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 新乐器和潮流音乐(1 / 1)
上一世当兵之前,朱慈炯也是个全面发展的人才,乐器虽然谈不上大师程度,但也足够专业。
短暂时间调试后,钢琴终于发出了他该有的声音。
朱慈炯简单的尝试了一番,非常满意。
回忆一下前世的流行乐曲,朱慈炯将它们一一记录下来,这一忙碌就是足足一夜时间。
到第二天早朝,朱慈炯将这些东西拿出来时,满朝文武全都呆住了。
“陛下!这……这……都是您写的?”
史可法看着摞得高高,足有百首曲目的曲谱,人都麻了。
震惊的不仅只有他一个。
歌曲曲谱,一夜时间创作上百首,这得是什么样的旷世奇才啊。
早就对自家的皇帝五体投地。此刻又让他们刷新了对朱慈炯认知。
可惜后者根本就没有在意这些东西给在场人带来多大震撼,反而表情平静的让精选出来的几名戏子歌姬登上大殿。
朱慈炯亲自示范,一句一句教,很快,几个人便各自掌握了一两首歌曲。
等他们把学会的歌曲,绘声绘色演绎出来的时候,满朝文武再一次被震撼。
“陛下,这都是怎么创作出来的啊,一晚上上百首不说,还都这么悦耳动听,关键这种演唱方式,真是前所未闻,还有那个叫钢琴的乐器……,声色和谐,曲调优美,妙哉,妙哉啊!”
“哈哈,史相不必太当回事,此些不过小道尔,我现在交给你新任务,在全国各地,凡是州县以上地区都搭建足够大的演奏厅,不仅要有学乐器演奏,还要让这些歌姬现场表演!周而复始,全国巡回!”
“懂!陛下放心吧,我一定做好!”
有了前面足球作为开创,其他的新鲜事物如何快速深入人心已经轻车熟路,史可法也明白的很。
朱慈炯在交给他新任务,他也知道该怎么抄作业了。
歌曲的发展传播速度远远超过朱慈炯的预计,仅仅几天时间,最开始传播出去的歌曲很快便在全国流通。
几乎都是人传人。
这个时候还没有留声设备,歌曲没法保留,但即便这样,歌曲的传播速度还是极为迅猛。
也和他之前的想法不谋而合,那些富足,没有什么追求和向往的女子,开始为这些音乐陶醉。
大大引导了她们的风向。
朱慈炯在这个时候,又推出女装,潮流,发饰等等各种标新立异的小手段,他们传播速度在歌姬帮忙宣传的情况下,很快便席卷全国。
仅仅不到三个月,整个大明都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时尚阶段。
国家各个方面都在蓬勃发展,科技,军事,贸易也都在这个时候迎来了春天。
尤其是贸易,以往南洋各个地方送过来的物品,最终选择者都是富户豪绅,达官显贵。
普通百姓对这些东西根本就嗤之以鼻。
所以,真正的市场看起来很大,但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坚挺,毕竟达官显贵,富户豪绅毕竟是少数。
哪怕他们单人的消费量可观,总体消费量却只能说一般。
但在潮流被拉动起来之后,普通百姓都开始需要这些东西,市场瞬间被拉大,大到一个普普通通的香脂粉,以往的时候价值一两白银。
在全民需求的情况下,开始供不应求,最终的价格被定在了22两白银一小盒。
整整翻了22倍。
这只是一个很普通的缩影,有些东西的价值还要远远超过这个数量。
大明原本就富饶,这一下,更是被拉动了庞大的市场。
朱慈炯得知具体变化后,忍不住满脸得意。
“很好,看来还是后世经过验证的才是真理。”
国家开始变得越来越好,国家的凝聚力在这个时候也越来越强。
这一点在大明以外其他国家看得尤为清楚。
已经分裂成20个大小国家的朝鲜,原来的朝鲜王朝还在,只是土地已经缩水成为原来的十二分之一。
新任朝鲜王是李宏恩的外甥,他在李宏恩死后,抢夺了原本属于李家的王朝。
此时,新朝鲜王朴勇书原本意气风发,觉得自己有能力统一朝鲜,最后还会把战火重新燃到大明,但在这个时候,他突然听到了大明的变化。
朴勇书震惊之余,人也像是被钉住了一般,足足愣了一分钟,最后他颓废的坐在地上。
“完了,大明坚不可摧,我们没机会了!”
朴勇书也是个狠人,确实有些能耐,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局势。
早在大明对李家王朝动手之前,他就准确的猜到了大明的战略,和李家王朝最后的结局。
这也是他为何当权后,能信心满满觉得可以统一朝鲜。
但现在,他彻底迷茫了,大明从各个方面凝聚民心,如今的大明凝聚力超强,数千万人就像是一块铁板,再也没有一丝间隙,如此的大明,怎么会给他们机会重新统一朝鲜呢?
朝鲜只是一个缩影,也还好,和他们相比,樱花国则彻底沦陷。
并不是被大明武力征服,而是被大明的流行音乐和娱乐运动征服。
樱花国内之前相互征伐,乱作一团,此时虽然不再征伐,却开始了各自模仿大明。
大明有的流行,他们很快就会模仿出来。
统治者以为这样很好,不至于每天都在战斗,但是他们不知道,不知不觉间,樱花国人心中已经被逐渐烙印上了大明的印记。
他们心底对大明充满崇拜,狂热到任何大明的负面谚语都不能接受。
而这一切都只在短短的三个月时间发生。
北京,九月初,天近秋色。
朱慈炯站在宫墙前,看着树木上零星的黄叶、
“又是一年秋,又是一个多事之秋啊!”
“陛下您想到了什么?”
安茶公主牵着已经四岁的小太子,衣袂飘飘走到身前。
这段时间大明的发展很不错,可朱慈炯却笑不起来。
昨天,欧罗巴方向传来消息,杨勇死了,具体死因不详,远征舰队又来要求运送补给。
朱慈炯从北西伯利亚回来后,各个外派的战斗单位都上书重新表示臣服。
当时欧罗巴驻扎的舰队也如此,但后来朱慈炯发现,他们虽然上书,更多的则是稳住朱慈炯。
后续的命令想尽办法推诿。
那时候他就怀疑,远征舰队觉得天高皇帝远,已经脱离了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