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1. 笔趣阁
  2. 女生
  3. 我登基早:称帝七十年过分吗?
  4. 第514章 警惕
设置

第514章 警惕(1 / 2)


朱见深在乾清宫中,还在继续的看着奏章。

内阁转运的奏章,渐渐的少了起来,制度也发生了些许的变化。

于谦刚一离开京师,朱见深就改变了奏章转运的规矩。

四品之上官员的奏章,要先送到司礼监,转运到乾清宫中,先有皇帝御览,而后由随笔太监记录皇帝陛下的处理意见,以及批示,而后在转手转送到内阁之中,由内阁继续梳理,而后在由司礼监进行对比,内阁的意见与皇帝有不同的地方,在禀报皇帝征求意见,最后由皇帝批示,使用哪一种的处理手段。

这一个轻微的改动,让朱见深一下子忙碌了起来,当然也进一步的掌握了关于基层的行政权力。

在掌握了这种基层的行政权力之后,不到两天的时间,朱见深便进一步的确定了自己的一个观点。

本来这个观点一直存在,朱见深内心深处,只是不愿意承认罢了。

大明官僚体系极为庞大,也就是在这种庞大的官僚体系下面,让其吞噬了大量属于普通百姓的社会财富,这个最根本的因素造成了大明的两种极端。

帝国极端富庶,独一无二的繁荣,数次走向盛世,可另一个极端就是,百姓极端贫苦,与极端的帝国富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大明本是这个世界上制度最先进完善,最为富庶,土地肥沃,兵力强大的国家,可这个富庶繁荣的国家,却不属于普通的百姓。

在太祖高皇帝时期,贫苦百姓曾经短暂的享受过新朝建立之初的红利,可在后继之君的统治下,又慢慢的走回了老路。

他们只能成为官员老爷,皇帝宗室享受繁荣,享受伟大的功业的见证者。

朱见深知道这种情况,就发生在自己治理的这个庞大帝国的上面,并且无时无刻都在发生着普通百姓感觉到无力的事情。

对于这种情况,作为享受这个制度的最大好处的皇帝,他敢于向自己开炮,并且对那些官僚宗室,勇敢的说,不好好缴纳给大明的税银,朕就去你妈的弄死你。

欲望,对于达官贵人来说,很容易就能在这片土地上面得到满足,可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欲望是一个极为奢侈的东西。

朱见深想要让宗室,官僚,乡绅一体纳粮,缴纳税银,一方面是为了让朝廷能够掌握一定的财富,完成对外进取,对内的一些安抚,另外一方面,也是为了能够尽可能的改变这种情况。

宗室,乡绅,官僚占据着大量地土地,财富,却不用缴纳税银,而普通百姓掌握着地土地,财富,只能够满足温饱,却还要为支撑这个大明朝缴纳粮食,服劳役,这本身就是极为不公平的,当然,普通的百姓也撑不起这个庞大的帝国。

拿下朝鲜,拿下安南,这是丰功伟绩的一笔,可真正能够对这个民族做出的最大功绩,还是对内部的这一种慢慢的改变。

这也是朱见深在后期培养太子之时最大的侧重点。

人死政息,这是封建统治者最大的悲哀,而培养一个合格的接班人,让官绅一体纳粮得到维护,是朱见深最紧要的一件事情。

现在的老二,年纪太小,说什么还不懂呢,等到岁数再大了一些,朱见深便要亲自教导,时刻用言行影响着他,为他树立一个帝王最基本的品德,爱民如子……

他要告诉老二,当普通百姓三餐难以果腹,当衣服还不够保暖,当寒冬来临,身体瘦弱的孩子们蜷缩在一起抱团取暖,大明即便取得再耀眼的成就也只是皇帝一个人的狂欢,自欺欺人罢了。

他也不会让儒家的思想教学进入到皇子们的世界中来,这不是在说儒家的不好,而是被世俗所承认,经过前朝帝王阉割版的儒家学说,是不能成为一个皇帝的执政思想的。

作为大明至高无上的统治者要从固定的儒家学说中脱离出来,要有自己的想法主见,要有自己判断对错的能力,要有勤恳的品质……

即便后继之君,难以进取,可最基本的就是要对官绅一体纳粮的基层国策进行维护。

当然,在漫长的培养时间中,朱见深也会做出自己的判断。

此子是否可以雕琢,是否能够成气…………

天家的亲情是减半的………………

朱见深现在做的事情,有人暗地里面咒骂不断,有人却在歌功颂德。

当是大风吹倒梧桐树,自有旁人论长短。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