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溪的想法很简单——他觉得自己是真的不会练兵。
军训这个东西,基本就是新兵入伍后训练的第一个科目,也是最基本的东西不会真有人觉得自己参加完一个学生军训,就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军人了吧?!
而且,这年代的练兵方式,张溪其实是一窍不通的,他也生怕自己生搬硬套现代的学生军训项目会不切合这个时代的实际要求,迫切需要跟懂兵法的人好好讨论一下。
跟张飞这黑厮讨论,这黑厮就只有好好好,对对对的应付你,一点讨论的意义都没有。
但徐庶不一样啊,这位显然是读过兵书的。
虽然在历史上,徐庶的政务能力要比军事能力强,后来在曹魏那边也是当的御史中丞,明显的不涉及军事的高级文官。
但是呢,你要是看演义线,会发现徐庶在军事上有着相当敏锐的感觉。
程昱都只是察觉到连环计有些许不对劲,但徐庶已经想到了后来的火攻了。
在搞不清楚眼前的徐庶到底是走史实线还是演义线的情况下,抱着万一能成的想法,张溪还是把自己前两天跟张飞商量的训练计划合盘托出,请徐庶帮着参谋一下。
而徐庶越听,越觉得这事儿不对劲。
张溪的训练计划没啥大问题,有问题的是张溪的表述方式。
张溪几乎是拿出了所有他知道的练兵之法,而每个练兵之法的目的也说的相当通透,什么项目训练采用什么样的手段,而这种训练想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张溪都讲的很详细,很通俗,通俗到只要能记住就能照做。
这个不太对,或者说,不太像是成系统的兵书上记载的内容。
这年月的兵书是不会记载的这么细的,只会有一个大略,告诉你大概怎么去做就能达到效果——即使是一千年后,戚大帅的《练兵实纪》上的记载也是如此。
而且张溪的练兵之法似乎听着很不成体系,很多东西都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感觉想到哪儿就说到哪儿,要是自己随机提出一个新的想法,这小子居然思考了一下就能提出一个还算有效的建议进行补充。
这给徐庶一种感觉,那就是张溪的练兵之法,好像根本不是一本兵书上来的,而是很多地方东拼西凑起来的
这就不合理了。
张溪现在做着行军司马这个军职,却依然是一副文官打扮伱要说这家伙这些年一直从军,然后从军中总结出来的这套规律,这话能有人信?!
可如果不是这样的话,难不成张溪在刘使君帐下呆了这么几个月,只是简单看看军队训练就能想出来行之有效的练兵之道了?!
如果是这样的话,张溪这个人,难道是天生的大将之才?!
徐庶觉得这太不现实了,徐庶也不相信这个世界上有这种生而知之的人。
要么,之前的张溪只是在自己面前藏拙,要么,就是张溪这五年有了什么奇遇。
徐庶倒是没往张溪担心的那方面去想,毕竟这年月,正常人的脑洞很显然没有后世人那么大。
再一个,这年月的文士,藏拙也好,奇遇也罢,在这个时代都是很有市场的。
比如郭嘉在袁绍帐下的时候就藏拙了,因为郭嘉觉得袁绍不是自己想找的明主。
而奇遇更好理解,初汉三杰中的张良,现在就有黄石公传其兵法成就大业的传闻这年月的文士很相信这一套的。
在徐庶看来,张溪很有可能是后者,他也获得了一些机缘,受到了一些隐士高人的传授但大概率是隐士教的太多,而这小子又资质不够,学艺不精,很多东西都只记了个大概,学的比较林散而已。
如果是这样的话徐庶觉得自己以后有必要跟张溪多聊聊,万一学到那么一点也是好的么。
这年月知识的传播途径真的太窄,基本都被世家豪门把持,而徐庶又是寒门子弟,想要看本完整的古籍经典都是难事儿,更别说能学到各种各样的知识了。
虽然徐庶也觉得张溪“学”的东西太杂,太不成体系,但是嘛总比一窍不通要来的更好。
也幸好现在都在主公刘备的帐下,两个人又是旧识,又是同乡的,徐庶索性打听了一下张溪的住处,二话没说的,就从左将军自己临时的住所搬了出来,也搬到了邓家村,租房居住。
这样彼此之间有个照应不说,以后去找张溪“聊天”也算方便了。
就这样,张溪基本白天去张飞军中点卯,有操练就主持操练,没操练的时候帮着张飞处理一些文书工作,到了下午没啥事儿的时候,就可以早早的下班回家。
而徐庶呢,刚刚上任西曹掾没多久,经常会跟刘备在一起商量事情,但基本上晚上都会回到邓家村,没事儿的话就会上门来拜访张溪。
一开始张溪还不当回事儿,可这么三五次拜访下来后,张溪发现,好像现在自己跟徐庶聊天,越来越困难了。
感觉徐庶总是在问他一些很奇怪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吧,有些张溪还能回答一下,不太确定的还能跟徐庶一起讨论一下,但有些问题,张溪真不知道该怎么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