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你会发现。”
“进入【脑海里一片空白】的时候,其实还剩下最后一个东西如同白色画布的东西,恰恰是这个东西让你依然能看到脑海中的空白状态。”
“否则,你是决不可能知道,自己正处于【脑海里一片空白】状态的。”
“这个东西,正是我们说的视角,也就是——觉知。”
“由此,可以得到一个发现。”
“觉知不依赖于思考而存在,也不依赖于念头而存在,更不依赖于情绪而存在。”
“觉知,代表了你纯粹的存在本身。”
“举个生活例子。”
“有没有注意到一件很奇怪的事,我们人在做梦的时候,梦中经常会发生各种光怪陆离的奇妙事件。”
“你会发现,有时候你在梦中是第一人称视角,有时候你在梦中处于空中的第三人称视角。”
“有时候,你在梦里的身份与你现实之中大同小异,有时候你又会在梦里完全变成另一个人而不能自知。”
“但是,你都的可以毫无阻碍地代入到新的梦境身份之中,并产生一种真实存在的‘自我感’。”
“有时候,明明梦中那人的记忆、言行、思考方式都不同于现实中的你,你依然可以毫无阻碍地将梦里那个人认知为【我】。”
“由此可知,这种【自我感】的来源,并不来自于你出生以来所积累的【记忆信息】——比如:你的名字、你的家庭、你的国别、你的性格、你的喜好等等自我定义。”
“这种【自我感】,恰恰来自于觉知。”
“你平时所谓的自我定义,其实是觉知临时调用你的记忆库之后,给你组建出的一种暂时性虚幻身份,即虚假的自我。”
“就像有人认为【我是一个从来不敢与人沟通的懦弱者】的身份,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个人的认知发生变化,行动发生变化,新的记忆会逐渐替换过往记忆,这个人就会坦然接受【我是一个敢和任何人沟通的勇敢者】的身份。”
“这一刻,自我的身份定义就产生了变化。”
“但是,无论是恐惧沟通的前者,还是不恐惧沟通的后者,觉知本身没有出现任何变化。”
“唯一变化的,是这个人意识中所抱持的、时刻被觉知在无意识中所调用的记忆与定义。”
“从这里就可以知道,我们出生以来接收到所有来自外界的信息,其实都是被不断填充然后临时调用的信息储备库。”
“我们从外界接收到的任何信息,都不代表我们自己的本质,因为本质不是那些会不断改变的东西。”
“而是那个一切外在输入的信息消去之后,最终剩下的那个无法被消去东西——心。”
“换而言之,心就是觉知,觉知就是心。”
“如果我们认同于过去发生的信息,会认为自己的个性、性格、弱点是无法改变的,是完全天生的。”
“若是发现了自己意识的本质,就会认识到。”
“你的生命之中,唯一伴随你而永远存在的,直到你死亡为止也不曾改变的,唯有觉知本身。”
“除此以外,你被外界输入的一切信息,都是可以被随意转换、编辑和改变的,不存在无法改变一说。”
“也是为什么,同样恶劣家庭环境下长大的、一对同时出生的双胞胎兄弟,依然会有哥哥成为屡教不改的罪犯,弟弟成为正直仁慈的律师的现象。”
“不是外界对他们输入的信息,完全决定了他们未来会成为一个好人或是一个坏蛋,而是他们在个人成长经历中,觉知选择了以消极方式还是以积极方式去调用外界信息,创造自己的身份定义。”
“心怀天堂的人,在地狱之中活出天堂;心怀地狱的人,在天堂之中活出地狱。”
听到这里。
希尼娅忍不住右手握拳轻敲左掌,一脸感慨:
“原来如此!”
“听你这么一说,一下对很多问题豁然开朗。”
“原来,人类意识的本质不在于记忆信息,而是在于时刻调用信息的那个觉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