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请君入瓮(1 / 1)

加入書籤

这件事的好好想想,不能随便给答复,最起码该怎么动手,什么时候动手,在哪里动手,都得想好了。

朱慈炯眼神闪烁了几下,招了招手,示意魏定方可以把人带进来。

听听多尔衮究竟想说什么,再做打算。

时间不长,信使便被带进厅堂内。

来人个子不高,五十来岁,还留着一撮山羊胡。

进入房间后眼神不断地四下打量,似乎在寻找什么。

朱慈炯只看了一眼,对这人就有了大概了解。

之前朱慈炯还以为多尔衮最差也会派了一个王爷级别的使者,没想到居然是这么一个存在,只看外表,就不是什么能登上大雅之堂的人物。

从这也能看出来,多尔衮压根就不重视这次见面。

既如此,更应该让他们知道知道自己的厉害。

朱慈炯笑呵呵抬起手。

“女贞部落历来与我大明交好,如今遣使而来所为何事啊?”

使者心里原本还有点嘀咕,不知道朱慈炯究竟是个怎样的存在,如今一见,似乎对方也没有什么过人之处。

看到这,使者脸上的表情也变的丰富了不少。

“皇帝陛下,我奉摄政王多尔衮殿下命令,特地过来与大明重修于好,共抗叛民!”

“好!非常好,备宴,我要好好招待女贞使者!”

出乎预料的礼遇,就连女贞使者都没想到,很快宴席排开,各文臣武将都过来助兴,女贞使者更是被安排到了上座,一副礼遇有加的模样。

席间在朱慈炯的授意下,文武官员纷纷敬酒,女贞使者被灌的酩酊大醉,宴席结束后,朱慈炯还让人送来黄金万两,给使者作为赏赐。

这一下,女贞使者就差掏心掏肺了,对朱慈炯无比尊崇。

酒宴散去,女贞使者被随从搀扶着踏上归路,原本陪酒的文武官员却都留在大厅内。

“陛下,您这是何意?”

宋延恩有点不明所以,朱慈炯想要算计女贞这件事情只有魏定方知道,其他人还一概不知。

为保事情机密,朱慈炯并未直说,而是笑呵呵道:

“女贞想要帮我们打顺军,这等好事怎能错过,你们就不必多问了!”

文臣听到这,一个个笑逐颜开。

“女贞部落还算有良心,在这时候弃暗投明,陛下,待到我们回归北京,平定叛乱后,一定要给女贞族立碑修撰,让他们的功绩代代相传!”

“对对对!到时候老朽不才,愿意为其题百字碑文!”

“陛下洪福齐天,可昭日月,让周边蛮族心悦诚服,主动投靠,真乃我大明之幸也!”

“对对对!这都是陛下的福泽,我等都是借了陛下福泽才能亲身经历这开元盛世!”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文臣们一个个都癫了,好像马上就能驱除叛军,重回北京。

和他们相比,武将们一个个脸色都不好看。

朱慈炯自然把一切都看的清楚,这些文人胸无大志,以为读了几本书,肚子里有点墨水就能掌控时局?

实则都是些酒囊饭袋,多尔衮借道攻城的手段这么明显,他们竟然看不出来。

朱慈炯玩味的看着这些人,心里盘算,等定远舰回来,带来南方人才后,把这些人统统罢官。

心中如此想,朱慈炯却并未多话,摆摆手示意众人退下,等所有人退走后,朱慈炯立刻让魏定方将所有武将重新召集到殿中。

仅仅一个钟后,武将们去而复返,再看这时候的朱慈炯,早就没有醉意,相反,他眼神冷酷,炯炯有神。

“诸位将军,加官进爵的时候到了!”

一句话,立刻点燃所有人的热情。

“陛下,你是不是在欲擒故纵?”

宋延恩双目闪亮,满眼期待。

其他将领结合朱慈炯之前做法,这时也猜到八九不离十。

“陛下,那多尔衮阴险的很,不知可否上当?”

朱慈炯信心十足。

“有了今晚的饭局,我不信他不上当!众将听令,集合全部步卒,分布在所有据点,等待号令!”

“诺!”

另一边使者带着朱慈炯赏赐的黄金,回到了女真大营。

此时天色已经升起了鱼肚白,他的醉意也消散了不少。

不过一想起朱慈炯对他的礼遇,使者就不断的嘴角上扬。

没多时马车便走进了一个偌大的镇子。

在那镇的正中间有一个十分巨大的沾包。

使者来到沾包外面立刻走下马车,整理好衣服毕恭毕敬的站在门口。

“是迖殊回来了吗?进来吧。”

很快里面传来了一个年轻男人的声音。

使者听到声音浑身一震,立刻弓着身,小步走进了毡包里。

抖了两下袖子,迖殊单膝跪在地上。

“殿下,我回来了。”

沾包正中间的一张虎皮椅子上。

这是个看起来只有30岁出头的年轻男人,梳着一根长长的辫子,整个额头被刮的锃亮。

看起来人不怎么样,但他确是女贞现今最有权势的人,摄政王多尔衮。

此刻多尔衮正在端着一本兵法认真研读。

听到声音后微微的抬起眼皮扫了一眼。

“听说你昨天喝醉了。”

仅仅是一句话,名叫迖殊的使者,便浑身一颤,赶忙双膝跪地。

“回王爷殿下!昨天明皇朱慈炯安排酒席,奴才一时没把持得住,多贪了几杯,不过王爷放心,事情已经办妥,明皇答应让我等入关时间就定在了今日午时。”

虎皮椅上的男人听到这话把手中兵法放在书案上,站起身倒背着手来回踱步。

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迖殊跪在地上也不敢说话,他根本不知道多尔衮心里究竟在想什么。

害怕自己多话,反而触怒了对方。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足足一刻钟,多尔衮才停下了脚步,随后呵呵的笑出声。

“看来这明皇也是名不副实之辈,之前看他果断的处理吴三桂,我还以为他是个人才。”

多尔衮笑着摇头一脸的不屑。

迖殊趁着机会赶紧凑上来拍马屁。

“是啊,那明皇虽然地位很高,但才智和能力这两方面来说,比起王爷您可是差了十万八千里。”

多尔衮微微抬起了一只手,止住迖殊的话。

“既然他已同意我们入关,那立刻通知下去所有八旗子弟即刻造饭饱食之后,列队行军,我们要在午时之前赶到山海关下。”

“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