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评意外的看着袁绍,暗道此人果然是懂这些的,那他到底在问自己什么?
收敛住心神,辛评面上赞同:
“是的,当年第一轮争辩就是张苍赢了。张苍以河决金堤为符,认为汉为水德。但是没过几年,天下突然传来黄龙出现,而黄龙现身是土德的符验,于是文帝认为,据此汉当为土德。”
“之后文帝就令鲁人公孙臣草土德之历制度,更元年,而张苍自黜。但凑巧的是,就在文帝要改元的那年,有人作乱,文帝随即废除了土德说。一直到武帝,才最后改朔变色。”
之前的事情,辛评已经有点怀疑袁绍的用意了,这时候就有意试探他。遂问:
“本初兄,这一段可有所得。”
袁绍看着辛评,仿佛听不出其人的试探,反而很认真回道:
“此事背后实际上是文帝想要变换服色。之所以如此,就是要一改高祖、吕后时期放任天下的政策。所谓德运不同,其治理天下的学术制度就不同。”
辛评没想到袁绍还有此一说,大感意外,忙请教。
而袁绍也有心折服辛评,好让他看到自己的政治能力。
于是,袁绍侃侃而谈道:
“汉初用水德,自然以水治天下。所谓水,圣人有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既然不争,那就是与天下休养,轻徭薄税。但文帝时,天下饶富而汉室穷,而彼时又有匈奴为祸,文帝自然就想要收天下权柄。而土德呢,位于中央,本就有集权之意。所以文帝要改土德。”
辛评听袁绍一番话,真的是通透很多,他起身拜道: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苦读啊。袁氏果然为天下学脉之宗,评受益匪浅。”
袁绍自矜一笑,道:
“当时人也看出了文帝的想法,所以才有作乱。而文帝也知道自己主张不为天下所容,很快做罢。”
到这里,辛评已经不敢再主说了,而是边请教着边说:
“所以后来武帝时期为何能定土德呢?”
袁绍笑着示意辛评不需要这样,意思大家一起讨论。
面对辛评的疑惑,袁绍道:
“武帝能改土德,也是承文景之荫。景帝平关东七国之乱,直接打灭了各地方的反汉诸侯,所以到了武帝时期改土德就是顺水乘舟的事。”
辛评听了这些,不自觉给袁绍比了个手:
“高!本初兄对国朝事果然是洞若观火。”
袁绍摆摆手,意思这才哪到哪,然后让辛评继续。
“后面这土德一直就顺到了成帝时期。此时期,出一高人,就是刘向。”
“其人大改邹衍、张苍的德运说,而讲五行相生说。也就是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他将天下德运按相生排,分别是伏羲得木德,神农得火德,轩辕得土德,少昊得金德,颛顼得水德,帝喾得木德,唐尧得火德,虞舜得土德,夏后得金德,成汤得水德,周得木德,汉得火德。”
一口气说完,辛评顺了口气,喝了杯热酒润了一下。
见袁绍在沉思,辛评问道:
“本初兄是有何疑惑嘛?”
袁绍笑道:
“这刘向果然是奇人。他这相生替相终,是有大说道的。”
这一点辛评还真的不知道,于是再次请教。
袁绍以手蘸着酒水,在桉桌上画了个圈,然后道:
“刘向推崇上古圣王,认为圣王所受天命同一,人间的变更不应该是相互的克服,而是一种相生相互。而且此一说,大大解释了尧舜之禅让的情况,毕竟天命轮换不只是靠革命,还有禅让。”
“而且这一说,更是继承了高祖的观点,就是不承认秦为正朔。所以周木才生炎汉火德。”
如此,辛评恍然道:
“所以,汉之火德,是因为刘氏为尧的后人,所以汉承尧运,同得火德。高祖也才有了赤帝子一说呀,然后光武中兴后,依然为赤德是以新莽为伪朝,非正朔,意两汉一体呀。”
袁绍点头,然后问辛评一句话:
“说的没错,那最后仲治是觉得刘向说的对,还是邹衍的学说有道理呢?”
此言一出,辛评额头的汗都淌下了,到现在他终于知道袁绍到底在说什么了。
原来支持邹衍说,汉为火德,那下一个朝代就是水德。而如果支持刘向说,以火生土,那一个朝代的就是土德了。
这并不是辛评淌汗的原因,原因是他意识到汝南袁氏就是虞舜后裔。
所以这哪是问学术啊,这问的是名啊!
一时间,辛评讷讷不言,只不断抹着汗。
突然他想到一句,笑道:
“高祖挺仗,光武中兴,凡已有四百载。汉既承周天命,周有祚七百,那汉亦是如此。所以汉德虽衰,天命未改。德运轮转,未可问也。”
辛评一番出大出袁绍所料,他愣了下,随后哈哈大笑:
“没错,七百年,有七百年。哈哈!”
于是,两人哈哈大笑,都各自有了答桉。
……
在有人讨论德运的时候,距离洛阳河对岸的河东,也有人在聊一些星象谶纬。
本该在河北的董卓却出现在了河东。
董卓素来机敏,在河南那边出了变故后,他就觉得有些不好。当时董卓已经带军撤退到了邯郸边的滏口陉外,打着形势不好立马从太行山撤回河东。
后面果然,河北汉军大败,溃不成军。而河南汉军竟然抛弃了他们,自己跑了。
这下子,董卓也不耽搁了,迅速带兵从隘口撤回了河东。
一到河东,董卓就发现天下形势变得太快了。
那些河南汉军竟然和豫州那些士族打出了清君侧的旗号,甚至还一路打到了洛阳。
眼见着刘宏西走,洛阳将要陷落,汉室可见的大动荡着。
董卓的野心也再抑制不住了,所以今日他喊来了自己的腹心幕僚李儒,问了一句:
“你知道四星聚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