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让他们成为封疆大吏。”说完这话,王迪看了孙皓一眼。
封疆大吏这个词在这个时代还没有出现,唐代的节度使算是封疆大吏,明代才真正用来描述定义地方的高级官吏(“当是时,都指挥使与布、按并称三司,为封疆大吏”),没有用节度使这个说法是因为东吴有“节度”这个地方官制,不过是掌管军粮的,用了这个词,别说引起孙皓的误会,那些军界大佬也能把自己撕了,所以,就用了封疆大吏这个穿越色彩很浓厚的词语——内阁都有了,封疆大吏就封疆大吏吧。
虽然没听过,但孙皓还是有些不悦,因为“封疆”二字很容易让他联系到西周开始的分封制,这不是要把一个个将军和世家都培养成割据一方的诸侯吗,那我这个皇帝就算是当上了还有个屁用?
“主公莫要心急,听在下慢慢说来,”一见孙皓黑脸,王迪就知道孙皓联想到了什么:“其实此乃权宜之计,先行将他们排挤出中央,然后徐图之。”
“手中掌握权力,尾大不掉,如何徐图之?”孙皓现在有点怀疑王迪的居心了,是不是世家和军界派来的卧底啊。
“但即便不如此做,我大吴的世袭领兵制不也是对主公日后的一个威胁吗?”王迪反问道。
听了这话,孙皓不禁一阵默然。
此制度在江东孙氏政权中存在时间极长,将领死后,其子或兄弟、部属等袭领其生前所辖军队,通过这种方式扩大军队,培养领兵将领,巩固了孙吴对地方的统治,比如鲁肃在周瑜死后接管了4000人马,很快便将军队扩充至万人规模,但毕竟对中央集权是个威胁,所以孙权反复借故打压(长子、长孙世袭;无子,由弟继承;子弟幼弱,或有罪,经吴主指定,由别人暂为代领,一旦子弟长大或有罪赦免,经吴主批准,即归还故兵。当然,如果领导不批准的话,不还你也是天经地义的),可眼下,还是事实存在的,步家就不用说了,鲁淑(鲁肃的遗腹子)死后,子鲁睦袭爵,领兵马;陆抗袭父爵为江陵侯,为建武校尉,领其父众五千人都是明显的例子。
王迪要推行封疆大吏这种节度使模式,就是打着将之本来就拥有的地方权力进一步扩大,用来换取在中央的政治话语权(名誉地位还是保留的),孙皓虽然心里别扭,但是也明白怎么回事,所以,他最后的关注点还是在于,以后如何再把权力收回来。
“办法有很多种,上中下三策,不知道主公想选择哪一个?”王迪见孙皓心动了,不禁松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