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都犹豫着是否要写一写我爸,他是个矛盾且复杂的人,当然,世上人没有完全纯粹的简单,只是我离爸很近,我知道他,但我又不完全知道他。我对他的感情也是矛盾且复杂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发觉自己越来越像爸,也越来越理解他不能为家人所理解的一些行为和观念。但同时,我也是矛盾的,因为我理解他而没有完全理解他,也无法全然接受他,这样的心理上的抗拒使我怀疑自己能否写好他。
不过,既然写这本书是为了回顾和审视自己,那就不得不写。回顾过往,我希望自己可以从中找到向前的动力;审视自己,审视自己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审视自己得到的爱,审视自己遇见的人,审视自己以前待人接物的心态,审视自己如何成为了现在的自己。
我听闻爸少年时是个浪漫又浪荡的人,他知道很多港星,喜欢穿漂亮时髦的衣服,人也生得漂亮,剑眉星目,鼻梁高挺,笑起来一口齐牙,兼之长身窄腰,是无论改什么朝换什么代都受欢迎的身板和长相。如果你看过电视剧《孤岛双鹰》,男主角燕双鹰就和我爸长得十分相像。我爸少年时爱留长发,发密而黑,垂肩,颇似动力火车乐队的风采。
不过,他不爱学习,学校是他第一要逃的地方,尽管我奶奶说他学习很有天分,字写得很漂亮。
我爸那时似乎常常逃课,小学也未认真读完,只是纠集着一批年龄相仿的伙伴四处游荡。听他自己讲,那时哪个村子有庙会、娶亲吹响器他都会去,去了听唱戏唱歌倒在其次,主要是为了热闹。那时的少年尤其喜欢热闹,但少年血气方刚,聚在一块就易生出事端,几句话不对付了,拳脚就上脸了。
少年时代总是匆匆逝去,生活的压力不会因你新入社会就放你一马。
千禧年之前的家乡还很贫穷,家家求温饱而已。但爸那时却买过相机,这是很不寻常的事情——相机实在是不合时宜的物件。
那个相机于我而言却是个童话一样的存在。它为我们拍过全家福——我们一家人都在院子里,爸妈抱着还是婴孩的弟弟坐着,我跟姐姐站在他们身侧,身后是土黄沉寂的泥墙,堂屋门也寂寂的关着,斑驳的红色木门成为照片的浓艳背景。
在那个年代,我爸就有拍照留念的意识,我对此很惊喜。不过在后来的一次吵架中,相机被我妈给摔坏了。这似乎也是冥冥中注定的事情。
因为两个人性格不合,观念也不一样。
我爸在我的童年里常常是笑嘻嘻的。我弄丢了伞,妈很生气,他却搂着我慢慢问。他闲时跑去邻居家打麻将,我妈为此生气过,我担忧他们为此吵架,于是跑到邻居家哭哭闹闹央他回家,他却抱着我哄,玩了一会儿就回去了。
我回顾童年时才发现,原来那个时候我就已经夹在爸妈的矛盾中间了。
在威海念小学时,姥姥病重,妈带着还很年幼的弟弟回老家看望。那段时间就只有我和爸爸留在威海,他为了安抚我,起初跟我保证的很好,说休息日带我去海边玩、去某某公园看露天电影,那公园还有棉花糖卖呢。结果,爸的“狡猾”给我上了一课,休息日他只是带我去他的工地“玩”,留我一个人在他的宿舍里,他也只有午饭时间才能回来一下,可以想象我当时有多百无聊赖……
我还记得那时的细节,他是骑着脚踏车带我去的,车的款式偏女性化,车身似乎是淡淡的黄绿色,那条路没什么人,但风不小,我讲很大声,爸爸才听到,他一路蹬了好久好久。爸在宿舍里也放了一套衣服,很脏很旧,尤其是裤腿,遍布干块的泥巴,手一抠就抠下来大块的干泥。他去上班前就先换上这套脏衣服,下班回家前再换回干净衣服。午饭时他端着自己和我的饭回到宿舍,在一张桌子还是椅子上吃的,什么菜全忘了,只记得爸给我拿了一听可乐,他喝了啤酒。
我们当时还聊天,当然,聊的什么全忘了,只记得爸笑说的眉眼。
其实说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父母在听。跟小孩聊天多是无趣的吧,因为大人的脑袋太大了,东西挤得满满当当的还要挤,小孩子那一点点鸡零狗碎的小事已经完全挤不进大人的脑袋了,大人只能用嘴巴装一会小孩子的小心思:啊,哦,嗯,这样啊,那你呢,这样可不好。
可是小孩子很简单,只要你愿意陪他说话啊,他就很开心很满足了。
六年级时爸为我送过一回伞,似乎是秋末冬初了,他穿了一件大红条纹的毛绒大衣,加上身材高挑,衬得整个人愈发挺拔。我跟着爸走在从罗庄小学回家的路上,看见房前屋后冒出的杨树趁着冷风微微摇晃。
前面在写《那些为我喝彩的老师》中,我说没有为我撑伞的人了,这话也不假,因为我爸唯一送伞的那一天没有下雨。
我感觉到爸的温柔,也感觉到爸的无奈和脆弱。
我跟爸原本就没什么可吵的,细细回想,与爸吵架的缘由总是他和妈的矛盾。对,我总是夹在他们中间,总是想让他们和平相处。可是偏偏他们脾气相似,生气时都会先维持一段时间的风平浪静,实际上心里却波涛汹涌,爆发时洪水滔天不可收拾。冷战是家常便饭,我自记事起,他们就常常冷战、偶尔吵架打架。
在威海上小学的某一天清晨,我打开书包,自己先吓了一跳——书包最后面的夹层里放着菜刀和剪刀——这是我前一天在爸妈吵架时自己放进去的,他们有时打架很凶,我曾见过他们在夜色中抡起椅子,所以我很害怕他们血气上头、酿成大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