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事先的约定,建安郡未来将作为“山越自治区”而存在,鉴于这里的贫瘠和人口稀少,所以,荆州牧将在未来一段时间提供以下几个方面的援助:充裕的物资(尽管开口要,经过审核属实合理后必然拨付到位),足够的技术人员(这100多人就是先驱,帮着你们进行各种重建,再传授你们先进的管理经验),大量的非汉人群体(不是汉人,并且人数肯定有上限,保证山越的主体民族优势)。
享有这些权利的同时,山越人必须拥护一个吴国的大方针五百年不动摇,眼下必须配合李流作战,给孙秀的后院点着,事成之后,自治区前五十年实行二元制管理(山越郡治在南平,政府郡治在建安,南平全方位学习建安模板,五十年不动摇,五十年后,政府退出建安,建安区域内完全实现山越人自我管理,只要不分裂政府就行)。
没有厮杀,不用出卖太多劳力,反而能够获得更多的资源和自尊,帮着荆州人收拾孙秀也没什么心理负担,至少5000人这个条件也不是很苛刻,反正祖祖辈辈和姓孙的打了多少年,啊,听说孙秀手下还有一个诸葛什么的,估计和诸葛恪有关系,弄他!
……
总之,山越人用他们有限的格局反复思考了一番,觉得是个稳赚不赔的买卖,自然答应了,至于还有一些留在山中没有出来的,未尝不是留条退路,狡兔三窟的意思。
随着山越人不断涌进,南平和建安两县渐渐恢复了人气,在李流看来,终于可以干点儿正事了。
“如果我们突然出现在庐陵身后会不会很有意思啊?”李流突然问陶威。
“这……将军,荆州牧当初可不是这么规划的啊,不是该直接奔袭吴郡吗?”陶威怀疑李流在开玩笑。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要不是那里的守备太过不堪,灭了他们没有太大用处反而浪费宝贵时间,其实真的想试试。”李流撇撇嘴。
果然是开玩笑,陶威松了口气,他可不想节外生枝,可真有了分歧,无论资历还是能力,都不足以和李流据理力争啊。
“但我可没说按照原计划袭取吴郡啊。”李流眨眨眼坏笑道:“虽说根据可靠情报,吴郡那里有机可乘,但是如果佯攻吴郡,实则突袭丹阳呢?能不能更会收到奇效?”
“这……将军,太冒险了吧?”陶威面露难色。他是想建功立业,可也不想只身犯险,毕竟,加上山越人的赞助,也就是六七千人,速度倒是可以保证,攻击力可就不好说了。
“别怕!”李流大手一挥:“佯攻吴郡由你完成,本将军前往丹阳!若情况不妙,你自行撤退到建安,出什么漏子与你无关。”
袭取庐陵或者吴郡,固然都会收到奇效,但都不会对孙秀形成致命打击,丹阳就不一样了——前提是那个人的情报没有错误,不过这个险值得冒。李流心中暗想。