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鲁定公当时对孔子的许诺,孔子在中都放手大干,十大举措在孔子及其弟子们的努力下顺利得以推行。
仅仅几个月,中都的民风得到了显著改善。
据说,当时中都南边有一个进义村,虽仅十几户人家,但孔子曾带弟子前来调研。
而且,孔子与弟子们在进义村一住就是几天。
在进义村的一棵大树下,孔子与村民亲切交谈,宣传周礼核心理念,村民非常爱戴孔子。
过了两天,孔子欲往其他村庄,进义村村民舍不得孔子离开,居然偷偷将孔子的马匹给藏了起来。
孔子见盛情难却,遂民意继续讲了三天的周礼文化。
当时,进义村有一不孝子,经常打骂虐待自己的瘸腿老爹,对村里人也凶巴巴的。
但不孝子听了孔子的宣讲后,对自己的行径惭愧不已,从此痛改前非,不但不再虐待老父亲,还每天向父亲请安,嘘寒问暖,榻前陪伴。
村民还经常见他背着父亲外出散心赏景,后来被公认为本村第一大孝子,远近闻名。
孔子离开进义村后,村民为纪念孔子,将进义村改名为次丘村。
后来,次丘村声名大振,很快发展起来,从一个十几户小村慢慢发展成数百户大村,再分成若干个自然村。
进义村曾经藏过孔子马匹的那个地后来发展成一个叫留马庄的自然村,进义村孔子与弟子曾经住过的地方也发展成一个叫次邱店的自然村,孔子讲过学的那地方发展成为一个叫讲学村的自然村。
请对这些村庄予以高度的敬意,这些都是历经二千多年传承的历史文化名村!
在中都,孔子全面推行以礼治民政策。为此,他经常带着弟子赴各处宣讲礼教文化。
孔子的施政,善于从细微处着手,进而延伸到整个社会层面。
如孔子大力宣扬男女别途,要求一条路上,车走中间,男走右,女走左。
这不是孔子的发明,而是周礼的规定,要求男女有别,互相不认识的男女要避免接触。
孔子为何要从这一细节着手倡导这方面的教化?
原因是当时包括中都在内的许多鲁国城邑,男女不正之风盛行!
所谓男女不正之风,不用说男女行道根本无别了,男女私通之事司空见惯。
这主要是整个贵族层面完全背弃了周礼关于男女之礼。
根据周礼规定,男女授受不亲,规定男女之间不能直接接触、言谈或授受物件,如食不连器,坐不连席,道不同行等。
但春秋末期,贵族男女之间,擅行非礼奸淫之事习以为常,嫂通小叔、兄淫弟媳等,还有君夫人私通臣子、国君私通臣妻、父亲抢夺儿媳,甚至有的国家还有祖母通孙儿、朋友互换妻子等事频频流传于春秋江湖。
上行下效,贵族层面非但不以男女乱来为耻,反而以各种私通而荣,那整个社会层面风气就乱了。
孔子很清楚,所谓清官难断家务事,这种男女之事,唯教化可解之。
只有通过不断宣传礼教文化,让百姓知道何为耻辱何为光荣,才能够在自觉层面去抵制假丑恶,宣扬真善美。
在孔子不懈宣传教育下,中都民众慢慢接受了男女有别的周礼文化,开始反思作为鲁国人民,应该大力提倡与维护、发展周礼。
男子失德,女子淫荡,是整个社会伤风败俗的直接体现。
那就起来抵制男女关系乱搞的不良风气吧。于是,在中都慢慢形成了一种揭发抵制乱搞男女关系的风气。
据说,中都大户公慎氏之妻漆氏长得非常漂亮,但非常淫荡,将不少贵族公子哥勾引到了自己的床上。
由于孔子治理中都之前,整个贵族圈乱搞男女关系貌似是常态,见怪不怪,公慎氏被戴了绿帽子,虽然有所察觉,但也开一只眼闭一只眼,何况自己也是喜欢拈花惹草的主。
人们都知道公慎氏有一个不安份守己的老婆,但连你公慎氏都无所谓,谁还会有意见?
孔子担任中都宰后,推行教化,大力宣扬礼教文化,中都上至贵族下至百姓开始对女子不守妇道予以抨击。
终于有一次,公慎氏的一位好朋友建议公慎氏妥善处理自己老婆的事:
“兄弟,不要让一个女人损害了你整个公慎氏家族的名节!你现在这个样子,连我们这些朋友都感到很耻辱!”
公慎氏终于作出决定:休妻!
有一次,孔子与仲由、颜回等人赴乡村宣传礼仪文化,正好见有村民在捕鱼。
孔子师徒欣赏了一会,突然孔子大声叫道:“停下,停下!”
仲由走上前,向村民们亮明了身份,村民们听说是堂堂中都宰孔夫子来本村考察讲礼,非常激动。
但村民们都很诧异,这个季节正是捕鱼时节,孔夫子怎么命令他们停下?
孔子见众人不解的样子,叹口气道:“竭泽而渔,虽有大获,然后无鱼。”
原来,村民们用了长木巨绳乱石将河道两头截流,形成一个水坑,再将水坑的水用木桶木勺排掉,以此方法捕鱼。
这样捕鱼,水坑里无论大鱼小鱼,均一锅端完。
孔子的意思是,如果现在将鱼一锅端完了,那以后岂不是没有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