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步协也没有敢把全部筹码都压在江东士族的良心上,更是对态度不冷不淡的邓艾不抱什么期望了,一方面暗中给王迪制造点小问题,一方面则是开始暗中联系魏国的征南将军陈骞。
陈骞,字休渊,临淮东阳人,曹魏司徒陈矫之子。可以说是文武全才的选手,初为尚书郎,历任中山太守、安平太守,任内均以良好治绩闻名。后被征为相国司马、长史,再迁御史中丞、再迁尚书,获封安国亭侯。进入军伍之后,也是东征西讨,以尚书行征蜀将军,击破蜀汉军;诸葛诞叛乱时,再以尚书为安东将军,率军将其讨平。因为连续的表现出色,所以,在这之后,拜持节、都督淮北诸军事,再迁安东将军,进爵广陵侯,再转都督豫州诸军事、豫州刺史。先后转都督江南诸军事及荆州诸军事、征南大将军,封郯侯。本来,原时空当中陈骞,包括石苞都是司马炎代魏的拥护者,但此二人真正拥护的是司马氏,所以,司马攸上台后他们依旧选择在荆扬一代做事实上的地方诸侯(司马攸目前还真不敢轻易动他们,好在这俩人,尤其是陈骞,忠诚指数还是可以的)。
如果步协要想给邓艾或者王迪添堵,要想继续恶心吴国的话,就必须寻求陈骞的援助。
本来,按照上级的意思,陈骞是不可能和邓艾翻脸接纳一叛再叛的步协的,可是,作为深入一线的指挥官,对面发生什么事情不可能不知道,当他察觉到邓艾不可能和钟会彻底翻脸,又确实参与了吴国的政局变动,终于意识到,长江以南的事态已经无法控制了,最坏的打算,邓艾与吴国同盟,将会与益州的钟会、长安的司马炎一起发动攻势,如此,则荆扬防线便会全面告急,所以,陈骞便自作主张(请示领导的话,时间上来不及,且司马攸在长安一线已经有些焦头烂额了,早就将南方战线的决定权交到了陈骞手中,但是,陈骞的这个正确且忠心的举动在后来产生了一个重要影响),开展与步协的合作。
在陈骞看来,步协这个人虽然声名狼藉,能力也一般,但是,作为东吴旧臣,对江东很多政治、军事和人事都比较了解,手中也掌握着几千人马,控制着一个宜都郡,还算有点底牌和利用价值,而且,不管是对付邓艾还是吴国,都很有积极性(不积极就死了)。
于是,经过一番接触之后,双方达成了协议:整个宜都由步协牢牢把控,一旦战事正式开启的话,前三个月时间内要做到单独顶住邓艾的压力,魏军则从襄阳和江夏方向出兵,同时还要发动扬州的石苞,也要配合作战,牵制吴军对宜都的压力,若能击溃吴军的话,则陈骞率军进入宜都夹击邓艾,届时做后援协助步协攻略建平等荆州其他领地,若不能击溃吴军,且步协无法抗住邓艾压力的话,则步协放弃宜都,在侧面全力出击江夏(魏国和吴国都有江夏),与魏军会和,要么合力占据江夏,要么就在魏军的掩护下撤退至魏国境内寻求政治庇护。
而这个协议生效的前提就是:孙皓上台大局已定。
所以,当孙皓那边把逼宫的戏份演的差不多的时候,在宜都沉寂多时的步协突然宣布易帜,归顺魏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