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没有手机没有电脑没有网络,就只一堆人围在一起对答案,好一点的找老师解答。
挺难的。
自愿是在本地高中学校填报。
孟与拿着招生简章看了半天,又沉思片刻,最终在自愿单上填写了好几个学校跟专业。
服从调配。
李树云急得抓头发,见孟与悠哉悠哉,瞪大眼睛,“你填好了?”
孟与:“是啊。”
她:“”
她:“牛!”
拉过孟与,“快来帮我分析分析,我头都晕了。”
她这近一年虽然学得十分认真,但丢开多年,很多知识忘得差不多了,加之考试时太过紧张,有些能答对的都答错了,就
况且也不知道各学校的录取分数线,也没有参考。
唉,头秃。
随口问了句“余姝你填的哪些学校的志愿?”
孟与:“沿海的。”
至于具体到学校,她没说,万一没录到就尴尬了。
但,“沿海?”
李树云不解道:“我记得你家不是市吗?那边也有个大学的嘛,省内也有好几所不错的,怎么报那么远,你家里人会同意吗?”
不解是真不解。
关于余姝的身世,孟与没有告诉任何一人。
在李树云看来,下乡的知青都想回到家乡的,毕竟在那里出生长大,有父母亲人朋友。
能有回去的机会,肯定首选。
她就是。
所以才纠结。
她家那个城市的学校不怎么好,她填了又不甘心,可又不想离家太远。
孟与:“你可以找个不近不远的,或者那个学校有没有什么好一点的专业,再或者,其实你有没有想过,家里可能没你的位置了。”
回去了又能怎样。
见李树云脸色变得复杂,她抿唇,“我乱讲的,你不要听我的,按你自己的想法就好了。”
“你从心。”
“别听我的。”
闭嘴不再说话,这关键时刻,多说多错。
李树云最终还是填了老家那所大学,不过是第二志愿,她第一志愿填的是同一个省另一个城市的,除此之外还填了大专中师这些。
可调配。
能考上理想的大学当然好了,如果没被录上,那么能有个大学上就很不错了。
人生在世哪能事事如意。
人要知足常乐。
两人一路回家,在村口遇到了不少人,都在讨论。
有的意气风华,有的垂头丧气,有的低头不语。
尤以李海月最为得意。
作为少有的几个参加高考的本地人之一,她得到了村民极大的关注。
“海月考得怎样?”
“海月报的什么学校?”
“海月填的什么专业呀,女孩子当老师最不错了,听说还有补助,不用自己交学费呢。”
“海月成了大学生,以后端个铁饭碗,找个大城市的结婚,啧啧,可让人羡慕死了。”
“海月妈,你家阿月可真厉害,你就等着享福吧。”
李海月远远瞧见孟与跟李树云走来,等她们走近,她眉毛上挑,嘴角勾起,脸上骄傲自信,提高嗓门大声道:“余姝,你考得怎样,填的什么学校?”
孟与:你这挑衅的眼神跟语气还能更直接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