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四合院64(1 / 1)
这一举动把刘海中和刘大妈给吓得不轻:“光齐,你这是做什么呢?”
刘光齐把东西收拾停当,径直走出屋门:“爸妈,我家那边在保城,她爸是河北的重要领导。
咱们早就商量好了,去保城之后我就能担任股长职务,也就是正式成为一名领导干部了!”
二大妈听了当即慌了神儿,在地上一坐就嚎啕大哭起来:“光齐呀,你不能这么做!我们两口子为了供你读书可是一点没惜钱!以后靠谁养活我们啊?”
她那哭声惊天动地,左邻右舍都赶来看热闹。
早上时候,刘海中还洋洋得意地说儿子马上要迎娶领导的女儿了。
没承想半天功夫就出了岔子,成了街坊热议的大新闻。
罗晓卿干脆打开窗户对着屋里喊:“妈,快来看看热闹,您看了就气消了!”
罗会真听外面闹腾得厉害,赶紧掏出瓜子一边嗑着一边围观。
而沈幼甜就安安静静地坐在罗晓卿旁边,帮着剥着瓜子皮。
罗晓卿时不时还夹上两块鱼肉放进沈幼甜嘴里,满是疼爱。
整个罗家敞开了门。
这时听见刘光齐冷冷地道:“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我也要学会自力更生!从今往后,我自己挣的钱我就自己花!而且你们要是想要我养,就得先考虑好自己的收入问题了。”
这句话把刘海中的肺都要气炸了:“光齐,你怎么能这么对你爸妈?你......”
刘光齐回头对父亲说道:“爸,您也别怪我了。
从小到大就看着您那种暴力教育方式,我已经受不了很久了。
都说父母若无慈心,子女自然也就不会孝顺。
您还是反省下自身的问题吧!媳妇,走,咱不管他们了。”
说罢,拉着刚领结婚证的媳妇儿当天就上了通往保城的火车。
刘海中因为这句话当场就气昏过去了。
二大妈还在外面大声哀嚎,指挥两个儿子把老伴背去医院。
众人看完了这个家庭纷争后,不禁闻到了阵阵香气:“怎么回事,这么香?”
有人辨认出香味来源:“这不是酸菜炖鱼吗?还有柴火烧的鸡,哎哟我的天,罗家这日子过得真赛过神仙!”
秦淮茹抱着怀里的棒梗看完热闹转头瞧见罗晓卿宠溺地给沈幼甜喂食,而沈幼甜也认真地为罗晓卿剥瓜子壳。
这一幕看得秦淮茹心中既羡慕又嫉妒,眼泪都要流下来了。
要是换作贾家的话,贾冬旭能把鱼都吃了再扔给自己才怪。
但眼前这一切让秦淮茹悔恨不已:为什么罗晓卿就可以这样娇惯沈幼甜,给她吃最好的鱼肉并且如此关心她?
而另一边的贾张氏看见罗家丰盛的餐宴直接坐倒在地上嚎哭起来:“老天不公啊,贾家天天吃不饱,可怜我们的大孙子才一周岁饭都吃不上。
可是罗家呢?吃好的喝坏的从来也没周济我们一点。
真是太过分了。
老贾呀,你睁睁眼看看吧,老罗家欺负我们孤苦寡母啦!”
此时棒梗闻到了香味忍不住嚎哭起来:“我要吃...给我吃...”
秦淮茹已经饥饿无力抱紧挣扎的小家伙,只能蹲下身子紧紧抓住他以防摔在地上。
这时她的视线不经意瞟到了何雨柱,顿时心里有了一些希望。
自己怎么把这件关键的事忘记了呢?
何雨水经常来罗家住饭,那他的定量应该是多余的,要是能够劝说一下柱子,会不会把这份口粮匀给我们家里一部分呢?
想到这里秦淮茹眼睛水汪汪的望着柱子求助似的。
傻柱看到秦姐的样子站了起来走出门外接过了棒梗:“秦姐,棒梗太淘气了,我帮您送回去吧!”
秦淮茹感激地点头致谢:“柱子,多谢你,要是没有你,我真的不知道
或许不久之后,冬旭就能升职加薪,到那时家里的生活也会好起来!”
秦淮茹却说:“柱子,我怕是等不到那天了。
家里实在揭不开锅了,你能不能想办法从厂里带点棒子面回来?”
傻柱连忙摇头:“姐姐,这可不行!职业道德不能丢,这种事情真的做不得!”
“哎呀,你还装什么正经?你以前没少顺东西出来吧?”
秦淮茹瞪着他。\"那怎么能一样呢?我拿的都是厂长请客剩下的残席,那是理所当然的!他们能榨取工人,难道我连一点汤水都不配喝吗?”
见四下无人,秦淮茹拉了拉傻柱的衣服:“柱子,你就帮帮我吧!我能挨饿,但我不能看着棒梗跟着我受罪啊!”
谁料,不远处传来一句:“秦淮茹同志,是不是要走捷径了?”
这一吓唬反倒让秦淮茹情绪崩溃了:“那我该怎么办?我去求罗晓卿,她根本懒得理我;我去找许大茂,他居然还想对我有所图谋。
我真是黔驴技穷了!棒梗还这么小……我宁可自己苦点儿也不能委屈他啊。”
傻柱见状立刻手忙脚乱:“别哭别哭姐,您可别哭了!我真的没法动工厂的东西。
这样吧,如果还有剩饭盒,我就给您送过来行不行?”
秦淮茹擦着眼泪继续施压:“厂里你是说了不算,但雨水的口粮总在你控制范围内吧?她天天蹭吃罗家的饭菜,粮食放在那儿也是浪费。
分给我们一份定量的话,起码我家也能饱餐一顿。”
面对秦淮茹如此攻势,傻柱终于投降:“好吧,我把雨水那份定量拿给你。”
帮秦淮茹拿了定量后,傻柱回到罗晓卿家,神情闪烁不定,明显有些心虚。
晚饭后,何雨水主动起身收拾餐桌并清洗碗碟。
另一边,罗会真正在准备一些祭祀用品,按传统规矩,新娘结婚必须先去祭拜家中长辈的坟,这也被称为“喜坟”。
罗会真感叹道:“刘光齐真是狠得下心肠啊,说离开就离开了。
就算二大爷犯过错,但他为这个家庭付出不少啊!”
听到沈幼甜问“为什么都说二大爷到时候会没人给他抬棺材板”
时,罗晓卿答道:“二大爷相信‘不打不成器’这句话,无论事情缘由,就对孩子们棍棒伺候,以至于最小的儿子一见到他就噤若寒蝉。
试想谁愿意给这种人抬棺木啊?”
“唉,说到底二大爷也应了一句俗话‘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