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什么?”
“有生不生,有化不化。不生者能生生,不化者能化化。生者不能不生,化者不能不化,故常生常化。常生常化者,无时不生,无时不化。阴阳尔,四时尔,不生者疑独,不化者往复。往复其际不可终,疑独其道不可穷。”
但这样的说法,曾书书却的确感觉容易理解很多……当然,这个“容易”是相对一点儿都听不懂而言的。
曾书书说:“我看书上说,圣人因阴阳以统天地,说的就是这个吧!”
“天地之有寿……易无形埒,易变而为一,一变而为七,七变而为九。九变者,穷也,乃复变而为一。一者,形变之始也。”
王二道:“夫有形者生于无形,则天地安从生?故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气形质具而未相离,故曰浑沦。浑沦者,言万物相浑沦而未相离也。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循之不得,故曰易也。易无形埒,易变而为一,一变而为七,七变而为九。九变者,穷也,乃复变而为一。一者,形变之始也。清轻者上为天,浊重者下为地,冲和气者为人;故天地含精,万物化生……”
这一段话,源于《列子·天瑞》,却是王二略微思索之后,能够想到的最为合适、恰当的解释。
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循之不得,故曰易也。易无形埒,易变而为一,一变而为七,七变而为九。九变者,穷也,乃复变而为一。一者,形变之始也。清轻者上为天,浊重者下为地,冲和气者为人;故天地含精,万物化生!
……
而列子的这一宇宙观,却也是他能够想到、并且尝试构建“未形”之界的一个思想上的源头!
列子所言“太易”“太初”“太始”者,乃是太易生太初、太初生太始,太始为形之始,却无形,“太素”者,质之始,气形质具而未相离——这一个“太素”便是由人此时成功建立的“未形”,它已具备、赋予了气、形、质,但却浑在一起,无空间之概念、无上下前后内外,无颜色……而王二“飞行”的奥秘,实便是其后的寥寥数言:
曾书书“哦”了一声,很是幽怨,却是让王二继续:“继续。”
这已是王二可以想到的,对曾书书而言可以最方便理解、最简单的理解方式了——而和未形相关的性质、理论、数学模型之类的东西,估摸着也只有他自己这个接触过的人才能懂。
……
“太易、太初、太始、太素……这是未形的四个阶段,我此时便是太素……若不是曾书书问,我倒是没想过用这个来划分未形的——而有形……或用已形更恰当一些,已形世界的显化规则,却是可以随意变化的,反倒没必要付出许多的精力了。但这些规则如何产生,却值得研究一番……”
“不错,正是如此。”
曾书书的悟性之高,却是让王二有些刮目相看,自己才一点醒,立刻就能把握到其中的精髓、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