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四族污蔑,证据打脸(1 / 1)

加入書籤

天还未亮透,长安太极殿外的青砖地已被朝露打湿。

文武百官的朝靴踏在上面,溅起细碎的水珠,可根本没人在意这点湿冷。

此时,四大家族的人簇拥着走在最前,如同一团压得人喘不过气的乌云。

秦家现任家主秦显身着绯色三品官服,官帽上的孔雀翎在晨风中微微颤动,可他攥着奏折的手却指节发白,奏折边缘被捏得皱成一团,显然是憋了一肚子的火气。

赵家的赵霖紧随其后,藏在宽大连袖里的手反复摩挲着几张叠得整齐的纸,眼神扫过周围官员时,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算计,仿佛早已胜券在握。

谢家的谢坤和林家的林嵩跟在两侧,前者时不时抬手理理腰间的玉带,后者则紧锁眉头,看似凝重,实则在暗中观察百官的神色,生怕有谁提前拆穿他们的谋划。

“听说了吗?”

“秦家昨晚连夜召集了族老,怕是今天要搞大事。”

“何止秦家?”

“赵家的人昨天就去了宫里递牌子,说是今日有什么‘重大军情’要奏报给陛下。”

“莫不是冲着黑风寨的顾北来的?”

“前几日还见四族的人私下聚会,指不定是在合计着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

“那就对了,四族联合起来,不是针对顾北,还能是谁?”

“是啊,除了是顾北,还有谁,能值得这四家如此?”

官员们的窃窃私语像细密的雨丝,飘进秦显耳中。

他停下脚步,回头扫了一眼,原本嘈杂的议论声瞬间消失,只剩下晨风吹动官袍的簌簌声。

秦显冷哼一声,甩袖继续往前走,心里却越发笃定,今日这一遭,定要把顾北那“反贼”的帽子钉死!

殿门“吱呀”一声被太监推开,鎏金的门环在晨光下泛着冷光。

文武百官按品级依次入殿,靴底踏在金砖上,发出整齐的声响。

龙椅上的皇帝赵珩脸色比殿外的青砖还要难看,他左手悄悄按在龙椅扶手上,那里放着一份刚送来的北疆战报,上面顾北的字迹力透纸背:

“漠北骑兵袭扰云漠关,臣已率军击退,毙敌三百,缴获马匹五十匹,暂无大碍!”

这本是难得的捷报!

可眼下,这份捷报,却压不住他心头的烦躁!

四大家族在朝中盘根错节,若是他们真要发难,自己这个皇帝,怕是难办。

“陛下,臣有本奏!”

秦显第一个出列,双手高高举起奏折,声音刻意拔高,震得殿内梁上的灰尘都微微颤动。

“黑风寨顾北,私造军械、囤积粮草、豢养流民,其心昭然若揭!”

“臣已查明,黑风寨地窖藏粮万石,军械库私铸火炮二十门,更收纳流民数万,名为安置,实为招兵买马!”

“此等拥兵自重之辈,若不早日围剿,恐成心腹大患!”

“臣恳请陛下下旨,派禁军前往北疆,诛灭顾北,以安社稷!”

话音刚落,赵霖立刻出列,从袖中掏出那几张纸,由太监呈给赵珩,语气急切又带着几分痛心:

“陛下!秦大人所言句句属实!”

“臣这里有顾北私造火炮的图纸,您看这炮身尺寸、火药配比,与军中制式火炮别无二致,绝非民间能造;还有这封密信,是臣的人从漠北商队手中截获的,上面写着‘顾北愿与漠北王巴图联手,共分北疆’,落款虽无姓名,可字迹与顾北先前给朝廷的奏折如出一辙!”

谢坤和林嵩也紧跟着上前,前者捧着一本账册,后者拿着几份“证词”。

谢坤躬身道:

“陛下,顾北收纳的流民中,多有亡命之徒,上月更有流民闯入长安城外的粮库,抢走粮食百余石,据粮库守卫指认,那流民身上带着黑风寨的腰牌!”

林嵩则补充道:

“陛下,臣听闻顾北在黑风寨自立‘王爷’,流民皆称其‘顾王爷’!”

“他乃是一个被削了王爵的罪人,此乃僭越之举啊,陛下!”

