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林,一座毡帐内,托欢看着自己眼前不过八岁大的儿子,心中生起无限殷切。
他读过汉人的书籍,知道汉人曾经有位奋六世余烈的皇帝,托欢不觉得瓦剌需要奋六世余列,但是却可以奋二世。
他的父亲马哈木带领瓦剌崛起,与鞑靼平分了草原的统治,是瓦剌的第一世,而他托欢则是第二世,他要做的就是带领瓦剌统一草原,而自己的儿子则可以携带着自己父亲马哈木,与自己打下的坚实基础,等到汉人出现变故的时候,再现蒙古帝国曾经的辉煌。
“三世,足够了!”托欢心里坚定道。
托欢带着两万瓦剌骑兵,一路开始向南,而抵达和林的朱瞻基则开始了对瓦剌的经略。
差不多就是托欢离开的第二天,三千营的骑兵,就被朱瞻基调了五千人出来,这五千人没有被派去打仗什么的,而是分别划分为多则百人,少则二三十人的骑兵小队,然后按照朱瞻基给出的位置,沿着草原开始找到各个地方放牧的牧民居住点。
这些部落的位置是朱瞻基让托欢安排人给标记出来的,之前朱瞻基也有安排人跟着托欢的人一起前去这些部落宣布大明的统治。
牧民的位置是汉人统治草原的第一个难题,牧民和汉人不同,汉人是守着一块地,一栋房子,一辈子也可能不会走出一个村落,管理起来自然方便。
但是牧民不同,四处游牧的牧民,可能今天在这里,明天就去了那里,想要管理这些牧民,首先就必须确定这些牧民的位置,不过好在朱瞻基这边有托欢帮助,想要找到这些部落的位置自然不难。
而找到这些牧民的位置后,剩下的自然就简单了,无非就是恩威并施,以利诱之,简单的来说,就是先打一棒子,然后再给一颗甜枣。
打一棒子这种事其实已经干了,毕竟托欢都已经打的投降了,这些依附在瓦剌几个大部落下面的小部落,同样在这次战斗中也没讨到好处,瓦剌战败,被朱瞻基亲卫军击毙或是俘虏的人,加起来差不多都有快三万多人了,这些人本身就是各个部落的青壮。
三万多青壮或许对大明来说完全不算什么,但是对于总人口则只不过四十万人得瓦剌来说,这可是差不多快要接近十分之一的人口了。
这样的损失,单看数字可能很难看出对瓦剌的影响,但是打个比方,一个小部落如果有差不多一百人,那么除去老幼,妇女,以及贵族,真正可以上战场的人,便只有最多不超过三十人,而这次大明北伐,瓦剌可以说是几乎倾尽所有,才凑齐了一支差不多五万人左右的部队。
除去跟着托欢去了鞑靼那边的两万人,剩下的几乎全部战死或是被俘虏,也就是说现在瓦剌的各个部落几乎已经没了可以上马战斗的人了。
一些大部落或许还好一点,肯定会留下不少能够守护部落的人,但是对于这些小部落的人而言,可没有这个权利了。
而随着瓦剌战败,一些小部落甚至直接就没了青壮,这样的情况在大明或许还能活下去,但是这里可是草原,一个以掠夺为主的游牧民族,没了部落青壮的守护,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他们首先需要面对的可能就是曾经依附的大部落的吞并,然后便是附近其他部落的窥视。
而无论是被吞并或者被窥视,对于任何部落而言自然都不是什么好事,首先被吞并后,部落的牛羊女人,会变成大部落的战利品,被分给大部落的人,然后就是老人和孩子。
老人是最没有价值的,这些大部落根本不会浪费粮食去养着一个没什么用的人,这些老人全部都会被赶走自生自灭,或者干脆直接全部杀掉,而孩子,如果年龄小的,则会成为部落最下等的人,为部落干一些脏活累活,或者放牧之类的,这还是幸运的,而不幸的便是一些年龄不小的孩子,这些孩子全部都会被杀掉。
所以说,没有了青壮守护,一个部落的结局是可想而知的。
不过………现在却不同了!
因为伟大的大明皇太孙殿下带着他的甜枣来拯救他们了!
“大明皇太孙殿下有旨,大明即日起将会在和林建城,凡归附大明之瓦剌部落子民,均可自愿前往做工,另:凡我大明子民者之部落,前往和林做工者,做工者部落均受我大明之将士守护,凡有进犯我大明子民者,虽远必诛,虽强必诛,勿谓言之不预也!”
五千被划分成了大大小小不同大小队伍的三千营,拿着朱瞻基准备好以汉字蒙古文两种文字写成的告示,走进了一个个分布在瓦剌草原上不同位置的部落所在地!
得益于之前朱瞻基有让托欢配合带着大明使者前往这些部落宣布大明对瓦剌的统治,当这些大明的士兵来到这些部落的时候,虽然依旧引起了很大的警惕,但是却并没有人敢于对大明的士兵动手。
如果换做其他的军队在瓦剌这里,可能还会因为语言问题,让这些瓦剌认听不懂,产生冲突什么之类的,但是三千营本就是以蒙古人为基础组建的骑兵,里面懂蒙古话的自然也不要太多,这种问题自然也就不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