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1. 笔趣阁
  2. 女生
  3. 汉之熵
  4. 0359 伟大
设置

0359 伟大(1 / 2)


伟大的医师们,出动吧!

疫情期间,被人们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医者们,从来都是扮演着冲锋陷阵的角色。不要以为古代生产力落后,组织能力和交通能力受限,这个制度玩不起来,更不要以为古人就没有拯救苍生的觉悟:

自汉代起官方就派遣医官巡诊,为疫区和患者免费施药,东汉元初六年夏,“四月,会稽大疫,遣光禄大夫将太医循行疾病。”什么意思?就是从中央直接派太医到地方巡诊,直接派发药品。建武十四年,会稽再次发生大疫,死者万数,太守钟离意“独身自隐亲,经给医药,所部多蒙全济。”什么意思?堂堂太守深入疫区。千万不要以为是作秀,司马懿的大哥,所在皆有政绩,深受百姓爱戴的司马朗是怎么死的?与夏侯惇、臧霸等征吴。到居巢,军士大疫,朗躬巡视,致医药。遇疾卒,时年四十七”,与夏侯惇、臧霸等征讨吴国,到达居巢。军队中流行瘟疫,司马朗亲自去视察,派送医药,因此染病,去世。

东晋时期,在疫情频发之际,隔离已经成为定制,然对确实关乎帝国运转的直侍则可例外,这是不得已的铤而走险。对于严重者还可启动快速通道,“疾疫者以医驰马救疗”;《南齐书·文惠太子传》中记载,萧齐太子长懋“与竟陵王子良俱好释氏,立六疾馆以养穷民”(是不是觉得这些临时建立起来的医院有些眼熟);隋唐时期,中央设太医署主管医政,包括疫情防控,每年都会根据时令准备伤寒、疟疾及金疮之药(类似于病毒研究所搞疫苗研发),贞观三年令诸州治医学,开元十一年要求诸州各置医学博士一人,开元二十七年详细到各州按人口比例配置医生,十万户以上州置医生20人,万户以下置12人,“各于当界巡疗”(医疗下乡了,深入一线);到了宋代,大量的官办养病机构开始涌现(注意,是涌现),比如,熙宁九年,越州大疫,“为病坊,处疾病”,朝廷设立太医局卖药所,下设和剂局和惠民局,和剂局统一生产药品并定价,谨防假冒和囤积;惠民局则在疫期无偿施药(一个负责严厉打击投机倒把行为,一个负责搞慈善,事实证明,官办机构也是可以把这些事情做好的)。

王迪眼下所做的一切,并不是在创新,也从未超越古人,只是在下意识效仿,无意识的向那些伟大的人们致敬(真的是无意识和下意识的,因为这些事情,他,除了司马朗那件事之外……统统不知道)。

正是因为这些事情,我们的先人一直在默默的做着,理所应当的做着,所以,当王迪一声令下,拿出了积蓄的老本,将近4000名“职业”医师,将近3000名即将毕业的“医学生”,以及途中简单操作训练出来的没有上岗证的临时工“赤脚医”,没有一个人临阵脱逃,没有一个人罢工辞职,而是毫不迟疑的踏上了征程,随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在各级基层政府的组织协调下,散落了荆州大地的各个角落。

他们是拯救这个世界的英雄吗?

恐怕……那些在生死线上挣扎,在隔离中日夜煎熬的民众们并没有这种认识,估计疫情之后,医师,在他们眼中,依旧是令人不屑的存在,甚至,在这些医者眼中,自己无论如何也不会和英雄二字挂上钩的。

但是,在王迪心中,他们是英雄,既然是英雄,就要有与英雄相匹配的待遇和地位。

首先,要尊重的就是医师们的生命权。

之所以一下子撒网式派出了手中几乎能派出的一切医疗资源(包括备用资源和梯队),就是为了减轻他们的工作强度,同时,明确强调任务就是两项:巡查,将那些疑似疫病,但只是普通可救治的病患筛选出来治理,普及,向所有民众普及隔离政策的必要性以及最基本的饮食卫生习惯。至于一些跃跃欲试的医学狂人(希望可以通过研究死者死因来研发药物,整理理论知识体系),他们的诉求,被王迪严厉禁止了。

这虽然是好事,但是,还是等疫情之后再说吧。

这个时代的设备条件和医疗理论,要想有什么突破性发现,可能性是很小的,如果放任开来的话,很容易因为刚刚勉强控制住的疫情而导致大量的医师染疾死去,所以,这种“不必要”的措施和行为,还是放一放吧。

除了这两个核心工作之外,其他的,如免费派发药物,统计疫情,掩埋疫死者(丧葬费也是由政府下发,丧葬也有政府处理,避免家属单独处置时处置不当引发再次传染)等边缘工作,就交给政府人员和“志愿者”们去做吧。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