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者”们在强大的“正义人士”们面前,毫无抵抗能力,在广大人民群众眼中更是咎由自取,更因为,其他昔日同僚觉得,牺牲掉这一小撮,可以让自己的未来有更加可靠的保障。所以,当这批人被拿出来献祭的时候,沉默者有之,欣喜者有之,悲哀者有之,甚至还有人抱着看热闹的心态。
却没有想到:如果此种态势继续蔓延下去,火会不会烧到自己身上呢?历史上又不是没有发生这样的事,他们应该不会忘记,当年,汉武帝鼓励民众对隐匿财产者进行告密,“有能告者,以其半畀之”,告密有功,把被告者一半财产奖给告密者。以至于告密者络绎于途,不绝如缕,虽然“得民财物以亿计,奴婢以千万数,田,大县数百顷,小县百余顷,宅亦如之”。不过,其社会恶果也是显而易见的,“商贾中家以上大氐(抵)破”,不仅如此,还导致了民风败恶,诚信沦丧,“民媮甘食好衣,不事畜藏之业”。
人性,大抵如此,它是可以塑造揉捏的,揉捏人性的便是制度,善政塑造善,反之,恶政塑造恶,于是,当一部分奖励真的兑现之后,局面就有些和这群官僚们想象的不太一样了,和历史上一样,更多的善良的民众,从中发现了一条发家致富之路,在武陵,掀起了一个揭发检举的高潮,波涛诡谲的告密浪潮中,不断有商贾、小吏,甚至一些势力不小的地方豪强中箭落马。
没赶上当年孙权整人的时代,面对这个从未见过的局面的张悌,一开始是有点害怕的,不过,远在南郡对他“关怀备至”的王迪送来了一组数据,让他安心下来。
自大搞群众运动式反腐败后,再也没有发生一起新增的地方暴动,而且,那些已经发生暴动的区域,在政府军没有大力镇压的前提下,就有了逐渐减弱的状况。
这说明什么?说明群众对自己的施政方针是满意的,只要继续坚持下去,说不定还可以打造出一个全新的政治生态模式啊。
“巨先,你想,之前站在官僚和商贾的立场上,你面临的是怎样的危机?而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你又能汲取到怎样的能量?到了坚定的选择一条路线的时候了,不要再摇摆不定了。”不愿看到“好友”的首鼠两端,王迪好心劝解。
于是,在声势浩大的人民浪潮中,张悌终于冷静下来,继而坚定了人民路线。
第一,现实利益摆在眼前,老百姓有好处,自己赚的更多,为什么要放弃?
第二,王迪的数据没有错啊,自己也调查出来了,镇压反叛的形势的确令人欣慰,已经回暖了,因为大家都有了更安全,更“和谐”的盈利方式,为什么不继续坚持呢?
第三,周处他们居然反对,劝自己不要玩火,哼,老子在武陵又没牵涉到你们,你们怕什么?莫不是眼馋了?不愿自己做出成绩?你们越是要反对,本太守就越是要坚持!
第四,告密者虽然越来越多,这其中也肯定有冤假错案,但是,人民群众的底线还是有的嘛,没有揭发族人的,没有揭发师长的,顶多是出卖了朋友,到时候还可以收拾。
只是,张悌却没想想:既然这个办法这么好,王迪为什么不在南郡搞一搞?为什么那些暴动爆发的区域,多为巴人聚集区,为什么暴动人数减少了,但是却也没回到原有的生活区域,他们这些流民究竟去了哪里?
或者,张悌想过,只是随即便被巨大的利益给蒙蔽住了。
这种什么也不用做,一道道蛊惑人心的文件传达下去,就有大把的收益实在是再好不过了。
而且,也是个区分站队的好机会啊,那些官僚最终被定罪,不还是自己最终拍板?通过这个方法,将那些不听话的刺头剔除出去,让其余的中立人士瑟瑟发抖,最终寻求自己的庇护,也不错啊。
这一点,王迪没想到,完全是张悌在最终给案件定性时,自己领悟出来的,所以,更不愿意停下脚步了。
不仅不愿意停下脚步,还准备再加点料,让这把火,烧的再旺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