“若再放任,恐生大乱!”

殿内瞬间炸开了锅。

有与四族交好的官员立刻附和,兵部侍郎张谦出列道:

“陛下,顾北久居北疆,不听朝廷调遣,如今又有此等证据,绝非善类,当速速围剿!”

可更多官员却面面相觑。

顾北在北疆抵抗漠北,是实打实的功劳,四族这“证据”,未免来得太巧了。

御史大夫李嵩刚想站出来反驳,却被秦显狠狠瞪了一眼,那眼神里的威胁再明显不过!

若是敢多嘴,日后秦家定让他好过!

李嵩攥了攥袖中的笏板,终究还是把话咽了回去。

赵珩拿着奏折的手微微发抖,战报上顾北的捷报还在眼前,四族的“证据”却又如此“确凿”。

他心里跟明镜似的。

顾北若是想反,早在漠北入侵时就该倒戈,何苦拼死抵抗?

可四大家族掌控着江南的赋税、京畿的兵权,若是直接驳回,怕是会引发更大的风波。

他皱着眉,沉默了许久,才缓缓开口:

“此事……事关重大,容朕三思……”

“陛下!不可三思啊!”

秦显急忙喊道。

“顾北势力日渐壮大,若等他羽翼丰满,再想围剿,就难了!”

就在这时,殿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喧哗,像是有无数人在呐喊,声音越来越近,连殿内的金砖都仿佛在微微震动。

一个小太监连滚带爬地冲进来,鞋都跑掉了一只,发髻也散了,跪在地上连连磕头,声音带着哭腔:

“陛下!不好了!”

“长安街上贴满了告示,全是说四大家族的坏话!”

“百姓们都围在秦、赵、谢、林四家府邸外,喊着要杀奸臣,还要冲进府里抓人呢!”

“什么?”

赵珩猛地从龙椅上站起来,龙袍的下摆扫过地面。

“快!把告示取来!”

太监不敢耽搁,连滚带爬地跑出去,片刻后捧着几张泛黄的告示回来。

赵珩一把抓过告示,展开一看,脸色瞬间从苍白变得铁青!

第一张是秦家的账本,上面用小楷工工整整记着:

【天启十三年冬,克扣镇北军粮草三千石,卖给漠北商队,得银五千两!】

第二张是赵家的密信,这次的字迹清晰无比,正是赵霖的手笔:

【巴图大汗,三月初五,我派家丁作内应,袭黑风寨西翼,你率军主攻,事后北疆三城归你,我只要顾北的项上人头!】

第三张是谢家的通商账册,每页都记着卖给漠北铁器百斤、药材五十斤,落款是谢坤之弟谢明,甚至还有漠北商队的签收记录!

最后一张是林家的土地契约,写着:

【林家强占流民土地百亩,逼死流民三户!】

下面更是附着流民的签名和指印。

每张告示的右下角,都盖着黑风寨那枚狰狞的狼头印,醒目无比!

“这……这是伪造的!”

“是顾北伪造的!”

秦显冲上前,指着告示,声音发抖,连官帽都歪了。

“陛下,您可不能信啊!”

“这账本是假的,管家的签名也是仿的!”

“顾北这是怕朝廷围剿,故意栽赃陷害!”

赵霖也慌了,连忙跪在地:

“陛下!臣冤枉!”

“那密信不是臣写的,是顾北找人仿的!”

“他这是贼喊捉贼!”

可此时,李嵩再也按捺不住,出列拿起秦家的账本,声音洪亮:

“陛下!老臣认得秦家管家的笔迹!”

“当年老臣查过镇北军断粮案,秦家管家的供词笔迹,与这账本上的签名一模一样!”

“天启十三年冬,镇北军三万将士因断粮饿死,就是秦家所为!”

“陛下!赵家密信的私印是真的!”

兵部尚书王磊也站了出来。

“去年赵家修缮祖宅,曾向工部借过印泥,老臣见过那私印的样式,与告示上的分毫不差!”

“还有谢家的账册!”

户部侍郎周元补充道。

“去年户部查过谢家的赋税,发现谢家每年少缴银千两,原来竟是靠通敌赚钱!”

