘稳心头一惊,心想:难不成……黄巾起义已经开始了?!
穿越到这个时期也就算了,为什么他穿越脑子里面不带记忆啊!
不过还算庆幸的是,刘稳所魂穿的这家伙,貌似也带个稳字,莫不是同名同姓?
稳点好,稳点才能活到老。
这时,那黄巾力士接着说道:
“时下已是八月底了,你记不清时日,总不能连我军置身何地也忘得一干二净了吧?”
黄巾力士的话犹如当头棒喝。
刘稳一听,这都八月底了。
按理说,黄巾起义自三月份开始。
那岂不是说明黄巾起义都打了半年了?
刘稳自然很清楚三国的故事。
但如果不是三国发烧友,或者考究党,充其量也就记个大概。
很难把每一个朝代的每一个历史节点的每一个日期发生了什么事都记得一清二楚。
“我是隐约感觉头昏脑涨,气血上涌,有些事情也记得不甚清楚了。敢问我军现处何地?”
刘稳装模作样地扶了扶额头,缓缓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