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明朝官员俸禄,就是个伪命题(1 / 1)

加入書籤

然而,就在众人以为吴王殿下要发火的时候,对方却说出了让人意想不到的话。

“难道【辰时后】将近9点上班有点早了?”

“应该不会吧,如果是的话,时间咱们还能调整些。”

“看你的神色不太好啊,是不是遇上了什么事?”

“???”

“???”

在场的官员全部懵逼,还以为自己听错了。

反应过来的官员,也都小声议论着。

“天呢,我不会听错吧?”

“吴王殿下说,工班时间还可以调整?”

“我也觉得是听错了,这哪里像亲王说出来的话。”

当在场的官员们,得知自己没有听错的时候,都是惊讶无比。

谁也不相信吴王朱允熥说的话语。

现在都已经早上【辰时后】将近9点上班了,还能再延迟??

布政使曾正等人都是脸色微变,这也太无视朝廷制度,就算是藩王也不能这么当众践踏!!

“殿下,臣迟到了,还请您责罚。”

“那你们呢?”朱允熥看向其他两人。

某两个官员赶紧跪地满脸恐慌:

“王爷恕罪,实在是家离衙门路途太远,又不得不回去。”

“臣也是,绝对不是故意的,还请您定罪!!”

“左长史,他们说的可是实话?”

王泰赶紧站了出来,躬身回话:

“是的吴王殿下,他们都是去年考取的功名,今年才有机会来到济南任职。”

“衙门这边,没有条件给他们安排一家人住宿,所以……”

“哦,这样啊,怪我~这种情况应该早就发现。”

“铁铉~”

“臣在!”

“本王问你,吴王府的这些官员俸禄为多少?”

“回禀殿下,从正五品每月粮食14石,到从九品官员每月5石,最后未入流人员月3石。”

“然后朝廷再发点大明宝钞,调味品,绢布等以做补充!!”

闻言朱允熥才想到,明朝初期官员俸禄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因为在这个事情上,皇帝朱元璋那是【宁杀错莫放过,动不动就牵连屠戮上万人】

大明律法规定,凡是贪污60两白银以上就处死,甚至会动用剥皮实草等酷刑。

可见为了防范官员贪污腐败,朱元璋所做出的努力。

用前世的话来说,宁愿明朝当贪官,也不愿意当清官。

这是为何呢?

就拿铁铉现在正五品俸禄来说,他的月粮食为14石。

按照这个时候的物价,1石相当于150斤粮食。

看似很多,实则不然!!

因为在明朝所发俸禄,可是要进行折色的。

也就是用大明宝钞,还有其他的调味品和布匹等进行折算,最后才形成固定工资。

看着东西挺多,粮食也够,可大明宝钞禁不住贬值,大明朝前期还值得钱,但后期根本不值钱。

至于其他的物品,哪怕是变卖,实际价值也不算高。

绝对达不到,所发各级官员俸禄的标准!!

这就导致大明朝的官员,生活过的越来越不如意。

甚至有的都吃不饱肚子,养活不了家人,更别说吃肉喝酒什么的。

朱元璋的想法挺好,但弊大于利太过于矫枉过正。

越是这样克扣官员,他们反而胆子越大贪污越狠!!!

想到这,朱允熥脸色一喜,这不就来事了吗??

“周静是吧,本王问你,朝廷发给你的俸禄够不够吃饱穿暖?

“这~”

双膝跪在地上的周静脸色略带慌张,看着四周的官员,好像在求助。

这个问题可不好回答,谁知道吴王殿下是什么意思。

要是说错连累了旁人,他这个官还做不做了?

朱允熥脸带笑意:

“有什么说什么,这次事情本王不会追究你。”

听到这话,周静恐慌的脸色才算变得好点。

不过还是思索了会才回答:

“回禀殿下,朝廷发的俸禄也就能够一家人吃饱,其他宝钞不经花。”

“哦,怎么个不经花,就按你本身的情况说出来。”

“要是可以的话,本王会适当考虑帮助你们。”

朱允熥这话一出,大厅里的官员们再次悄悄议论起来。

“你说,吴王殿下是什么意思,怎么听不懂啊?”

“我也不太明白,总有种被挖坑的感觉。”

“你俩声音小点,没听殿下说如果有困难,会帮助我们吗?”

然而迎接对方的是几个同僚们的白眼。

“老王,你也是官场的老人,这话信吗?”

“就是,还照顾我们,依我看最近这公办时间的调整,说不定是给我们下套。”

“没错,我感觉也是。”

“哎~就这样的生活条件,说出去谁信啊!”

“这点朝廷俸禄养不了家啊,咱们那么多年的寒窗苦读是为了什么?”

“不说风光无限,养家糊口总需要吧?”

议论的几名官员瞬间沉默,每个人都变成了苦瓜脸。

高级别的官员不用为温饱而发愁,但像他们这样最底层的官员,平时可就愁怀了!!

就在对方犹豫的时候,铁铉回头说道:

“周静,有什么说什么,不要有任何隐瞒。”

“要相信吴王殿下。”

面对上司铁铉的话语,周静决定说实话。

不得不说这个刚来的老大还是可以的,作风很严谨,对下属也很友好,虽然为人很直但不会欺负人。

只要能把工作干好,对方根本没什么作为上司的架子。

“殿下,那下官就直言不讳了。”

“下官为从7品,每月粮食为7石。”

“可实际到手的俸禄根本没这么多,大部分都是折算下来的。”

“折算下来的价值,根本就不够,还不如实实在在给粮食划算。”

“像我父母都健在,也成家有了两个孩子。”

“一家六口温饱能够解决,但这是寻常时候。”

“如果有人生病读书什么的,日子就会过的很拮据。”

“父母要养,孩子要读书,家里要吃喝用度,多年来我们家连小院子都买不起。”

“没办法,我只能走路回很远的家,想要住在衙门,但没有地方可以住。”

“一家子人又不放心,租房又租不起。”

“所以,路途遥远就是你迟到的原因?”

“是的殿下,因为老母亲生病,我只能每天两头跑,还请殿下恕罪。”

说着,周静不自觉眼眶红润,把头埋在地上不停的抽泣。

在场的官员们这次都没有说话,大家都有这样的问题,已经很多年了,可有什么办法。

“王泰,衙门里没有让困难人员住宿的地方吗?”

右长史王泰赶紧说道:

“回殿下,王府衙门只有不到二十间房子,需要的人又很多,衙门也力不从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