殿内的议论声越来越大,四族的人脸色惨白,秦显想辩解,却被官员们的质问堵得说不出话。

赵霖趴在地上,浑身发抖。

谢坤和林嵩则面如死灰,连头都不敢抬。

殿外的喧哗声也越来越近,隐约能听到百姓们喊着:

“杀奸臣!保顾王爷!”

“交出秦显!为镇北军报仇!”

此起彼伏的声音,震得殿内的铜钟都嗡嗡作响。

赵珩走到殿门口,推开窗户,一股夹杂着呐喊声的风涌进来。

他往下一看,长安街上挤满了百姓,手里举着“顾将军保家卫国”的木牌,有的拿着火把,有的拿着石头,正围着四大家族的府邸扔东西。

秦家府邸的大门上,已经被扔满了烂菜叶和鸡蛋,几个百姓正试图撞开大门,嘴里喊着:

“秦显出来!”

赵珩深吸一口气,心里清楚。

若是再偏袒四族,百姓怕是要冲进皇宫了。

他转身回到龙椅上,一拍扶手,声音威严:

“经查,顾北在北疆抵抗漠北,保护百姓,有功于社稷!”

“其私造军械是为防备漠北,囤积粮草是为安置流民,绝非谋反!”

“至于四大家族……”

他的目光扫过秦显等人,冰冷得像刀。

“所奏之事证据不足,且百姓联名上书为顾北请愿,此事就此作罢!”

“日后若再无凭无据弹劾功臣,严惩不贷!”

秦显等人如遭雷击,瘫在地上,还想再争辩,可看到赵珩冰冷的眼神,又听到殿外百姓的呐喊声,只能把话咽回去。

他们知道,这次不仅没能扳倒顾北,反而把自己推到了风口浪尖!

那账本、密信都是真的,一旦皇帝深究,他们四族怕是要万劫不复!

散朝后,四族的人恨不得立刻消失,低着头匆匆往宫外走。

可刚走到宫门,就被百姓们围了个水泄不通。

烂菜叶、鸡蛋、石头纷纷砸过来,秦显的官袍瞬间被染得五颜六色,他抱着头躲在侍卫身后,却还是被一块石头砸中了肩膀,疼得龇牙咧嘴。

赵霖的官帽被百姓抢了去,扔在地上踩得稀烂。

谢坤和林嵩更是被百姓扯住了官袍,差点被拉下马。

侍卫们拼尽全力,才把他们护进马车,马车在百姓的咒骂声中狼狈地逃走,车轮碾过地面,溅起的泥水溅了百姓一身,却引来更激烈的呐喊。

从此,四大家族在长安的名声一落千丈,百姓们提起他们就骂“奸臣”!

连酒楼里的说书先生,都把他们通敌的事编成了段子,天天讲给百姓听。

四族的人再也不敢随便出门,只能躲在府邸里,惶惶不可终日。

消息传到黑风寨时,顾北正在军议帐里研究战术图,图上用红笔标出了漠北军的可能进攻路线。

苏瑾拿着战报跑进来,脸上满是笑容,连声音都带着雀跃:

“王爷!长安的事成了!”

“陛下不仅没下旨围剿咱们,还说您有功于社稷!”

“四大家族现在被百姓围着,连门都不敢出,听说那个秦显被石头砸中了肩膀,现在还在床上躺着呢!”

顾北放下手里的炭笔,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笑。

他早就料到四族会发难,所以提前让人把四族通敌的证据送到了长安,还让流民中的读书人写了告示,贴满了长安街头!

大炎的百姓心里有杆秤,谁是忠臣,谁是奸臣,他们最清楚。

“这是他们自找的。”

顾北拿起战术图,手指点在云漠关的位置。

“咱们在北疆拼死拼活,他们却在背后捅刀子,也该让他们尝尝被百姓唾弃的滋味。”

他顿了顿,看向苏瑾,眼神变得严肃。

“不过,别高兴得太早。”

“四族倒了,巴图那边怕是不会善罢甘休!”

“探子来报,他已经集结了五万大军,准备南下了。”

苏瑾脸上的笑容立刻收了起来,躬身道:

“王爷放心,咱们的炮兵营和骑兵营都准备好了,随时能应战!”

顾北点了点头,目光落在战术图上,眼神坚定!

巴图,这一次,定要让你有来无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